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代谢当量制定护理方案对老年心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运用代谢当量制定护理方案对老年心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夏淑艳

大庆市第四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目的 分析运用代谢当量制定护理方案对老年心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于2020年1月至6月收治的64例老年心衰患者作为实验样本,通过抽签法随机均匀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药物治疗,分别给予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联合代谢当量量表制定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住院天数和消费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00;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更低,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常规护理联合代谢当量量表制定的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衰患者进行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代谢当量制定护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满意度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临床治疗中常见病症,产生的原因为心室重构使射血功能发生障碍或心室充盈,患者发病后容易引发一系列综合征,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容易引发冠心病。受生活压力、不良习惯等因素影响,心衰患者显著增加。研究显示,给予患者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致残率,但实际治疗时,受安全性等诸多因素影响,运动康复还难以被广泛应用于老年心衰患者治疗中[1]。通过代谢当量能够客观、精准的表达不同类型活动的强度以及运动量大小,便于结合老年患者状态制定运动康复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于2020年1月至6月收治的64例老年心衰患者作为实验样本,通过抽签法随机均匀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0:12,年龄在61~75岁之间,平均年龄(67.89±4.06)岁,NYHY心功能分级包括9例II级患者、15例III患者、8例IV级患者;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8:14,年龄在62~74岁之间,平均年龄(68.02±3.88)岁,NYHY心功能分级包括7例II级患者、16例III级患者、9例IV级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心功能分级等一般临床资料,发现无明显差异,且P>0.05,可以比较。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行相关检查后,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NYHY分级均在II~IV级之间;年龄均高于60岁;患者已了解实验目的,并签署书面协议;此次实验已上报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状态进行评估,密切监测心率、血压等临床指标,并给予抗心衰药物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如健康教学、生命体征监测、饮食和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联合代谢当量量表制定的运动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结合科室情况组建心衰管理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主治医生以及护士等。护士长应结合临床经验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要求全员参与,培训内容包括患者病情评估、训练方案制定、生命体征和临床指标的观察以及代谢当量表的使用。同时要强化护理人员服务精神,督促护理人员采用人性化服务,积极预防并发症产生[2]。(2)护理人员要充分利用心功能分级和代谢当量表,并在主治医生指导下给予患者科学的康复指导:当患者心功能被评为IV级,通常要护理人员给予代谢当量为1的被动护理,以床上运动为主,每日两次,每次5min即可;当患者心功能被评为III级,需要给予患者代谢当量小于3的运动,每日两次,每次10min左右;若患者心功能分级为II级,应给予患者代谢当量在3~5之间的运动,每日两次。(3)如果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胸闷、心前区不适、面色苍白以及疲劳感严重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与主治医生取得联系,给予科学恰当的治疗[3]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住院天数及消费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实验选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24.0统计学软件,可用于数据处理,选用[n(%)]表示计数资料,以χ2作为检验工具,计量资料选用均数±标准差(±s)标识,通过t进行检验,若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32

7(21.87)

11(34.37)

14(43.75)

56.25

观察组

32

21(65.62)

9(28.12)

2(6.25)

93.75

χ2

12.00

P

<0.05

2.2 住院天数及消费情况

表2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及消费情况(±s)

组别

例数

平均住院天数(d)

住院费用(万元)

对照组

32

15.52±3.22

1.56±0.42

观察组

32

10.56±3.65

1.01±0.46

T

5.76

4.99

P

<0.05

<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属于众多心脏疾病的晚期阶段,临床表现较为严重,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发病率逐年升高,其死亡率和致残率也有所增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主要存在虚弱乏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以及尿潴留等临床症状,治疗效果较差,临床治疗主要以控制病情、避免发展为主。在心脏疾病患者治疗中常采用运动康复治疗,有利于缓解患者心肌缺血症状、提高心脏的排血能力,提升患者运动耐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我国康复医学推荐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及恢复中使用运动康复。通过代谢当量能够充分反映运动的强度以及患者能量代谢状况。

总而言之,在老年心衰患者治疗中使用常规护理联合代谢当量量表制定的运动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罗蓉.运用代谢当量量表制定护理方案对老年心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自我保健,2021(12):153.

[2]曾婷,刘文伟,莫利容等.运用代谢当量制定护理方案对老年心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4):31-33.

[3]杨艺煜.关于老年心衰患者运用代谢当量量表制定护理方案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28):134+140.

[4]胡琦.人文关怀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的改善分析[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8):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