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镇静镇痛策略指导下程序化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6
/ 2

优化镇静镇痛策略指导下程序化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王兰  ,李慧明

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   湖北宜昌  443000

【摘要】目的:探讨优化镇静镇痛策略指导下程序化护理方式,运用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作用。方法:确定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一年间,我院治疗的100例机械通气病人,并分为观察组(50人)与对照组(50人)。对照组病人给予日常规范化护理方案,观察组开展优化镇静镇痛策略指导下程序化护理方案,对比观察两组病人机械通气周期和ICU护理周期、RASS指标和CPOT指标干预水平。结果:观察组病人机械通气和ICU护理周期明显小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观察组病人RASS指标和CPOT指标评价得分小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将优化镇静镇痛策略指导下程序化护理方式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工作中有着良好的效果,不仅缩短了机械通周期,增强了镇静镇痛作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化镇静镇痛策略;程序化护理;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效果

ICU机械通气属于重症医学中的救治技术之一[1],有利于改进病人的通气阻碍。通常情况下,病人病情恶化会造成焦虑情绪,在通气过程中会产生人机对抗,医治配合性差等不良表现,带来了不利的治疗效果,严重时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近些年来,通过优化镇静镇痛策略,给予持续性护理服务,促进了治疗效果的提升[2]。本次研究就优化镇静镇痛策略指导下程序化护理干预在ICU机械通气作用进行了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就治的100例机械通气病人,设置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人。其中:对照组病人中男性占30人,女性占20人,年龄处于32至74岁,平均年龄(62.37±3.39)岁,观察组病人中男性占32人,女性占18人,年龄处于31至75岁,平均年龄(63.92±7.23)岁,两组病人的病历资料基本情况相近,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着观察比较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病人给予日常规范化护理方案。主要实施基础服务护理、给予镇静镇痛管理及防范发生并发症。

1.2.2观察组实施优化镇静镇痛策略指导下程序化护理方案。(1)给予健康宣教。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讲解优化镇静镇痛策略理念相关知识,干预方法和效果,提升病人治疗依从性。(2)改善镇静镇痛方式。通过CPOT和RASS评价病人的疼痛镇静状况,根据病人情况确定右美托咪定与瑞芬太尼使用剂量,并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相关指标。(3)给予唤醒提示。每天早上8∶00~10∶00停止镇静镇痛干预,在确认病人没有唤醒禁忌证时开展唤醒操作,在病人清醒能够回应护理人员询问,以及发生躁动行为时则进行镇静镇痛,在达到脱机的情况下可停止镇静镇痛。(4)加强护理服务:做好呼吸机插管固定,通过柔和语言或肢体语言给予支持和鼓励,保持生命体征稳定并促进机体恢复,尽早转出ICU,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开展被动与主动锻炼,每2小时为病人翻身1次,每周开展两次约20分钟的握拳等关节被动锻炼,在唤醒时进行约20分钟的支腿抬高等主动关节锻炼,活动锻炼要本着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通过不同的护理服务后,观察对比两组病人机械通气周期和ICU护理周期,以及干预前后RASS指标和CPOT指标的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6.0统计分析应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将测量信息以均数标准差(x±s)表达,经过t试验后,以P<0.05的差异有着统计意义。

2结果

2.1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机械通气周期和ICU护理周期

观察组病人的机械通气周期和ICU护理周期小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病人机械通气周期和ICU护理周期(x±s)

组别

例数

机械通气时间(h)

ICU护理时间(d)

观察组

50

142.53±92.12

10.21±2.75

对照组

50

251.31±107.21

15.92±3.14

t值

5.442

9.673

P值

<0.001

<0.001

2.2对于两组病人干预前后镇静镇痛的表现情况

干预前,两组病人的RASS指标和CPOT指标的评价得分水平相近,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RASS指标和CPOT指标的评价得分小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见表2。

表2对于两组病人干预前后镇静镇痛的表现情况(分,x±s)

组别

例数

RASS评分

CPOT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

观察组

50

2.47±0.54

1.27±0.45

11.970

<0.001

5.02±0.87

1.97±0.76

18.669

<0.001

对照组

50

2.53±0.47

2.01±0.42

5.833

<0.001

4.89±0.92

3.72±0.84

6.641

<0.001

t值

0.593

9.123

0.726

10.9239

P值

0.555

<0.001

0.460

<0.001

3讨论

ICU机械通气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生理通气方法以及气管导管等操作的影响,病人会发生外源性损伤,从而出现焦虑、谵妄以及不良反应等生理和心理的应激反应,从而影响了预后的效果[3]。科学镇静镇痛方法,优质的护理的服务以降低重症医疗导致的刺激反应,而镇静镇痛策略优化下实施护理手段是在当前的治疗中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病人的机械通气周期和ICU护理周期小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观察组病人RASS指标和CPOT指标的评价得分小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这一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近[4]

综上所述,开展优化镇静镇痛策略指导下程序化护理干预,能够减少病人机械通气周期,增强镇静镇痛作用,有着临床推广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詹梦梅,李立群,黄秋霞,等.重症监护病房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20,49(1):155-159,165.

[2]何蕾.标准化早期活动方案在ICU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6):808-811.

[3]张艳,仲爱玲,陈月.持续浅镇静目标导向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对通气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2019,40(4):350-353.

[4]张姝研,王晶,安宁.标准化镇静护理方案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9):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