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断裂手术后康复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跟腱断裂手术后康复护理

李佳蒙 ,张晶 ,冯改丽

延安市中医院  陕西延安  716000

摘要:目的:研究运动康复治疗跟腱断裂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6-2021.6期间我院收治的跟腱断裂术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运动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随访10~20个月,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较高,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运动康复治疗运用在跟腱断裂术中,不仅可以降低出现再次断裂的风险,还能使疗效得到明显提高,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跟腱断裂;手术后;康复;护理;

引言:跟腱断裂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损伤,好发于30~50岁人群,并且与女性相比,男性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病与外力、动脉硬化、肥胖以及高血压等诸多因素有关。当前临床上在治疗跟腱断裂时,手术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虽然疗效较好,但是如果术后护理不当,容易导致跟腱再次断裂,所以术后康复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与跟腱功能的恢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本文对运动康复治疗跟腱断裂术后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探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跟腱断裂术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3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中37例为男性,16例为女性,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为(35.4±6.2)岁,其中30例为右侧,23例为左侧,致伤原因:10例为玻璃割伤,30例为瓷片割伤,3例为刀割伤,10例为铁片割伤;观察组中39例为男性,13例为女性,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为(35.6±6.3)岁,其中32例为右侧,20例为左侧,致伤原因:11例为玻璃割伤,32例为瓷片割伤,2例为刀割伤,7例为铁片割伤。两组的受伤部位、致伤原因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手术方法

采用局麻、硬膜外麻醉或腰麻。患者取俯卧位,待麻醉满意后,上气囊止血带,对于46例新鲜开放性跟腱断裂患者,因部分患者为车祸致伤,伤口污染,采用对创面彻底清创后重新消毒铺巾。手术切口在两侧远近端分别适当延长伤口,二次清创后修整跟腱断端,将跟腱断端沿切面大致分为背腹两等份,采用改良kessler法,用1-0可吸收线先缝合腹侧部分区域跟腱,缝针自断面进针,两侧横形缝线距断面约1.5cm,向断面顺行出针,然后将踝关节跖屈打结,线结埋入断端内,这样将跟腱完全断裂转变为部分断裂。丝线间断加强缝合肌腱断端,5-0无创伤可吸收线缝合腱周膜组织,若断端有撕裂应修整后缝合。对于闭合性新鲜跟腱断裂,取跟腱内侧1cm做弧形切口,长度约10~15cm,切开并仔细保护腱周组织,修整后的跟腱断端无明显缺损,或缺损较少,修整后边缘整齐,均用改良Kessler方法,用1-0可吸收线同新鲜断裂缝合处理。而对撕裂严重损伤,跟腱断裂犹如马尾,顺行整理断裂跟腱,将两断端马尾状断缘互相交叉编织成束后,采用1-0可吸收线做Bunnell缝合,并切取游离深筋膜环形修复跟腱,修补缝合腱膜。

1.3术后处理

术后予踝关节跖屈30°,屈膝30°,以长腿石膏托固定4周,此期间可行足趾活动。4周后改踝关节跖屈30°短腿石膏固定,锻炼股四头肌力量及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功能锻炼;6周后方可去除石膏逐步练习踝关节主动伸屈,并逐渐练习去拐步行,3个月后可以开始由慢走过渡至快走练习,并逐渐恢复日常工作。5~6个月开始提踵练习,双脚提踵逐渐过渡到单脚提踵。10~12个月开始恢复运动。

1.4疗效判定标准

判定疗效标准:首先是优劣。患者可以正常行走,肌力正常,提踵有力,跖屈或者背伸角度较治疗前减少<5°;其次是良好。行走存在轻度不适,提踵略显无力,跖屈或者背伸角度较治疗前减少5°~10°;最后就是差。患者无法正常行走,不能提踵,跖屈或者背伸角度较治疗前减少>10°。

2.术后护理

2.1一般护理

术后病房空气要流畅,湿度在50%~60%,术后3日内密切观察体温、脉搏、血压、伤口情况。告知患者适当床上活动,以免发生机体疲劳、畸形、生理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

2.2肢体护理

患者回病房后,抬高患肢20°~30°,以利于静脉和淋巴的回流。患肢用前侧长腿石膏托固定于屈膝60°、踝跖屈30°。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足趾感觉、活动以及末梢血运。麻醉过后即可进行足趾的活动,术后1周可做轻微的踝关节活动,过早的踝关节活动不利于跟腱缝合处的愈合。

2.3石膏护理

石膏固定后要在其表面标记伤口的部位和时间,随时观察固定肢体末梢血运,若肢端青紫或苍白、有疼痛或麻木等异常感觉应报告主管医生检查伤口,调整石膏固定的松紧。若渗血较多时,可考虑加压止血或引流。向患者家属做好宣教,由于石膏有干固塑形期,故不可用手指抓捏、压迫、活动,不可在石膏上放置重物、覆盖毛毯,改变体位时要注意保护石膏,功能锻炼时也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2.4康复指导

跟腱断裂术后前3周,跟腱尚未完全愈合,此时受外力影响最容易发生再次断裂,故应在长腿石膏保护下进行侧抬腿及跖趾关节活动。每次15min,每日3次,防止关节粘连、僵硬。术后4周将前侧长腿石膏托换成后侧短腿石膏托,开始进行膝关节伸屈练习及股四头肌力量练习,同时进行改善踝部功能的滚筒练习(足踏于直径约10cm的圆木上来回滚动)。术后第7周拆除短腿石膏,用轻柔法对踝关节周围进行按摩,每次15min,每日1次。术后第8周开始扶拐着地行走,并可部分承重。鞋跟垫高约3cm,随着踝关节背伸功能的改善,逐渐减低高度,术后第9周开始提踵练习,逐步脱离拐杖。3个月后开始由慢走过渡至慢跑练习,6个月后可以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3.讨论

跟腱是人体最坚强的肌腱,跟腱断裂治疗目的是要求恢复跟腱的完整性、坚韧性和保持小腿三头肌的跖屈力量,而手术治疗才能恢复跟腱的完整性,跟腱强大功能的恢复依赖于合理的功能锻炼,而手术修复才能利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Garden等的研究,跟腱断裂后1周内手术治疗的效果要好于1周以上。新鲜跟腱断裂多为直接切割所引起,其腱束断面整齐或基本完整,腱旁组织损伤一般也较轻,采用改良kessler法,无外露线结,异物反应机会减少,减少术后粘连的发生率,更利于术后跟腱的功能恢复。对于闭合的跟腱断裂,因就诊时间及时,无明显缩短或缩短小于2cm,若断端整齐,笔者选择改良kessler法缝合,效果甚优,采用可吸收线缝合,其强度高于同型号丝线,无排异及其他不良反应。但闭合性损伤往往跟腱断端呈马尾状,kessler法缝合不能达到牢固缝合作用,而将断裂肌腱纤维远近端整理成束,再两两束间缝合,不会引起肌腱短缩,且断端梳理光整,更易于使断端各个部分处于同一张力情况下缝合。我们认为应用以上缝合方法及应用1-0可吸收线,能适合新鲜跟腱断裂的缝合,能满足腱内愈合的要求。但要求手术治疗操作中应仔细保护腱膜、腱周组织,以免过多影响血供。且术后需有足够时间及有效的外固定制动、开放性损伤要应用足量有效抗生素治疗,尽量避免发生术后再断裂、感染等并发症。长期以来,采用开放的手术方式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疗效不一,主要为踝关节僵硬,因此,术后早期活动、功能锻炼、全负重锻炼至关重要,为获得满意的踝关节功能,有效地固定及时间,逐步加强踝关节屈、伸肌群的专门力量训练,如适时负重起踵、踝背伸抗阻练习等。同时,也应避免强度负荷过大、过分集中的踝关节背伸位发力练习。本组病例术后规范的康复治疗及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均获得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林智锋.跟腱断裂术后运动康复治疗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3:78-79.

[2]于延飞,刘利.开放性跟腱断裂修复术后运动疗法康复与自然恢复疗效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08:1031-1032.

[3]李建昌.开放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J].中国卫生产业,2014,35:143-144.

[4]王晓宁,黄鑫,朱颖波,吴克俭.运动康复疗法在跟腱微创修复术后的临床作用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3,11:64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