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需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亟需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

       , ,韩震

中节能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518040

摘要:

近期时有发生的商业银行挤兑揭示了中国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突发性和传染性,破坏力强,亟需紧密防范。本文剖析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主要是宏观经济下行、金融结构不合理和金融监管各自为政。结合实践提出应对措施:从宏观层面首先要深化改革,发展是硬道理,其次要灵活处理中美关系,创建良好外部环境;从微观层面,要深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资本市场改革,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和把握好整顿影子银行的节奏。

关键字:系统性金融风险;成因;对策

2020年6月16日,山西省阳泉商业银行被传资金断裂引发挤兑。17日,副市长黄海涛公开保证“阳泉商行运行正常,资金充沛。”18日,警方通报处理造谣者,事态渐渐平息。回溯至2019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公告称:“鉴于包商银行出现严重信用风险,为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对包商银行实行监管。”这两件事件的发生各有其特殊原因,但也反应了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堪忧,发展前景负面的现实,亟需对症下药,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定义,系统性金融风险是经济周期、宏观政策变动、内外部金融因素冲击等造成的金融体系激烈动荡。系统性风险爆发具有突然性和传染性,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破坏性强。历史实践表明,金融业具有天然的风险特征:一是风险传染性。一个机构风险容易波及全局,稍有不慎,满盘皆输。二是内在脆弱性。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高杠杆等特性,使金融机构易受外部冲击,抗风险能力差。三是风险隐蔽性。金融机构收益实现在前,风险暴露在后,形势一片大好,可能灰犀牛就在眼前。四是顺周期性。金融机构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同向共振,放大风险。

一、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

(一)宏观经济持续下滑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成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是唯一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虽然“风景这边独好”,但不能掩饰2012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持续下滑的现实。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复苏步伐放缓、通胀压力高位回缓、经济泡沫逆转、资源错配加剧、金融风险上扬局面长期存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推出4万亿刺激计划,社会融资总额迅速增长,助力中国率先走出危机,同时也增加了宏观杠杆率。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原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和生产成本低廉优势逐渐丧失,亟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一方面,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超过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下降,一些行业尤其是产能过剩行业资产负债率偏高、净利润率下降,债务违约事件频发。另一方面,影子银行规模迅速增长,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资金脱实向虚现象严重。

(二)金融结构不合理、金融资源错配加大系统性金融风险。第一,金融结构不合理。与各国金融体系相比,中国金融体系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较高的金融抑制水平,即政府对金融体系干预比较多,二是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绝对主导。(黄益平,2019)银行融资以债务性资金为主,“晴天送伞、雨天收伞”,顺周期性明显,在经济下行期容易形成金融风险。第二,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政府平台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居高不下,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长期存在。

(三)金融监管各自为政放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过去我们长期秉持分业监管理念,“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监管部门缺乏有效协作,存在监管真空和监管无效痼疾,影子银行尾大不掉是典型。据测算,2017年,我国影子银行存量规模为51.1万亿元人民币,为2008年末的7.7倍,年复合增长率为25.5%,同比增速最高超过80%,2018年末,存量仍高达48万亿元。(李文喆,2019)。客观而言,“影子银行是用错误的方法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一方面,它实实在在为实体经济提供了金融服务,弥补了正规金融部门服务的不足。另一方面,影子银行规避监管,一些交易人为放大金融风险,确实给金融稳定造成较大隐患。(肖钢,2019)

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对策

(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用增量解决存量。改革开放是过去四十年经济腾飞的原动力,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下一步改革重点是要素市场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等“硬骨头”。北京大学与布鲁金斯学会的联合研究表明,如果中国能继续深化改革,中国经济完全有可能保持稳健发展步伐,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发达经济体行列。若此,现在看来规模较大的银行坏账,未来也许不值一提。

(二)妥善处理中美争端,打造良好外部环境。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双边关系,2017年中国GDP12.24万亿美元,美国GDP19.39万亿美元,两国在全球经济中合计占比近40%。6月23日,美国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美贸易协定“终结了”(it's over),全球股市立即跳水。特朗普赶紧发推,澄清贸易协议履行良好,市场才得以恢复,显示了中美关系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2018年之前,美国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外贸企业吸纳就业人数近2亿人,“稳外贸”是2020年稳定经济基本面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金融体系易受国际市场冲击影响,像2008年次贷危机、2011年欧债危机等。我们必须灵活处理中美关系,在主权、安全、国家统一等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经贸问题上灵活处理,同时积极开拓“一带一路”市场,深化欧日韩等发达国家合作,让外贸继续发挥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作用。

(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供给体系。以银行业为例,截止2016年底,我国银行业共有法人机构4399家,从业人员409万人,银行业资产总额232万亿,本外币各项存款总额155万亿,实现净利润2.1万亿。(曹远征,2017)表面上看,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庞大,盈利能力强劲。然而现实生活中,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始终是无法破解的痼疾。反映了中国银行业同质化现象严重,风险偏好趋同,共进共退表现明显,亟需建立分类别、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体系。适当限制国有金融机构,大力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积极引进外资金融机构,推动金融机构多层次、专业化、差异化布局,推进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外资金融的有序分工和相互补位,建立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互协调、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动态平衡的多层次、广覆盖金融供给体系。

(四)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构建多层次、有活力的资本市场。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严重的结构性原因之一是资本市场规模小、层次低、波动大。资本市场的优势有很多,主要体现在融资期限较长、投资者专业素养较高和容忍风险能力较强等方面,这些都是传统的商业银行所不具备的。(黄益平,2019)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指出:“美国股市、债市、以及住房按揭贷款的市值分别为GDP的1.56倍、2.1倍和0.9倍,而中国相应比值则为0.8倍、0.01倍和0.11倍,所以中国资本化空间还很大。”一是扩大机构投资者范围,增强资本市场活力。打破只有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个别机构从事资本市场业务的格局,吸纳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非证券机构进入资本市场,促进市场竞争,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二是鼓励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鼓励证券业兼并重组、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资本市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投行。三是坚定不移推进注册制,既要做强做大主板市场,又要发展新三板市场和区域性股票市场,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五)提高监管水平,引导银行优化信贷供给结构。金融监管是一国金融稳定和经济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金融监管需要根据金融业的发展状况,不断进行改革调整,深化升级,以切实推动金融创新并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曹远征,2017)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双支柱调控框架,强化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具体而言,一是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坚决防止大水漫灌。二是提高监管水平,强化行为监管,实时掌握金融机构风险变化,早识别、早预警、早纠正、早处置,完善金融风险处置预案,防止单个风险转变成系统性风险。三是督促金融机构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内控机制,加强市场约束。

(六)把握好整顿影子银行的节奏和力度,避免产生次生风险。过去两年对影子银行体系的治理整顿取得很大成效,不仅提高了金融服务实体的效率,也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客观上,由于治理整顿影子银行的节奏过快、力度偏大,以及“一刀切”等问题,没有将影子银行规避监管、诱发风险的属性与服务实体经济,弥补正规融资渠道不足的属性很好地区别开来,造成了影子银行融资的萎缩,冲击到金融市场的信心和预期,加大了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肖钢,2019)要把握好整顿影子银行的节奏和力度,建议给予银行更多时间完成存量理财表外转表内、非标转标,延长过渡期,一方面清理存续老产品,另一方面加快发行新产品,做好新老产品衔接,保证过渡期金融市场流动性。

参考文献:

【1】曹远征 大国大金融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17年

【2】黄益平等 中国金融开放下半场 中信出版集团 2018年

【3】黄益平 以金融创新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金融评论 2019年第4期

【4】肖钢 中国影子银行的治理与创新 新金融评论 2019年第4期

【5】徐振东 中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问题与路径 国际金融2019年第12期

【6】黄志凌 全球经济格局下的中国经济战略研究 金融监管研究  2019年第2期

【7】刘明康 金融本质与监管逻辑  国际金融  2020年第2期

            【作者信息】韩震(1976年8月)男,汉,籍贯: 山西,本科,硕士,研究方向(工作领域):金融、PPP、碳中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