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水利经济管理的创新途径刍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新形势下水利经济管理的创新途径刍议

来丽娜

山东润泰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社会发展要求提高。目前,在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水资源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现代化水利经济中占有核心地位。立足于目前现状层面来看,我国水资源的有效引导及使用主要是利用水利系统完成的,但是水利系统中却存在着各种问题,当务之急需要开展革新工作。对水利经济实施科学化的管理模式,为水利经济的不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文章从水利经济出发,对水利经济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深入分析,并根据出现的问题制定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水利经济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水利经济管理;创新途径

引言

现代化水利经济发展建设,是指在水利经济领域广泛运用当前世界前沿、先进科技理念,现代工艺设施,新型工艺设备,科学管理方法与信息化管理体系,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不断提升水环境承载力,实现水利经济与社会、人类、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并以水利经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相对于传统水利经济而言,现代化水利经济更加契合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以水利建设综合治理水环境、恢复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缓解水环境污染,并以社会合力为支撑将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理念贯穿于现代化水利发展建设的全过程之中,进而真正实现水利经济发展建设的现代化转型。

1水利工程建设过程施工保障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施工保障对水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一,水利工程建设过程时间跨度较长,施工过程繁琐,如果在建设阶段发生安全事故,将暂停施工,分析发生安全事故的起因,并重新调整现有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甚至重新施工已经建完的项目,从而延长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周期,使施工项目无法按照预定的时间完成。因此,水利工程建设过程施工保障,有效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建设周期。其二,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大部分项目需要在室外施工环境完成,并且建设过程涉及的施工技术、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种类较多,在该环境下保障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施工安全,不仅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性,还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其三,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存在许多安全隐患,采取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和策略,不仅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并且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控制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成本投入。从以上分析可知,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施工安全保障是必要措施。

2新形势下水利经济管理的创新途径

2.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水利企业创新

各地政府需积极培育现代化水利经济市场主体,加大对水利相关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一要鼓励金融机构为水利企业项目实施、技术研发、业务拓展等“量身定制”融资产品,依托供应链金融、优质社会资本拓宽水利企业融资渠道,保证水利企业将充足资金投入到科技创新之中,研发出更加先进的水利工艺设施、新型仪器设备与管理信息系统,从而为现代化水利经济发展建设奠定基础;二要加强政策引领,在水利经济规划阶段充分考虑水利企业发展情况、经营模式与经营领域,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整合中小企业从而形成规模效应,保证政策信息在产业内流通,以此保证水利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性与转化率。

2.2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加强,有的还缺乏管理经验,且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对工程的成功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企业对于那些素质低下、专业知识匮乏、缺乏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须采取强制培训,定期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这样就会防止有人浑水摸鱼。这样可以提高整个团队的整体素质,再利用现阶段的管理制度设施,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就可以缩短工期,提高工程的质量。当然,对于管理者也要提高其职业道德,拥有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就可以减少工程上的成本,缩短工程工期、避免工程失误的发生,增加整个项目的高质量、高效益。

2.3提高风险的预防性

工程保险发展到现在,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拥有了一些“公益”色彩。比如环境污染责任险、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等,保险公司作为第三方参与到承保方项目的全过程风险管理与监督中,规范工程各方主体行为,提高建设工程项目参与方的风险管控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同时,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防范化解社会矛盾,减轻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政府等在事故发生后的救助压力;也有利于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2.4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施工单位在现有的制度体系基础上,结合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施工安全保障需求,以及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添加或者补充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比如《施工安全规范化管理制度》《施工安全监管制度》《施工安全监管责任制度》《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正确使用手册》《施工技术规范制度》等,通过完善现有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降低水利工程建设过程施工的风险因素,其中包括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依据,并且为施工安全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以此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管理质量和水平。

2.5强化建设过程施工安全监管力度

针对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管工作,施工单位要聘请专业人员组建施工安全监管团队,制定合理的施工安全监管方案和计划,比如监管人员轮流监管施工现场,包括施工材料的使用情况、施工设备的使用情况、施工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防护设施的配备情况等,针对错误操作和不规范作业行为及时纠正和叫停,并对其进行通报批评,给予相应的惩罚,以此帮助施工人员端正工作态度,积极对待施工安全问题,并且对未佩戴防护设施的施工人员及时批评教育,给予处罚警告。其次针对施工安全监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将岗位职责划分到每个人,发生问题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保障监管人员对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达到强化建设过程施工安全监管力度的目的。

2.6注重经济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与精细化

水利工程展开经济管理时,需注重数据收集工作,并保证数据收集精准性,对于水利工程来讲,往往建设周期比较长,需进行完整规划,保证数据完成,这样才能使工程在施工时保证精密性,工程完成一项时便需收集更多数据。首先,需对工程基础性数据进行收集,其次,需对工程产生的成本数据进行收集,再次,需针对工程出现的损耗数据进行收据,最后,需针对工程产生的风险数据进行收集。此外,也应收集工程材料数据,数据收集在水利工程经济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情况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资金在运作时的合理性。因此针对水利工程开展经济管理时需收集大量数据,进而确保核算时的精准性,保证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就风险数据来讲,属于各项数据支撑,在风险数据得以减少情况下,才能将风险发生概率降低,促进工程效益的提升。

结语

现代化水利经济发展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水利经济模式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也是解决当今复杂水问题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现代化水利发展建设中存在人才队伍不健全、经营管理理念滞后、政策支持不足、信息化建设不完善、水利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脱节的问题。为此,应当加快人才队伍建设、革新经营管理理念、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信息化建设并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以此优化现代化水利经济发展建设模式,提升现代化水利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赵继任,赵继伟.提高水利经济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7):143-144.

[2]张秀峰.构建现代化水利经济管理体制的要点[J].现代经济信息,2016(01):84+152.

[3]魏升海.关于新时期水利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8(08):14-15.

[4]陈建军,卞艺杰.水利工程建设中风险控制的必要性及工程保险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作用[J].海河水利,2005(2):40-43.

[5]徐亮.工程保险在建设施工中的情况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7):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