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心理支持对肺结核咯血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针对性心理支持对肺结核咯血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雷丽梅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结核一病区    四川 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心理支持对肺结核咯血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结核一病区收治的肺结核咯血患者11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心理支持。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42)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进行评价和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DASS-42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DASS-42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肺结核咯血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支持,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帮助患者积极应对疾病。

关键词  针对性心理支持;肺结核;咯血;负性情绪

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引起的一种呼吸系统慢性传染性疾病,我国肺结核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均处于世界前列[1]。咯血是肺结核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有调查显示[2]:肺结核咯血的发生率高达1/3~1/2。咳血不仅可造成贫血、肺部感染、肺不张、出血性休克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导致窒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此外反复、多次、大量咯血极易造成患者恐惧、担忧、紧张等负面情绪,降低患者疾病应对能力及治疗依从性。针对性心理支持是指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对其给予生理、心理、信息等多个层面的支持,从而达到缓解其负面情绪,促进其身心健康的目的。本文对肺结核咯血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支持,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负性情绪,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结核一病区收治的肺结核咯血患者8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7例。其中观察组60例,男性46例,女性14例,年龄在18~76(41.58±18.76)岁;对照组57例,男性43例,女性14例,年龄在18~76(42.65±18.59)岁等。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为:(1)年龄≥18周岁;(2)符合肺结核诊断标准[3],有咯血症状;(3)认知沟通正常;(4)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为:(1)精神异常者;(2)认知沟通障碍者;(3)近一个月内服用抗精神症状药物者;(4)因各种原因脱落研究者。

1.2 方法: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心理支持。具体方法如下:(1)心理评估:护士应以热情、温和、耐心的态度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尽可能为患者提供帮助。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情绪变化,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对治疗及护理的需求和真实想法等,沟通过程中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2)咯血发生时的护理:发生咯血时,由于起病突然,患者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大量的血咯出极易造成患者恐惧及惊慌的情绪,而此类负面情绪可能刺激交感神经而增加咯血量,甚至反射性的造成喉头痉挛,导致窒息的发生。护士应迅速通知医生,准备相关药品和器械,指导患轻轻咯出血液,不可咽下或屏气,以防血液凝固造成呼吸困难或窒息。如咯血量较多,或自行咯血无效,则应立即拍背促进呼吸道内血凝块排除,或使用负压吸引器吸出血液及血凝块,必要时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以便输注止血、抗感染、扩容药物。注意护理过程中应动作娴熟、敏捷,及时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多次、反复咯血者,或首次咯血者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担忧等负面情绪,应注意评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状态,给予其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告知患者咯血是由于病变侵蚀相应的血管而导致,且受病变范围、情绪及心肺功能的影响,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对疾病起到积极的作用。使患者明确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咯血症状可得到有效的控制,且预后良好,增强患者与疾病抗争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42)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进行评价和比较。该量表用于焦虑、抑郁和压力的自我评估,包括焦虑、抑郁、压力共3个子量表,42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总分126分,评分越高,则表示被测试者的心理压力越大。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两组患者干预前后DASS-42评分的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DASS-42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DASS-42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DASS-42得分比较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60

85.61±9.57

65.62±9.57

对照组

57

86.19±9.69

75.21±9.44

t

0.326

5.454

p

0.896

0.000

3、讨论

咯血是肺结核常见且高发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起病突然、来势凶猛,大量反复的咯血不仅可降低血容量,造成失血性休克,还可能诱发窒息,危及生命。咯血本身的感官刺激也引起患者恐惧、担忧、抑郁等负面情绪,加之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缺乏科学、正确的认识,多存在较高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

针对性心理支持是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充分的评估后,给予其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信息支持及社会支持,并在患者咯血发生时及发生后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从而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及心理压力,帮助患者积极应对疾病,对预后起到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将针对性心理支持应用于肺结核咯血患者中,有效缓解了患者的负性情绪,对减轻其心理压力、促使患者积极应对疾病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一菊,王声湧.科学推进结核病防控策略,实现“十三五”结核病防治规划[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21(5):431-433

[2] 张婷,罗尧岳.肺结核咯血护理研究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5):45-47

[3]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2):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