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层级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刘花萍

茶陵县人民医院 湖南 茶陵 412400

摘要目的层级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层级管理模式,对比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和后,各方面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后,护理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层级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满意度,激发工作积极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层级管理模式;心内科护理;应用效果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有效推动了医疗事业的发展,增加了大量的护理人员,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但同时,随着护理人员人数的增加,年轻护理人员的经验相对匮乏,如何在有限的医疗资源下,最大化医疗服务的质量,已经成为目前医院的重点问题[1]。层级管理模式是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分层的方式,不仅能有效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能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保证护理质量[2]。本次研究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采用层级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心内科护理人员23名,均为女性,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6.84±3.56)岁。其中大专6名,本科及本科以上17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13名,助理护士4名。

1.2方法

层级管理模式的具体方法如下:第一,建立层级管理模式。由护士长进行领导,根据护理人员的文化程度、职称以及专业技能,分别分为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根据心内科患者的实际情况,分为不同的2个护理小组,分别由主管护师进行层级管理;第二,合理设置护理层级。对护士的资历、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合理分配人力资源。由护理组长规定每个小组的护理任务,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护理查房,并评价护理工作。指导责任护士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认真填写护理记录,分析存在的护理问题,主动处理护患纠纷。指导护士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每天向护理组长进行汇报;第三,层次管理模式的实施。组织管理小组的成员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点以及工作内容。对骨干护理人员进行重点培训,要求护理组长参与知识讲座,使护理组长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建立层级管理体系,根据心内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明确各个岗位的具体要求。对于经验较少的护理人员,应当采取一对一带教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专业节能、规章制度等各方面的指导,并由护士长进行考核。制定护士管床责任制,明确责任到人,由护理组长负责病情严重的患者,保证床位分管图与层级管理结构的匹配。

1.3观察指标

对比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后质量评分以及满意度。质量评分内容包括病区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措施、文件书写、预防差错、消毒隔离、分级护理,物品管理,得分越高,表示管理质量越高;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分为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护士满意度,评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质量评分以及满意度均通过表示,采用t检验。若P<0.05,则证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质量评分对比

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和后,各方面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质量评分对比(分,

时间

病区管理

基础护理

护理措施

文件书写

预防差错

消毒隔离

分级护理

物品管理

实施前

81.25±5.86

82.93±6.54

88.54±4.63

91.26±3.56

79.89±7.56

80.25±6.26

79.65±7.95

89.15±2.52

实施后

96.25±3.12

97.51±2.15

98.15±1.23

99.02±0.58

94.67±4.68

96.82±7.66

94.69±5.33

96.22±2.81

t

10.836

10.157

9.621

10.318

7.972

8.033

7.536

8.983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满意度评价

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后,护理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5。如下表2所示:

表2 两组满意度评价(分,

时间

护理满意度

护士满意度

实施前

82.64±5.26

81.24±6.11

实施后

95.21±2.33

93.54±3.25

t

10.479

8.524

P

0.000

0.000

  1. 讨论

从我国目前的医疗情况看,多数医院的护理人员均处于欠缺状态,传统的护理模式工作量较大,护理内容复杂,工作效率低,易出现护理差错,引发护理纠纷[3]。因此,探索全新的管理途径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层级管理模式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4]。通过层级护理模式,不仅能保证完善各项制度,同时能明确职责,提高护理的效率以及质量。

层级管理模式中,首先根据心内科的实际情况,设置了层级管理小组,分为组长、责任护士以及助理护士三层结构,明确分配了各级人员的责任[5]。另一方面,还加强了相关制度的建设,提高了制度的落实力度。此外,为了提高管理的效果,还针对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关的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责任意识,保证了护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和后,各方面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后,护理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5。原因如下:第一,层级管理制度改变了传统护理的被动性,在上级的监督下保证了护理的质量,提高了制度的落实力度,保证了护理质量;第二,层级管理模式中护理人员每天都需要进行查房,与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了依赖感,建立了良好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第三,层级管理模式为责任护士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使护理人员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责任意识。通过护士长的模范带头作用,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第四,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部分临床医师提出病房管理凌乱,基础护理不够完善,部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较差,执行力较差。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后,助理护士能对患者进行高质量的生活护理,责任护士能对患者的身心反应进行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护士组长能将重点放在危重症患者方面。通过这种护理模式,有效提高了护理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层级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满意度,激发工作积极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菊.医院神经内科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构建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5):89-90.

[2]谢红.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4):146-148.

[3]沈春萍,郑晓青.内科护理管理中层级管理的运用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1):215-216.

[4]郭莹.层级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5):83-84.

[5]陈嘉妍,陈惠成,冼献洁,等.浅析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层级管理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31):170-172.

[6]梅雪飞.初探护士分层级使用在综合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实践[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