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惊厥?如何正确预防小儿惊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1

什么是小儿惊厥?如何正确预防小儿惊厥?

陈林

蓬安县人民医院,四川省南充市,637800

孕育一个小生命需要准爸爸和准妈妈付出心血,而宝宝的健康成长更是需要父母的用心呵护,但初为人父人母,谁也做不到十全十美,我们总是自认准备的十分充分,但孩子仍旧在我们不经意间患上小毛病。发烧、感冒是儿童阶段常有的事,多数孩子吃点药、打个针就能够很快好转,但有些孩子却会在持续发热时出现惊厥症状,对于这种从未有过的经历新手父母常常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应该怎样帮助孩子。今天,笔者就系统性的和大家聊一聊有关于小儿惊厥的事情。

说起惊厥,可能大家都有些许陌生,但要是说起惊厥的另一个名字,相信大家都知道,即抽风,该病多发于1--3岁,且好发于早产儿,主要变现为全身或局部突发肌群强制性和阵挛性抽搐,常伴意识障碍,具有起病突然、变化多端的特点,虽然发病时间短暂,但若得不到处理将会遗留后遗症,如果频繁发作将会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和脑部发育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一般来讲,小儿惊厥的发病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两种类型,比如神经感染、脑部感染等,且发病原因会在不同时期发生变化。新生儿阶段发生小儿惊厥的主要原因为身体代谢无规律、大脑发育异常、脑膜炎、生产损伤等,婴幼儿阶段发生小儿惊厥的原因则与食物中毒、脑部感染、发热、血糖水平低、脑部受损等因素有关,儿童阶段发生小儿惊厥的原因多为脑部感染、脑部中毒、身体中毒、血压过高、颅内病变等。出现惊厥症状的宝宝往往先出现发热症状,随后突然惊厥,惊厥发作时间约在发热开始后的12小时以内,体温骤升之时,突然出现短暂性的全身性惊厥,发作过程中,患儿意识完全丧失,双眼处于凝视、斜视或是上翻状态,头部向后仰,面部和四肢肌肉不断抽动,手部紧握,一般发作时间能够持续数分钟左右,发作过后能够自主恢复清醒意识,但惊厥程度与体温高低无关,惊厥时间短则数秒,长则数分钟,但多数患儿惊厥时间在十分钟以内,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抽动时间超过半小时或短时间内出现两次连续抽动现象,且难以恢复意识,则需要提高警惕,尽快送医。

小儿惊厥多数发生在家中,患儿样子比较可怕,而初次面对这种情形,家长难免感到束手无策,但是,作为合格的家长,在小儿惊厥时应保持冷静,切忌大喊大叫,应在事发第一时间将患儿平放于没有硬物的地板或是床上,并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便患儿自如呼吸,避免唾液和呕吐物阻塞气道,随后立即解开患儿衣物领口,按压人中1--3分钟,直至患儿发出哭声。如果孩子在发作过程中持续抽动,则应避免舌头后缩和咬破舌头的情况,应立即使用干净手帕包括筷子一端,轻轻压住宝宝的舌头,以便宝宝能够正常呼吸。如果在抽动的同时伴有机体发热症状,则应取一块干净的毛巾浸入凉水,拧干后敷于宝宝额头,并不断更换,持续进行冷敷。若情况允许,可以将干净毛巾浸入温水后擦拭宝宝四肢和腋窝。需要注意,很多新手妈妈在第一次面对宝宝惊厥时难免感到慌张,作出摇晃身体、着急喂药的做法,殊不知这样做极易导致痰液流入气管,堵塞气道,影响呼吸,甚至会引起窒息或肺炎,正确做法是在抽风停止且患儿恢复清醒后喂冷开水和退烧药,如果患儿好转则罢,如果仍无好转迹象则应就近送医治疗,切忌舍近求远,长途奔涉大医院,以免惊厥在短时间得不到有效控制导致脑部缺氧,诱发脑水肿,最终影响智力发育,危及生命健康,送医途中切忌包裹严实,以免堵塞口鼻,导致呼吸不畅。即便孩子的惊厥症状得到缓解也应留心观察,小心提防,因为惊厥控制不当、频发发作会影响大脑功能,甚至引起癫痫,所以情况允许的话,建议在孩子发作后到医院进行系统性检查,并做好预防措施。

作者建议,无论孩子是否有过惊厥史,只要您家中有孩子,都建议您了解惊厥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首先,家长应为宝宝合理搭配营养膳食,加强饮食营养,保持起居正常,尽可能经常性的带领宝宝到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其次应预防感冒,尽量避免多次前往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比如车站、超市等地,以免传染感染。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如家中大人感冒,则应减少与宝宝的接触,且要保证室内空气流通;第三应积极退热,尤其是发生过惊厥的患儿,家长应在其发热时密切体温变化,掌握体温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发现宝宝体温超过38摄氏度或存在面色潮红等症状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退热,积极应用退热药物,切记不可在宝宝体温升高后用药,发现宝宝体温达到38摄氏度便可用药,并配以物理退热,比如冰敷、贴退热贴、温水擦浴等,忌酒精擦浴,忌包裹过严,退热过程中持续观察体温变化,发现体温再次升高应立即前往医院;第四应正确用药,家中应常备退热药物,比如布洛芬等,并掌握正确用法和用量,及时应用。

近几年,我国小儿惊厥发生率显著升高,惊厥虽然不是疾病,但作为常见症状,其已对我国儿童的健康发育构成严重影响,因此,作者呼吁每一位家长提高对小儿惊厥的认识和重视,提防小儿惊厥的发生,呵护宝宝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