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土地管理与土地管理事业的全面发展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30
/ 2

加强土地管理与土地管理事业的全面发展思考

安雪影

淮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杜集分局 安徽 淮北 235052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土地管理日益受到重视,对土地管理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加。国土的使用价值得到更加全面的了解,就要求国土管理形成全方位的管理体系,以便能更加科学全面的进行国土管理。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使得土地资源相对紧张。鉴于此,相关部门已然着手制定详细的解决措施,文章以强化国土管理入手分析提高国土管理创新能力,推动土地管理事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关键词:土地管理;问题;措施

引言

土地资源对我国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些政策的实施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但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因此,为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采取更多有效的举措。

1土地资源管理的现实重要性

土地管理主要是政府部门根据城乡、区域经济及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在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给予政策性、技术性的宏观指导,有效监督土地部门实施科学监督,督促其按照相关管理原则设计土地资源利用方案,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的利用规划和方向。合理运用相关土地资源,实现全面开发与应用,不断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推进土地得到合理配置,充分实现节约利用的效果。土地作为生产资源,对人们的生产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自2020年我国颁布了新的土地审批权文件以来,政府部门对用地自主权的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使得我国向精细化的土地管理制度又迈进一步,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政策,有助于相关土地管理部门更加严格地审批用地权限,保护农业用地,进一步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土地资源,满足城乡建设用地需求。

2土地资源管理中的问题概述

2.1土地布局的合理性有所欠缺

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的一个内容便是土地资源布局结构的调整。土地布局与城乡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科学的土地配置工作十分关键。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地方城乡规划建设用地管理受市场、城市规划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总体布局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这也是土地管理中的突出问题。首先,在土地分配工作中,部分城乡的自然资源和城建相关部门缺乏沟通与合作,未能结合区域土地资源进行土地规划,导致土地用地分配不合理。其次,部分地方的土地资源管理与规划部门的整体性和全局性认识不足,缺乏长期性的土地布局规划,过于注重现阶段的市场利益,未做充分的长远考虑。这将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对城乡土地的科学规划也造成了很大影响,继而影响到土地生态环境的改善。

2.2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土地管理与规划部门并未根据国家相关土地管理政策实施管理,对管理责任制度以及现代化监管机制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并且,在实践过程中,管理手段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并未结合当地土地资源情况,导致土地紧缺率未得到有效改善。此外,在遇到具体问题时,部分管理部门缺乏相应的应急处置机制,给土地管理带来较大难度。

3推进土地管理事业可持续的管理措施

3.1落实土地产权,深化社会保障制度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得流转中存在较大问题,导致农民在损失土地的同时没有得到补偿,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将土地的所有权归还于农民手中,即使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也有补偿可得。此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从农村辗转来到城市生存,但由于其户口原因,在城市中享有的权利较少,其具有的土地经营权会随身携带,不愿转出,致使耕地压力扩大削弱土地管理的有效性,出现耕地浪费的现象。为解决此类问题,我国各省各市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为外来人口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使其享有福利权利,使其存在一定的经济保障,促进农村土地管理效果,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政策帮助。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将土地管理下放到农民,提升农民管理土地的积极性。

3.2开展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农业发展的实效性

在土地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对土地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归纳和管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相应的土地信息服务平台,以提高数据运用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使得土地管理方面的数据处理和决策都具有准确性和针对性。基于此,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信息化土地管理工作,使得土地资源得以高效利用,从全局出发,分析土地管理需要和经济发展需求统筹规划,明确目标,以信息化建设为媒介,促进土地资源管理在提升农业经济过程中的实效性。此外,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能针对传统土地管理中无法计算无法测量的数据进行全面管理和计算,保证土地调查和规划的有效性、科学性,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3.3树立集约管理意识,实现依法管地

相关部门要树立积极的土地管理意识,实现依法管理土地、集约利用土地的监管意识。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依法管理土地、集约利用土地的重要性。通过积极的管理意识与先进的监督手段,切实保障国家各项土地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到土地管理的全过程。只有土地法律法规准确落实,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一步优化我国城市及乡镇土地开发、利用结构。全面提升相关管理工作的完成效率,保障现有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形成土地管理和土地集约利用相关管理事务的良好氛围。切实发挥组织的带头、引导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适时调整宏观调控的力度和范围,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编制和调整,为土地开发与利用过程提供坚实的政策和组织支持。

3.4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有利于在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等方面发挥良好效果,相关管理人员要对该原则进行充分的分析和了解,对相应的规划政策进行科学制定,而且还可以为后期城市规划建设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3.5加大资金投入,科学规划土地复垦

结合市场经济规律,配置相应的农村土地资源,进行土地开垦工作,规定并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和转让的相关制度。土地复垦是为了提高土地的质量,实现更高的效益。在土地复垦的工作中,要注意考察土地农作物的产量,针对这些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同时,还应该考虑农村人口、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的地理环境。进行规划的同时,还要保证土地周围的灌溉设施,保证土地能够有效使用。

4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城乡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资源是影响城乡规划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对城乡产业结构的优化产生积极作用,实现现代化城市和现代农村中土地要素的协调发展。因此,土地管理事业对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有关土地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地土地资源情况,加强土地管理工作,从严控制,杜绝非法用地,实现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小龙.土地资源管理中现存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长江技术经济,2022.

[2]方勇.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房地产导刊,2021.

[3]赵罕.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J].绿色环保建材,2021(06):61-62.

[4]戴松波.加强土地管理以及土地管理事业的全面发展[J].中国住宅设施,2020(03):49-50.

[5]李平云;胡苏.浅析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矛盾及建议[J].建筑与装饰,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