浅谈党员干部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3

浅谈党员干部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樊亚敏

中共信阳市浉河区委党校 河南信阳 464000

摘 要:本文首先对心理健康、心理失调,以及党员干部常见的心理不适应症状进行研究。然后对党员干部会出现这些心理不适应症状的原因做出分析,最后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党员干部;心理健康;心理失调;心理调适

中共中央组织部依据《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对领导干部进行考核,此考核办法中,心理素质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党员领导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般都肩负着地方党政机关较为重要的岗位,其工作绩效一方面取决于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心理素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领导干部只有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在此基础上作出科学的决策。

一、党员干部常见的心理不适应症状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在其《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对健康进行了界定:“健康乃是一种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表现。”所谓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四个方面的因素,这四者之间是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了健康这个概念[1]。所以说,心理健康是健康的其中一个部分。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所在环境中能保持自身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当外界环境发生改变的时候,个体能做到调整个人的内部心理结构,达到与外界环境相协调的状态,并且在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心理发展水平。心理失调是指人的心理状态发生病理性的变化[2]。个体会在心理失调状态下,出现心理困惑或精神不适情况,严重的会伴随有认知、情感、人格等方面心理不适应的表现。目前在各级党员干部领导者中,常见的心理不适症状包括焦虑、强迫、恐惧、抑郁和其他一些躯体化的身心疾病。

(一)焦虑心理

焦虑是个体对将来会发生的事情的提前预判,感受到未来会有的威胁的存在,进而产生的紧张、忧虑、害怕的感觉。焦虑是应激状态下最容易产生的心理,一方面表现为内心活动,如烦躁、压抑、愁苦等,另一方面还表现为行为方式,如不能集中注意力、坐立不安、失眠或梦中惊醒等。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焦虑心理多表现为对自己能力不足的不安,总担心自己现有的能力不足以应对自己手头的工作,从而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比如,有的基层领导干部面临的工作的工作比较复杂辛苦的工作,像是大面积拆迁,再碰上几个“钉子户”,工作就不容易做通,很容易影响到情绪,进而为自己的能力不足感到焦虑。还有的碰到比如群众集体上访、班子做工作效果不理想等这些严峻情况,就会导致有的干部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精神紧张,急躁易怒。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这种焦虑的状态之中,而且自己又没有意识到就有可能导致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因此,我们一定要警惕持续焦虑的状态发生在自己身上,并注意调节这种负面的情绪。

(二)强迫心理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强迫症患者内心是知道其行为没有太大必要性,但是无法控制个人行为反复多次进行同一件事,一般强迫症多出现于脑力劳动者身上,特别是个性认真的人。

强迫症的具体行为体现主要有9条:一、经常对病菌和各种疾病敏感,并毫无必要的担心;二、经常反复洗手而且洗手的时间很长,超过正常所需要;三、有时会毫无原因的重复相同的话语好几次;四、觉得自己穿衣,清洗,吃饭,走路时要遵循特殊的顺序;五、经常没有必要地反复做某些事情,如检查门窗,检查开关,煤气,钱物,还有文件,表格,信件等;六、对自己做的大多数事情都要产生怀疑;七、经常不自觉地去想一些不愉快的回忆或想法,并且无法摆脱这些回忆;八、经常认为自己的细小差错就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蝴蝶效应);九、时常无原因地担心自己患了某种疾病[3]。这9条,如果有其中的症状并且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了,就要及时进行治疗。

(三)恐惧心理

恐惧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恐惧症患者并不是随时随地都处于恐惧状态之中,而是有特殊环境、人物或特定事物作为恐怖对象,每当接触这些恐怖对象的时候,就会产生强烈的恐惧和紧张的内心体验。比如,一些党员干部在过年之前会有“春节恐惧症”,因为年终工作比较多,考核也比较多,会陷入一种无法应对的恐惧心理,一到临近过年就整天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还有的党员干部会对在公众面前讲话感到焦虑和恐惧。通常恐惧症患者神志清醒,明知道不合理,但一旦遇到相似情境时就会反复出现恐怖症,无法自控,并且产生回避行为[4]。但脱离了令患者产生恐惧的特定情境时,症状就会消失,恐惧心理不是持续的一种心理状态,而是跟特定情境或对象相关联。

(四)抑郁心理

在人格障碍中,抑郁症也是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有人把它称为“心灵的感冒”[5]。抑郁症是大脑内神经递质有两种物质的水平降低,一种是5-羟色胺是大脑中负责愉悦情绪的愉悦因子,另一种是“驱动因子”多巴胺。多巴胺分泌的越多人就越有活力,而大脑中的愉悦因子和驱动因子都不够就会情绪低落,会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没有活力。抑郁症必须配合药物治疗,不是简单的心理疏导就可以解决的,通过药物增加这两种物质的分泌和浓度。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所曾有研究证明,公务员群体中患有抑郁性障碍的比例要高于6%。抑郁症比其他任何单一的负面情绪都更为持久和强烈,对人情绪的影响更深重。心里层面活动表现为情绪上的低落、苦闷,生活及工作上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对事情都提不起主动兴趣,产生自卑、绝望、厌世情绪;行为上伴随行动迟缓、反应迟钝、语速缓慢甚至整日沉默不语。并且,抑郁症相比于其他的单一负面情绪,时间较长,像是一层雾一样,时时刻刻笼罩在周围,拥有着持续的状态。

(五)躯体化趋向较强

躯体化是指由于心理上的不适应、不健康而引发的身体不适,多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头痛与偏头痛,一般多见于女性,还有胸闷、心悸、心血管、胃肠道不适,等等。科学家发现,特定类型的恶劣情绪反映可引起特定类型的癌症。比如,患肺癌的人比较多疑、急躁,尤其是表现克制和压抑的人,即使吸烟不多也易患肺癌;而我国食管癌患者中,56.5%有忧虑、急躁情绪,发病前52%的人有重大精神刺激。还有的医生调查了大量的乳腺癌病人,指出其极度的忧郁悲伤和焦虑,多发生在癌症前的一年左右。无独有偶,美国有位医生调查了250名癌症病人,发现其中156人在发病之前曾受到过强烈的心理刺激,所以情绪和心理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重大影响。

二、党员干部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

(一)工作担子重

由于政府行政权力系统需要高度的服从性,使得一些个性突出、动机水平高的个体常会感到压抑。人格冲突、循规蹈矩的工作程序使少数公务员气馁,阻碍创新能力的发挥,有人抱怨“不该做的必须做,该做的做不了”[6]这种对工作的不适应性,会给党员干部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二)社会上的压力大

目前,处于转型期的政治体制、社会机制并不成熟。虽说政治生态在新时代已有了很大改观,但仍然存在干部在兼顾工作业绩的情况下,还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应对官场关系和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的应对在无形中也会对干部造成很大的社会压力。

(三)家庭生活的矛盾多,情感生活压力大

由于党员领导干部在应对工作和社会关系压力的同时,导致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和社会交往中,没有办法兼顾对家庭的照顾,导致领导干部的家庭关系产生不和谐的现象,甚至会对家庭与子女的教育产生较严重的不良后果。而这些不良后果,在事后都会使党员干部的心理产生愧疚感,对心理健康产生较大的冲击。

三、党员干部维护心理健康的对策

党员领导干部在面对以上问题时,难免会产生心理上的压力和不适,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维护心理和谐,学会心理健康调适,使之成为一种习惯、能力与生活方式。

心理健康是一种可以培养的习惯和状态,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提高和完善。而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更应保持一种平衡与和谐的健康的心理状态。所谓心理和谐是指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对内能很好地接受自我、有能力在认知发生失调的时候尽快平衡与协调、在心理发生激烈冲突的时候能理智调节,对外能适应所处社会环境、调整挫折反应、化解人际冲突,要想达到健康的身心效果,需要采取以下一系列措施。

(一)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进而保持正确的权力观、金钱观、政绩观等,保持健康、平衡协调的心态,拥有健康的身心。只有这样党员干部才能保证自己的心理和谐状态不被外界的种种诱惑干扰。

(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党员领导干部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正确地面对压力,找到方法缓解压力。一定的压力能够把我们带到绩效的高峰上,这就是我们的压力管理目标,我们要把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压力,控制在中间的目标区,在目标区域里,使压力对我们具有积极作用。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认知疗法为情绪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Actvating events),B代表信念(Beliefs)是指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C代表结果即症状(Consequences)。同样的事,不同的信念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也就是说,A和B共同发挥作用才有了C这个结果,所以我们有一个积极的应对方法,面对压力源,我们可以躲开他、调整他,就是调整A这个环节。另外,还可以调整认知、调整自己的想法,就是通过调整B这个环节来改变结果。当然,还能发展应对技能,比如说,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冲突管理能力等。总之,面对压力时,要正确对待压力,调整应对压力的能力。

(三)加强心理自我保健

心理自我保健有如下几个方法:

(1)宣泄法

宣泄包括外在宣泄和内在宣泄,主要是对情绪进行一个疏导,让自己的心理世界归于平静、归于平稳。内在的宣泄,如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还包括冥想、想象与聆听音乐,通过音乐产生联想,产生激情,让焦躁的心情慢慢舒缓开来,这是内在的途径。外在的宣泄,最多的是运动、登山、跑步、游泳与打球。每个人性格不同,适合的方法也不一样,但都需要为自己的情绪宣泄找到一个合适的出口。

(2)投射法

在心理学上,投射法是个人把个体的心理行为特征,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投射作用的实质是个体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行为特征推测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样存在。所以,党员干部可在遇到因工作困难受挫导致无法排解心理障碍的时候,可用投射的方法,自己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肯定不会是个性化的问题,大家都会遇到,甚至还会有人处理的还没有自己好。虽说这种方法可能会对个人能力提升及建设性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可以排解大部分的心理障碍。

(3)转移法

转移法是个体通过移情,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以达到减轻或者消除不良心理状态的方法。心理学研究发现,像是悲伤、忧愁、愤怒等负面情绪,也可使大脑产生兴奋感,尤其是愤怒情绪。而根据巴浦洛夫的外抑制原理,可用外力作用于人的心理活动,使原来的兴奋中心得到转移,从而减轻或消除不良心境。所以,广大党员干部,可在控制不住自己愤怒等过激情绪的时候,有意识地控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建立新的行为或注意点,分散原有的情绪或心境状态。

(4)升华法

升华法是弗洛伊德最早提出的,他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中会有一些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情绪和想法,会造成个体的焦虑心理,可进行引导或自我控制,使心理或行为转变为符合社会规范的建设性、创造性心理活动。党员干部群体也同样有时候个人不合理的欲望会导致心理的焦虑不安,可主动积极地把自己的心理引向有利于社会和他人比较崇高的方面来实现内心的抱负,利用这种升华的方法,以前的个人心理冲突得到排解,可缓解焦虑心境,达到心理的平衡状态。

(四)寻求社会支持系统

心理学上的社会支持系统是指个体能够从周围的社会关系所获得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从而能够更好地调整心态以适应所处社会环境。社会支持系统可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系统的利用度三个维度来理解。党员干部群体,特别是作为领导干部的话,工作上压力会比较大,在工作繁忙心理状态不好的时候,可以转向家庭,家庭作为个体很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通常承担着个体的主观情感支持作用。而在工作遇到难题感到无力解决的时候,可转向单位,向组织寻求帮助,而不是一个人独自承受压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党员领导干部也要主动积极地寻求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提高个体对社会支持系统的利用度。

总之,作为党员干部,在平时工作之余,多关注自身心理状态,多学习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在自身或身边同事出现可能引发心理问题症状的时候,可以及时进行自我纾解与排解,学会科学的心理调适方法,以达到一种健康和谐的心理状态,进一步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从而用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

参考文献:

[1]窦征.浅谈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心理调试[J].管理学家,2010(12):119-120.

[2]徐丰钢.论领导干部心理存在的问题及调适[J].华章,2013(19):29-30.

[3]许德权.威海市处级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0:27-28.

[4]王晓岩.恐惧症的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J].中国社区医师,2007(18):46.

[5]卓然.远离抑郁的伤害[J].科学养生,2015(9):43-45.

[6]蒋海华.基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公务员激励机制设计[D].上海:复旦大学,2006:15.

作者简介:樊亚敏(1989— ),女,汉族,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