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管理

曾晓彬,田清,李仁静,彭芷鲜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达州市妇女儿童医院  635000

摘 要: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是医院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管理效果直接关系着医疗质量以及医院的社会效益。本次研究深入的分析了医院有效进行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急救;生命支持;医学装备;医院管理

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系统中包括除颤仪、心电监护设备、呼吸机、注射与输液泵、电动吸引设备、简易呼吸机、心电图机、插管设备以及麻醉设备等等,医院在运营的过程中,应对这些急救和生命支持医学装备进行有效的管理,保证各仪器设备性能的最优化,尤其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管理人员要意识到自身责任的重要性,定期对医学装备进行维护与检查。

1医院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管理要点

1.1应急处置

尤其对一些中大型医院,医院都配备了完整的急救医疗设备系统,为了保证医院各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医院设备管理科室要明确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的管理要点。首先是应急处置,当遇到一些特殊救治任务时,比如某个科室同时要救治多名处于危急状态的患者,此时就可能会用到医院内所有的急救设备,这就需要设备管理部门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启动紧急预案,迅速调集院内设备。比如当发生公共卫生重大事件时,医院急救设备中心管理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发出紧急调配急救设备的请求,从医院其他科室调配一些急救设备,因此医院装备科或急救设备中心要根据医院自身情况制定一个应急流程并做成直观的流程图。如:

7da75dde6cdc08c8429bc47e9af8275 

另外:对于CT、DR等医院只有唯一台的大型影像设备,若因为故障无法及时恢复,临床相关科室与装备科共同与就近的医院协商,应急使用,尽量不延误病人检查,保证每一位患者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1.2日常管理

建立医学装备临床应用评估体系,制定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评估总分数13分以上为高风险设备,总分数8-12分为中等风险设备,总分在7分以下为低风险设备;对重点设备实施重点监控,根据风险评估等级进行安全监测,分析数据并总结评估报告,根据评估报告内容持续改进。

对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进行日常管理的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医疗设备类型实施相应的管理策略。比如对于A类急救和生命支持设备,此类设备极其关键,管理人员要根据具体的设备制定有效的管理流程以及应急预案,并将设备保养与维护工作重视起来,加强对每一位操作人员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其能够明确每一台急救设备的使用流程,管理人员还要对各急救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详细的记录。

如果出现故障,应及时停止使用该设备及时联系相关人员进行维修。医院内也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各科室使用A类医学装备的范围应当进行严格的划定,尤其要避免一些科室超越医疗设备使用权限,随意使用A类急救设备。当遇到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一定要保证 A类急救设备的充足供应。比如在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时,还有结合具体情况组建应急医学装备支持小组,以便于能够及时开展 A类急救设备的调配、协调维修、设备供应、设备采购等多个环节。其次是B类医学装备,急救设备管理人员还要加强对B类医学装备的有效管理,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B类装备的设备状况进行检测,相关科室要对B类设备进行二级保养与维护,密切关注医学设备的运行情况,对其使用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相关管理人员应通过开展安全检测、定期巡检等方式保证B类医学设备的完整性与安全性,避免一些人为因素造成B类医学装备部件损坏、性能降低等情况。最后是C类医学装备,设备管理人员应当将C类急救与生命支持装备至于常规的医疗设备监管范围以内,保证此类设备随时处于运行状态,为设备的随时调用做好准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发现C类医学装备出现了运行故障,科室技术人员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其进行修复,保证其能够恢复到正常状态,做好报修处理。在维修期间,需要采用其他的设备顶替抢救治疗工作。

2引进新型的管理模式

医院运营过程中,为了能够体现出设备管理的效果,医院设备管理人员要根据具体的医疗装备选择对应的设备管理模式。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医院对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管理质量,医院可以适当的引进一些新型的管理模式,比如近几年来应用比较多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采用这种设备管理模式,一方面能够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保证设备的完整度,另一方面还有效减少设备的故障概率。比如PDC循环管理模式在进行设备计量的过程中,所采用的计量器具精确度比较高,医院要结合具体情况构建程序化、体系化的医学装备管理模式,通过对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进行有效的管理,保证医务人员能够顺利并且高效的完成对患者的抢救治疗。 PDC循环管理模式的应用,主要是医院要在不断改进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医学装备质量监管体系,保证质量监管体系中包括对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管理的实施方案、实施计划、故障检修计划以及整改后的管理流程。不但如此,医院还要将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中的治疗类设备、诊断类设备、监护类设备均纳入到 Pdca循环管理模式中,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具体的医学设备以及使用性能对其实施针对性的管理,在保证医学设备管理质量的同时,促进各医学设备效益的最大化发挥。

3结束语

总之,医院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在医疗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医院中的大多数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经常处于设备闲置的状态,设备的使用几率较低,但是医学设备的管理人员依旧不能放松,要及时意识到自身工作职责的重要性。当医院发生急救、公共卫生事件等紧急情况时,医学设备管理人员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有效的利用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保证救治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黄家祥,周文琴,唐一骏,等. 以JCI为抓手基于物联网的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探索[J].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9,8(3):197-204.

[2]张虹,高关心,王学军,等. 医院呼吸机共享调配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与应用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2020,17(5):177-181.

[3]李健楠. 医学装备加强管理,人员素质也要提升[J]. 医师在线,2019,9(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