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新生儿医用粘胶皮肤相关性损伤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1例新生儿医用粘胶皮肤相关性损伤的护理体会

唐琼1,2  ,王琳潇1,2(通讯作者)

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护理单元/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2 出生缺陷与相

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总结了1例甲基丙二酸血症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护理,护理要点为制定个体化的皮肤护理方案,促进皮损的快速愈合。通过3次换药,患儿皮损区域完全愈合,未出现皮肤挛缩及瘢痕。现将护理过程报道如下。

【关键词】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护理 

新生儿与儿童及成人的皮肤特点不同,新生儿皮肤角质层及真皮层薄,皮肤屏障功能脆弱,皮脂腺较少,表皮与真皮之间基底膜的结缔组织和弹力纤维发育易受损。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 adhesive related skin injury,MARSI)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中的发生率最高。国际皮肤护理及造口护理协会将MARSI定义为:医用粘胶移除后,皮肤出现持续30 min甚至更长时间的红斑伴或不伴水泡、糜烂或撕裂等皮肤异常的症状。MARSI的类型主要有机械性损伤、皮炎、浸渍及毛囊炎等[1]。有学者提出,湿润环境更有利于创面的愈合新观点。上皮细胞必须在湿润的环境下才能迅速增长,促进伤口快速愈合。目前,湿性愈合已成为伤口的标准处理方法[2]。甲基丙二酸血症(MMA)是先天性有机酸代谢障碍的一种遗传代谢病,皮肤黏膜常表现为皮脱屑、烫伤样皮肤等[3]。本文报道了1例MMA新生儿皮肤损伤基于湿性愈合理论的护理方法,现将护理过程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儿男,6天,因“腹泻2天,奶量下降伴嗜睡1天”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剖宫产娩出,胎龄39+2周,出生体重2660g。入院查体:神萎、反应低下,全身皮肤及巩膜重度黄染,全身肤干伴脱屑,可见烫伤样皮肤改变;右侧头部可见瘀斑,呼吸急促,可见吸气性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颈竖差,四肢肌张力低下,原始反射未引出,其余正常。辅助检查:血清总胆红素340.4umol/L,间接胆红素327.3umol/L。血串联质谱示C3、C3/C2明显升高,尿串联质谱示甲基丙二酸和甲基枸橼酸明显升高。诊断: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甲基丙二酸血症。

1.2 治疗与转归

患儿入院后立即予以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并开始静脉营养支持。PICC置管后第二天,敷料渗血严重予以更换,碘伏充分消毒后对敷贴无张力去除,由于敷贴的贴合性强及患儿皮肤自身疾病导致皮肤屏障脆弱,去除敷贴时造成表皮剥脱即MARSI。发生MARSI后,开始以下护理过程:首先予以皮损面积评估,面积约为3 cm*3 cm,然后采用生理盐水清创,涂抹生长因子并予以磺胺嘧啶银水胶体敷料覆盖。每隔1天进行一次敷料更换,更换敷料3次后,患儿皮肤损伤区域表皮完全生长出,且出现皮肤挛缩及瘢痕。

2 讨论

2.1 MARSI原因分析

研究证明,在新生儿病房,胶布是引起MARSI的首要因素[4]。本例患儿的皮肤损伤问题被定义为机械性损伤,由留置针敷贴造成。去除敷贴时的方法、力度和速度均是引起皮肤损伤的因素,留置针敷贴采用的是无张力粘贴,新生儿角质层薄,真皮与表皮之间的连接欠紧密,因此MARSI在新生儿个体中容易出现。其次,本例患儿由于疾病特殊性,皮肤干燥且呈烫伤样改变,进一步加大MARSI发生的可能性。

2.2皮损的护理

本案例基于湿性愈合的理论对患儿皮损部位进行处理。湿性愈合有利于坏死组织的溶解,维持创面局部微环境的低氧状态,利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移行保留渗出液内的活性物质,并促进其释放保持创面温度接近或恒定在人体常温,保持伤口局部湿润不会形成结痂,避免再次机械性损伤,减少疼痛,降低感染几率[5]。生长因子主要成分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可促进动物皮肤创面组织修复过程中的 DNA、RNA 和羟脯氨酸的合成,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的生成和上皮细胞的增殖,从而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在完全清创后,予以生长因子涂抹能够帮助组织修复,加速表皮生长。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敷料是由含磺胺嘧啶银水胶体(羧甲基纤维素钠)颗粒和凡士林浸渍在100%聚酯网组成。它是一种没有粘性、非闭合性的敷料,不与伤口和周围组织粘连,且能为伤口提供适宜的愈合环境。此外,聚酯网层有硅化聚酯薄膜保护,具有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疼痛等优势[6]。因此,本案例选用磺胺嘧啶银水胶体敷料覆盖皮损部位。

3 小结

皮肤是新生儿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第一屏障,具有保护、感觉分泌排泄等功能,然而医源性皮肤损伤是新生儿科患儿常见的问题,因此必须做好积极的预防措施。做好全方位的评估是预防医源性皮肤损伤的第一步,本例患儿因其疾病特殊性皮肤屏障脆弱,因此应将疾病因素认为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高危因素,在护理过程中对其皮肤进行保护,预防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桂园园,范玲.NICU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16,8(8):979-983.

[2]汪金秀,于娜,徐惠芳.湿性愈合在新生儿皮肤损伤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6,14(8):824-825.

[3]石苗苗,张旭,弋培培. 3例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伴皮肤破溃的皮肤护理体会[J]. 临床研究,2019,27(4):191-192. 

[4]刘晓萍.对124例新生儿进行日常护理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5):25-26.

[5]刘丽华.监护病房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8):105-106.

[6]孔彩玲,薛阿丽,翟莎莎. 2例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案例的治疗护理与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8):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