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康复管理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康复管理的研究进展

王梦瑶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22

摘要:宫颈癌根治术为常见宫颈癌治疗术式,膀胱功能障碍则是该术式后最常见且难治的并发症之一。膀胱功能障碍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患者预后恢复,同时也会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加重患者负性心理,故而在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期间需着重强化膀胱功能康复管理。

关键词:宫颈癌根治术;膀胱功能;康复管理;进展

宫颈癌为常见女性癌症之一,可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安全。临床研究显示,全球每年宫颈癌新发患者可达到50万例,仅我国每年新发病例可高达13.15万,占全球的28.8%[1]。现阶段临床针对宫颈癌初期患者以根治术为常见手段,但手术涉及范围广、创面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应引发临床高度重视。膀胱功能障碍即为常见宫颈癌术后并发症之一,以排尿障碍、尿潴留、尿失禁、尿感消失等为主要表现。一旦膀胱功能障碍发生,则会大大增加患者生理不适感,进而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及经济支持。对此,文章主要从既往研究文献入手,分析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障碍评估、诱因及可行的临床管理方案,综述如下。

1 膀胱功能障碍评估

术后充分评估膀胱动能障碍是对这一症状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临床实践指南中表明评估内容应涉及病史、症状、体格、实验室检查及专科评估等方面,具体可分为客观评估与主观评估。

1.1 客观评估

首先为排尿后残余尿量监测。残余尿量(正常排尿后膀胱内残余尿液一般在5-12ml之间)与膀胱功能存在紧密关联。结合残余尿量可将膀胱功能划分为4个等级,<50 mL即为良好,50~100 mL为稍差,>100 mL为差,无法自行小便即为未恢复[2]。其次为影像学检查。通过超声能够对残余尿、肾脏病变、膀胱容积等进行检查,且超声能够对逼尿肌厚度进行测量,结合长期膀胱内压力增加易造成逼尿肌增厚的原理间接评估膀胱功能。其三为尿动力学检查。通过对储尿期/排尿期膀胱、尿流率、尿道内压力等评估患者下尿路功能。其四,排尿日记。通过患者自行对自解尿量、排尿频率、残余尿量、排尿总量等进行记录,也能够对其膀胱功能进行客观反映,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并督促患者自身参与到排尿管理中来。

1.2 主观评估

一方面为通过体格检查、病史采集、症状评价、专科评估等,了解患者简写导尿、留置导尿期间的主观感受,如腰酸背痛、尿道口疼痛、排尿前尿意有无等,及时评估患者尿量、颜色等。另一方面需结合膀胱功能评估量表对膀胱功能进行主观评价,包含尿急、压力性尿失禁、渗尿等7项相关症状,评分越高则功能障碍越严重。对此,为了对宫颈癌根治术膀胱功能障碍进行准确评估,就需要结合主客观评估,以制定可行的管理措施。

2 膀胱功能障碍诱因

首先为手术损伤。排尿受到膀胱、尿道完整情况,以及中枢神经调控、体液调节等过程影响。既往研究显示,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主要诱因为神经受损[3]。宫颈癌根治术需将子宫附近组织切除,并分离膀胱,这一过程可能损伤这一位置的神经,而一旦神经受损,则会造成该部位充盈减少,引发尿潴留。同时,宫颈癌根治术中可造成膀胱牵拉,子宫切除后也会导致膀胱支撑不足,后方空虚,进而拉长尿道,导致膀胱内尿液流出受到阻力,引发术后尿液残留、排尿费力等表现。再加上子宫旁组织、韧带的部分切除,也会减少参与排尿的组织及韧带,引发这一现象。故而围手术期一旦有神经、宫旁组织、韧带损伤,就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康复指导,以恢复患者术后排尿功能。

其次为术后功能锻炼不足。排尿受到大脑支配,需要在神经控制下依靠膀胱盆底等肌群共同作用才可完成,而术后未能充分锻炼上述位置肌肉群,则极易引发尿潴留、无法排尿等膀胱功能障碍。

其三为疼痛。手术切口疼痛也是引发膀胱功能障碍的一大因素,切口疼痛会抑制腹肌、盆底肌群收缩功能,进而影响脊髓排尿反射,引发尿潴留等膀胱功能障碍。

其四为尿路感染。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的发生与尿路感染也有一定关联,随着术后尿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可增加感染率,进而导致有细菌的尿液难以及时排出,引发尿潴留。另外,出于对手术及预后的恐惧、担忧,也会影响患者术后排尿;这些负性情绪会对逼尿肌反射产生抑制,进而影响排尿。

3 膀胱功能康复管理

3.1 留置导尿

宫颈癌根治术手术时间较长,术中补液较多,可导致膀胱充盈,进而影响手术视野,需防范误伤膀胱。对此,术前多需常规麻醉并留置导尿。但该类手术可导致术后膀胱位置改变,进而增加膀胱功能障碍发生风险,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往往需要2~6周乃至更长。相关研究人员发现,宫颈癌术后尿潴留防范及管理中,留置导尿适用于短期膀胱引流,3周以下[4];置管前护理人员需要规范性掌握留置导尿规范;应选择硅胶导尿管,且针对长期留置尿管的女性应以较小型号(建议12Fg)的尿管为宜,并应用持续封闭及无菌引流系统;留置期间每日图生理盐水、灭菌注射用水或温开水进行会阴部擦洗。此外,还需控制导尿管留置时间在7-10d;针对需要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需在试拔导尿管后嘱咐患者饮水500-800ml,在2-3次自主排尿后监测残余尿量,<100ml即可停止。

3.2 预防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为宫颈癌术后留置尿管期间的常见并发症。相关研究显示,留置尿管时间每多1d,尿路感染率会增加5%~10%[5]。对此,针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需注意限制不必要的导尿;留置尿管适用短期引流,不需要时需立即拔除;不建议应用抗生素进行膀胱冲洗;留置导尿后应注重每日以生理盐水或温开水进行会阴部清洁[6]

3.3 间歇导尿

间歇性导尿指的是定时以导尿管帮助患者排空膀胱,排空后可将尿管拔除的导尿方式,分为无菌间歇性导尿、清洁间歇性导尿两种形式,前者适宜住院患者,后者适宜居家照护患者。这一方式能够促使膀胱间歇性扩张、收缩,并可在实施前嘱咐患者自主排尿,以促进对尿道括约肌收缩的锻炼,诱导患者形成自主排尿反射,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3.4 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

患者积极参与是促进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临床研究显示,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后,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会出现明显降低,约有1/3以上的患者存在中重度焦虑、抑郁症状,从而抑制5-羟色胺、γ-氨基丁酸分泌,不利于排尿反射恢复及膀胱功能恢复。对此,应强化宣教护理,以共情健康教育、回授法等形式开展个性化、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了解尿管维护、自主排尿锻炼作知识,并及时疏导患者负性心理,提高其自我效能,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7]

4 小结与展望

总体来说,作为宫颈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膀胱功能障碍发生后可直接影响患者生理健康,不利于预后恢复。对此,在宫颈癌根治术术后需及时对患者膀胱功能进行评估,并尽早将留置尿管拔除,以防范尿路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同时,还需积极指导患者进行膀胱功能恢复锻炼,强化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坚持以生理盐水/温开水等进行会阴部清洗,监督患者进行膀胱功能康复的自我管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发挥临床护理主动性,以促进宫颈癌手术患者术后膀胱功能的康复。

参考文献:

[1]黄娜,田甜,王旭颖.系统性膀胱功能锻炼路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康复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1,45(22):2372-2373.

[2]胥爱青.宫颈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尿潴留预防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全科护理,2021,19(27):3762-3765.

[3]刘溪,刘丽丹,刘娜.宫颈癌根治术后早期尿潴留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30):4301-4303.

[4]甘晓霞,李小宁,吉宏,等.综合康复护理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J].甘肃医药,2021,40(6):561-562+568.

[5]郭家庄.宫颈癌根治术后尿路感染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校医,2021,35(9):703-706.

[6]苏莹.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障碍快速康复的临床研究[J].云南医药,2022,43(03):35-37.

[7]黄娜,田甜,王旭颖.系统性膀胱功能锻炼路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康复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1,45(22):2372-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