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睡眠呼吸监测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睡眠呼吸监测的影响研究

贺银春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省内江市,641000

【摘要】目的:探究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睡眠呼吸监测的影响。方法:收治100例因睡眠打鼾、窒息以及憋气来我院就诊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监测成功、失败例数为49例、1例;对照组监测成功、失败例数为38例、12例;观察组非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检出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在睡眠呼吸监测中的应用,可提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检出率,同时能够提升睡眠呼吸监测成功率。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干预;睡眠呼吸监测;呼吸暂停综合症

导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压力逐渐增加,多数人存在睡眠障碍,而睡眠障碍性疾病会影响人们睡眠质量,需要对其实施科学治疗。睡眠呼吸监测是了解患者睡眠质量的一项基础方式[1-2]。为了保障睡眠呼吸监测的准确性,应配合有效的护理,促进监测质量提升。个体化护理干预是临床一种优质护理模式,其在各项疾病应用中应用广泛。本次收治100例患者,对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以及个体化护理干预,探析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睡眠呼吸监测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在2019年1月到2021年10月收治100例因睡眠打鼾、窒息以及憋气来我院就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5岁~85岁,平均(55.26±2.94)岁;男29例、女21例;观察组年龄26~85岁,平均(55.89±2.88)岁;男29例、女21例;将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常规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可参与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

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状态,并提醒患者在睡眠呼吸监测中应依据医嘱进行,并告知患者积极配合睡眠呼吸监测的重要性。

观察组:个体化护理干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护理干预主要用到多导睡眠干预系统监测仪对患者实施持续且同步监测,并统计监测数据。并预先嘱咐患者设备使用技巧以及相关细节,提高其配合度。

在监测前,需要预先向患者提供与睡眠监测相关的技术材料,还需要带患者提前熟悉睡眠监测室,缓解其陌生感,并对监测环境进行有效设置,可以将室内设置为暖色调。并依据患者实际设置室内温度以及湿度。

监测中,需要告知患者监测当天需要禁止饮料摄入,并做到科学皮肤清洁以及消毒。用脱脂酒精棉球对穴位连接位置的皮肤进行消毒,促使导联线电极部位粘贴牢固,避免脱落,还需积极调整胸腹带松紧程度,达到适宜标准。一般需要将胸带安放到胸部呼吸运动最大幅度位置,保证获得的信号更加准确。并密切观察患者在监测过程中的临床反应以及各项生命体征。

监测结束后,将患者血压进行测量并统计,关闭仪器,并将导联线取出。这一操作过程中需要保证动作轻柔,应用酒精纱布对皮肤上的胶布痕迹进行清洁,并询问患者夜间睡眠质量。

1.3 检查指标

(1)统计睡眠呼吸监测成功率、非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检出率。

(2)两组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严重程度。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行t检验、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两组睡眠呼吸监测结果

观察组测成功、失败例数为49例、1例;对照组监测成功、失败例数为38例、12例,且观察组非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检出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如表1。

表1两组睡眠呼吸监测结果(n,%)

分组

睡眠呼吸监测成功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检出率

非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睡眠呼吸监测失败率

观察组

49(98.00%)

45(90.00%)

4(8.00%)

1(2.00%)

对照组

38(76.00%)

30(60.00%)

8(16.00%)

12(24.00%)

X2

13.047

14.534

1.848

13.047

p

0.001

0.001

0.001

0.001

2.2两组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严重程度

观察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轻度、中度共15例、重度30例;对照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轻度、中度共10例、重度20例。

3 讨论

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典型疾病,其在诊断中会存在误诊以及漏诊。睡眠呼吸监测是该疾病诊断的一种常见措施,其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诊断有积极意义,但是监测期间可能会存在监测失败。常规护理干预在睡眠呼吸监测中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检出,但是检出率不高。监测失败的原因主要有电极导联不良以及胸腰带松等、入睡困难以及睡眠时间低于1小时[3]

个体化护理干预主要是以患者临床病情与心理特征为基础采取的护理措施,为其护理舒适度与依从性提升奠定基础。个体化护理干预在监测不同阶段为患者提供积极监测服务,使其获得与呼吸监测更多的知识,提高其配合度,并积极关注监测过程,依据规范对患者实施睡眠呼吸监测,提高睡眠呼吸监测成功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检出率,并明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严重程度,为患者实施进一步治疗提供保证。

综上所述,个体化护理干预在睡眠呼吸监测中的应用,可增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检出率,并掌握其严重程度,同时提升睡眠呼吸监测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赵春玲.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睡眠呼吸监测影响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9,18(14):85-85.

[2]钦玲玲,陆华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监测的舒适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9,53(26):147-150.

[3]王慧,陆华东,钱彩华. 综合护理干预对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9,53(30):153-156.

[4]周健红. 个体化护理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睡眠监测仪监测的作用效果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6):774-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