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护理对于ICU重症肺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6
/ 3

 层级护理对于ICU重症肺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评价

资谜,吴婕

(衡阳市中医医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目的 评价层级护理对于ICU重症肺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案例取自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间收治的ICU重症肺炎患者94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参照组47例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干预,研讨组47例患者行层级护理干预,对于两组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 护理后研讨组患者的浅快呼吸指数、氧合指数、每分钟通气量以及呼吸次数等肺功能指标值均低于参照组患者,研讨组患者认知、角色、躯体、社会、情绪功能5个方面生活质量评价分值均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组间对比结果具统计学差异。结论 层级护理对于ICU重症肺炎患者肺功能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层级护理ICU重症肺炎肺功能影响评价

重症肺炎主要是因致病微生物于人体肺部组织内生长、繁殖而导致呼吸功能衰竭的一种肺部疾病[1-2]。医院ICU病室收治的患者往往是急危重症,具有医护难度大、专业性强等特点,ICU重症肺炎患者院内感染风险较高,因此在护理方面需格外用心,基础性护理措施已难以满足疾病的需要[3-4]。层级护理是近年来临床提出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它是基础护理的衍生物,通过对护理人员实施分级管理,来推进护理工作的细化与优化,让每位护理人员各司其职,有效发挥其工作特长[5]。基于此,本文结合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ICU重症肺炎患者分组实施层级护理干预与基础护理干预方式,并对于两组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进行评价,详情论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案例取自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间收治的ICU重症肺炎患者94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参照组47例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干预,研讨组47例患者行层级护理干预。纳入标准:与赫尔辛人体试验准则相符,已入住我院ICU病房,并确诊为重症肺炎患者,与此同时,患者本人或其亲属已清楚知悉研究相关事项、条款,均表示自愿配合研究工作的开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类疾病患者,具有严重肝、肾、心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存在精神类疾病表现的患者。本研究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参照组:年龄50-80岁,均龄(65.67±12.78)岁,男女比例29:18;研讨组:年龄50-80岁,均龄(66.02±13.26)岁,男女比例30:17。根据以上两组患者的基础性资料数据来看,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满足研究的均衡性原则。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47例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干预,实时监测每位患者的生命体征,遵医嘱进行用药指导,如患者伴有明显不良心理状态时可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研讨组47例患者进行层级护理干预,具体工作开展如下:

1.2.1 设置层级管理

由护士长根据每位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经验、护理水平等实际情况进行层级管理设置,分为5个层级,从高到低依次为护理组长、高级护士、中级护士、初级护士、助理护士,护士长详细说明各层级的工作职责及相应要求。

1.2.2 进行层级分组,制定相应标准

结合ICU工作需要成立3个护理小组,每个护理小组包括1名组长及3名护士,每个护理小组均实施三班倒制度,由组长负责组员协调工作,如发生人员不足及时予以协调解决,确保护理工作的有序、持续进行,倡导无缝衔接。根据本科室的特点制定针对性强的护理工作操作规范,让每个细节工作做到规范化、有序性。具体体现在危急情况处理质量标准、床旁工作指导、设备仪器的养护与使用标准等,并根据以上操作规范制定宣传画、宣传标语、宣传手册,张贴于病室醒目位置,放置于患者床头,便于护理人员、患者查阅。

1.2.3 加强层级培训工作

护士长根据分级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助理护士,要求其对于医院的制度、ICU病室的管理规范等熟练掌握,对于日常各项护理工作仔细记录,并负责日常病室的清洁、隔离、消毒等工作;初级护士,要求其对于基础培训工作熟练掌握,同时应当加强疾病相关知识、护理工作的培训,由护士长亲自为其讲解日常检查项目的内容、意义以及药物之间会产生的相互作用等护理知识;中级护士,不仅应熟练掌握初级护士的相关培训,还需清楚了解危重患者抢救等具体的护理工作要点;高级护士、护理组长,不仅应当熟练掌握其他层级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知识,还应对查房、教学以及相应科研工作具体负责。

1.2.3 质量控制

每周五召开层级护理工作小组会议工,由各个护理组长总结本周的工作,将各个环节的护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与相关质量标准对比,与组员共同讨论,找出差异的问题所在,并制定整改计划,如有必要,可适当调整护理干预方案。

1.3 观察指标

对于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标进行检测,主要包括浅快呼吸指数、氧合指数、每分钟通气量以及呼吸次数等指标。

对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量表内容认知、角色、躯体、社会、情绪功能5个方面,每项满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优。

1.4 数据处理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并处理本研究采集的指标数据,计量资料(肺功能指标值的变化与生活质量评价)通过均数±标准差(±S)表达,经t值予以组间对比验证,P值<0.05,明确组间对比结果具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记录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值的变化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浅快呼吸指数、氧合指数、每分钟通气量以及呼吸次数等肺功能指标值接近,P>0.05;护理后研讨组患者的浅快呼吸指数、氧合指数、每分钟通气量以及呼吸次数等肺功能指标值均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组间对比结果具统计学差异。

表1:记录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值的变化(±S,n=47)

组别

时间节点

浅快呼吸指数

(次/升*分钟)

氧合指数(mmHg)

每分钟通气量

(升/分钟)

呼吸次数

(次/分钟)

参照组

护理前

180.29±14.15

182.39±13.48

10.31±1.41

31.24±3.17

护理后

145.24±13.73

168.25±12.71

8.09±0.87

25.18±2.46

研讨组

护理前

183.53±14.47

183.26±15.47

10.83±1.78

31.32±3.37

护理后

102.35±12.08

154.73±10.64

5.43±0.36

20.59±2.21

t值

护理前

1.0975

0.2907

1.5699

0.1185

护理后

16.0785

5.5918

19.3683

9.5156

P值

护理前

0.2753 

0.7720

0.1199

0.9059

护理后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记录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

下表2所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分值接近,P>0.05。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研讨组患者认知、角色、躯体、社会、情绪功能5个方面生活质量评价分值均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组间对比结果具统计学差异。

表1:记录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S,分,n=47)

组别

时间节点

认知功能

角色功能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情绪功能

参照组

护理前

49.25±5.31

48.89±4.87

49.18±4.46

45.72±4.14

44.73±4.64

护理后

68.24±6.53

67.29±6.45

66.39±6.48

65.31±6.41

63.16±6.27

研讨组

护理前

48.73±5.14

48.43±3.96

48.59±4.31

45.27±3.58

44.53±4.47

护理后

79.31±7.68

81.53±7.47

78.26±7.57

79.63±7.32

76.32±7.37

t值

护理前

0.4824

0.5024

0.6522

0.5637

0.2128 

护理后

7.5284

9.8917  

8.1665 

10.0898 

9.3239

P值

护理前

0.6307

0.6166

0.5159

0.5744

0.8319

护理后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有研究资料指出,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对于疾病治疗、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ICU病室收治的患者来说更为关键[6-7]。以往的基础性护理工作在人员分工方面未进一步明确,因此在日常倒班期间极易发生人手短缺、护理服务连续性不足等问题[8]。ICU病室的护理工作与其他科室有所不同,运用层级护理前,应当对ICU病室的相关知识、背景等做到普及,加强培训促使护理人员详细了解科室的各项具体工作内容,并予以细致化分层,要求落实到每一个人,各个护理步骤均由专人负责。层级护理干预方式,在基础性护理上进一步明确人员分工,层级划分,加强各个层级医护人员针对性培训工作,让每一位护理人员对于自身的岗位职责、重要性更加明确,完善相关规范制度,护理工作安排更加明晰,最大程度减少不规范、不熟练行为而产生的不良影响[9]。层级护理由护理组长对于整个护理工作进行全局性领导,严格执行上一级负责下一级的监督与检查,做到明确的分工,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最大程度监护患者,同时进行有序的质量控制,每周予以工作总结,根据标准执行操作,对于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保障了护理质量的提升。

护理后研讨组患者的浅快呼吸指数、氧合指数、每分钟通气量以及呼吸次数等肺功能指标值均低于参照组患者,研讨组患者认知、角色、躯体、社会、情绪功能5个方面生活质量评价分值均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组间对比结果具统计学差异。究其原因,层级护理模式更加注重对于人员的明确分工,根据每名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让每个人对于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正确、清楚的认识,严格做到各司其职,进一步保障每个层级的护理人员有效发挥自身的作用,并根据分级实施差异化培训干预,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有效提升。在实际工作中,护士长对于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综合的监督与管理,各项护理工作均得以落实,对于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综上所述,层级护理对于ICU重症肺炎患者肺功能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明明,陈佳宁,刘桐桐. 层级护理模式在ICU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呼吸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2020,40(4):369-370.

[2] 赖伟玲,彭碧侨,何春燕. 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对ICU重症肺炎患者相关 生理指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1):1922-1925.

[3] 林岚. 层级护理模式应用于ICU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价值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9):249-250.

[4] 叶祎烜,苏文平,覃燕妮. 层级护理模式应用于ICU重症肺炎患者护理价值分析[J]. 保健文汇,2019(9):125-126.

[5] 徐振虎,毛秀莲,李世鹏,等. 层级化管理对ICU重症肺炎患者早期活动效果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7):1265-1268.

[6] 王燕玲,高丹. 层级护理模式对ICU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及护理人员技能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8,14(85):217-217,219.

[7] 雷娟,范光伟,申雪莹. 层级护理模式对提高护理人员技能与ICU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J]. 西部医学,2016,28(7):1025-1029.

[8] 周华. 层级护理模式应用于ICU重症肺炎患者护理价值评价[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8):64,66.

[9] 徐振虎,毛秀莲,李世鹏,等. 分层级管理在ICU重症肺炎患者床边坐轮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20,27(8):197-199,209.

邮寄地址及电话__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常胜西路1号衡阳市中医医院 18216078172

个人信息:资谜,衡阳市中医医院,邮编421001,汉族,籍贯湖南耒阳,出生年月1989.09,学历本科, 主管护师, 重症医学,邮箱 100510798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