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患者心理状况情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神经内科护理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患者心理状况情况分析

沈秋香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550001    贵州贵阳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应用在神经内科护理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一共80例,时间我2020年1月-2021年1月。参考数表法原则将全体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差异不大的前提下接受护理,护理干预后两组对比差异相当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质量、日间功能、睡眠效率、催眠药物等睡眠质量评分很显然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显著,可以构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焦虑;抑郁;睡眠质量

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期间因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心理状况变化较大,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与负面情绪,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康复效果[1]。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护理干预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但常规护理针对性不强,无法有效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神经内科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其负面情绪明显得到改善,且可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2]。为此,我院选择80例近一年内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探讨给予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具体情况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一共80例,时间我2020年1月-2021年1月。参考数表法原则将全体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女性22人、男性18人;年龄区间27-72岁,平均数(47.52±2.68)岁。观察组女性21人、男性19人;年龄区间26-73岁,平均数(48.37±2.59)岁。对比分析两组基本资料,结果差异不够明显,可对比。

纳入标准:神经内科住院者;无意识障碍;认知功能处于正常状态。

排除标准:合并心力衰竭;处于急性期;一周内服用过抗焦虑药物。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干预,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遵医嘱用药、健康宣教等等。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认知行为干预:给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如危险因素、发病原因,强化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消除其忧虑感。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相应的治疗方案,给患者介绍治疗的必要性与安全性,消除患者不良情绪,让患者调整自身不良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治疗。

(2)心理指导:主动和患者沟通,拉近患者距离,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给予患者更多关爱,给护理人员详细与耐心地解答,及时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减轻其不良情绪。基于患者病情增加患者家属探望时间,给患者优良的心理支持,提高患者治疗自信。

(3)行为控制:第一,放松训练:让患者深呼吸,放松身心;于清晨或睡前播放舒缓的音乐,让患者放松身心,让其发挥想象力描绘音乐画面,放松身心。第二,分散注意力: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患者的生活,从患者兴趣出发,叮嘱患者家属多谈论一些与病情无关的事情,转移患者注意力。第三,示范法。邀请医院神经内科即将出院者和患者沟通,让其自主调整心态,增强其自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应用焦虑量表与抑郁量表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最高分53分,分数越高证明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越明显[3]

评估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应用PSQI量表从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质量、日间功能、睡眠效率、催眠药物等角度评估,每项分数5分,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4]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对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若为计数资料,表示为n(%);若为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

护理前两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对比差异不够明显,比较结果无法构成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比较结果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0

45.25±3.70

32.57±3.41

44.72±2.40

30.58±3.25

观察组

40

44.75±2.97

20.26±2.85

43.84±2.79

18.69±2.83

t值

-

0.261

6.959

0.691

7.037

P值

-

0.670

0.000

0.792

0.000

2.2对比两组睡眠质量评分

两组睡眠质量对比结果差异不够明显,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睡眠质量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入睡时间

睡眠障碍

睡眠质量

日间功能

睡眠效率

催眠药物

对照组

40

3.25

±0.46

3.38

±0.31

3.46

±0.28

3.28

±0.15

3.63

±0.20

3.73

±0.18

观察组

40

1.04

±0.23

1.16

±0.27

1.15

±0.26

1.01

±0.21

1.11

±0.15

1.01

±0.21

t值

-

9.417

13.775

15.810

27.917

24.412

28.451

P值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病情严重,且病情反复发作,价值住院时间很长,更容易产生不良情绪,患者更容易产生不利情绪,比较常见的有抑郁、焦虑,严重时还可影响患者的睡眠情况[5-6]。因为病区环境比较封闭,检查频繁,病情恢复速度慢,患者更容易产生不良情绪。

传统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更关注患者病情,遵医嘱开展各项护理工作,整个过程相当被动,忽略患者的情绪。同时,仅在患者存在心理障碍时接受心理疏导,护理效果不理想。心理护理是护理领域中比较常用的一种疏导患者心理状况的护理方法[7]。心理护理应用在神经内科护理中主要从认知行为干预、心理护理与行为控制等方面实施,有利于提高患者认知,提高治疗效果,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患者负面情绪,患者睡眠质量更高。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改善程度更明显,且睡眠质量更优,和对照组对比可以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明确,心理护理应用在神经内科护理的应用价值更高。

综上,心理护理应用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有利于消除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睡眠质量更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曾媛,孟宪颖,王琦,刘腊梅.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施行价值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0):132-132.

[2]薛伟,梁利平.心理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0,15(8):114-114.

[3]王晓宁.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管理[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36(4):404-405.

[4]王立波.心理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4):279-280.,

[5]王琨.心理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3):207-207,209.

[6]田华梅.心理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救治中的临床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0):241-242.

[7]韩萍,刘红敏.对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A3):20346-2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