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积极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积极作用

胡甜甜

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247000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积极作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86例精神病患者,依照计算机乱序分组的方法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应用心理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语言沟通,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不良心理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能实现对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顺利推进,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的风险,更好的保证患者的生活品质。

关键词:心理护理;语言沟通;精神病护理

当前大众所处的社会环境愈加复杂,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可能会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在这一情况下,我国的精神病患者的数量很难得到有效控制,患病人群还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在当前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中常采用保守治疗,通过长期服药的方式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但是精神病会对患者的情绪、思维、行为造成极大的影响,在进行保守治疗的过程中很难保证患者的依从性[1]。在对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发现患者的依从性可能会受到心理因素和日常交流的影响,本文就对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积极作用进行探究,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本院2020年8~11月收治的86例精神病患者,按照计算机乱序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45.71±9.36)岁;试验组男性28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5.60±9.51)岁。患者除精神病外,无其他重大历史疾病,能在与医护人员交流过程中给出反馈。

1.2方法

在对照组中采取心理护理:(1)要实现药物治疗对患者病情的良好控制就必须严格规范患者的用药方式和用药剂量,确保患者在医嘱建议时间内服药;(2)了解患者当前的精神病发展状况,与患者进行沟通,对当前状态下患者的特点进行分析,再与患者家属的信息交换,让患者家属对患者精神病的具体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护理人员也能从患者家属方面更加全面的了解患者存在的其他情况;(3)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根据对患者的了解选择患者更容易接受的态度,以委婉的方式向患者提出建议,从患者角度出发,将患者视作普通人,给予患者尊重,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4)排除当前环境中可能会给患者心理状态造成影响的因素[2]

语言沟通是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护理方案的唯一差异,在试验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加入语言沟通,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在与患者的语言沟通过程中避免提及患者个人隐私和可能对患者产生负面影响的话题,避免对患者的病情造成影响[3];(2)严禁在语言沟通过程中使用带有嘲讽、恐吓性质的语言,患者当前的精神状态极不稳定,一旦受到刺激很容易导致病情恶化,而这种行为也不符合护理人员的行为标准;(3)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正确服用药物是极为重要的,护理人员可以在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后给予鼓励,通过这种方式让患者主动接受药物治疗,提升患者保守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4)加入语言沟通后,护理人员与患者间的相处时间会更多,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行为模式进行分析,减少患者所处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5)仔细观察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面部表情的变化,分析该变化所代表的含义,及时给予患者反馈,让患者直观的感受到护理人员对自身的重视[4]

1.3统计学方法

SPSS18.0软件处理,X²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2-1患者总体治疗依从率和患者满意率[n(%)]

患者分组

患者人数

总体治疗依从率

患者满意度

对照组

43

32(74.41)

34(79.07)

试验组

43

38(88.37)

40(93.02)

--

5.138

5.063

P

--

<0.05

<0.05

表2-2患者不良心理种类及发生率[n(%)]

患者分组

患者人数

紧张

恐惧

抑郁

焦虑

总发生率

对照组

43

6

8

5

4

23(53.49)

试验组

43

2

3

1

2

8(18.6)

P

--

--

--

--

--

<0.05

试验组患者总体治疗依从率、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不良心理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患者。

3.讨论

精神病患者在患病期间很难认识到自身出现的变化,护理人员需要意识到患者在当前状态下各方面能力都出现减退的情况,部分患者甚至无法理解护理人员的行为,这也是精神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重要原因。要让患者意识到护理人员的行为是在帮助患者,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护理过程中患者的抗拒心理,落实药物治疗方案。

通过药物治疗能让患者的病情逐步得到控制,但是精神病患者在病情得到控制后极易产生负面情绪,会更加关注其他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在这个阶段患者更需要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的帮助[5]。护理人员要从内心深处将患者作为普通人看待,患者家属可以让患者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让患者意识到精神病症状稳定后,自身与普通人并没有区别,避免患者因为认识到自身患有精神病而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加重患者心理负担。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共同努力让患者重新回到正常生活轨迹,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避免患者病情加重。

综上所述,在对精神病的治疗过程中尚未研发出特效药,需要护理人员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将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相结合,辅以语言沟通,让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时更具依从性,实现对精神病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张伟,杨茜,王燕芳.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J].心理月刊,2021,16(20):207-209.DOI:10.19738/j.cnki.psy.2021.20.070.

[2]呼琴琴,任文静,徐鸿超,高宝霞.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技巧干预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1):174-176.DOI:10.19347/j.cnki.2096-1413.202121057.

[3]周美芳,鞠蓉,刘敏.精神病护理应用技巧性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J].心理月刊,2021,16(14):171-172.DOI:10.19738/j.cnki.psy.2021.14.080.

[4]王燕朋,袁利明,张丽娜.语言沟通联合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患者中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05):63-65.

[5]李月倩.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7):120-121.DOI:10.15912/j.cnki.gocm.2021.07.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