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运动疗法+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效果研究

缪雪

自贡市中医医院   四川 自贡   643000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重点分析运动疗法联合生物反馈在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治疗中应用,以明确该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随机挑选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前来我院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计8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仅接受生物反馈疗法,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接受运动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医生可以选用运动疗法+生物反馈作为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治疗方案,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普及价值。

关键词:盆底失弛缓型便秘;运动疗法;生物反馈治疗

引言

便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可达到6%左右。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是功能性便秘较为常见的类型,发病原因是患者排便时盆底肌肉反射性迟缓功能减弱,造成腹肌、耻骨直肠肌以及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异样,使得排便行为异样[1]。如今,部分学者开始研究生物反馈治疗联合运动疗法的治疗效果,认为两种治疗方式联合较近采用生物反馈治疗方式效果更为理想[2]。本文即以我院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讨论该治疗方式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挑选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前来我院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80例患者作为受试者。所有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总计40例,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最低值为18岁,最高值为70岁,平均年龄为(35.8±4.5)岁,平均病程为(3.5±1.1)年。对照组患者40例,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最低值为20岁,最高值为67岁,平均年龄为(35.4±3.5)岁,平均病程为(3.6±0.8)年。两组患者在年龄、平均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生物反馈治疗方式,本次治疗采用伟思生物刺激反馈治疗设备,型号为SA9800。治疗时,要求患者保持右侧卧位,电极和探头与主机相连,电极放在患者髂前上棘,探头涂抹润滑剂置入患者肛门括约肌中,训练模式采用触发电刺激与凯格尔模板锻炼,结合Glazer评价后的收缩程度以设计对应的模板训练。每次持续25min,每周进行3次,以两周作为一个疗程,总计治疗两个疗程。

实验组基于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应用运动疗法:①呼吸训练。患者保持仰卧位,让肩膀放松,双手放在肋弓处,吸气时将两侧肋骨后部与腰部打开,将气息吸入腹部。嘴巴呼气,双手帮助收缩两侧肋骨,排除腹部气体,每日训练3次至5次,每次持续5min至6min。②核心稳定训练。核心稳定训练具体含有臀桥训练、双膝触腋训练以及侧卧蚌式训练。其中臀桥训练重点训练臀大肌,双膝触腋训练锻炼腹横肌,侧卧蚌式训练锻炼臀中肌。

1.3检查指标

①治疗效果。治疗效果结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与治愈好转标准》内有关盆底失弛缓型便有关标准予以评估。其中治愈:患者经过治疗后,便秘症状完全小时,排便顺畅,患者未产生任何并发症;好转:患者经过治疗后,便秘症状有效改善,排便基本恢复正常,无需借助外力帮助,患者未发生并发症;无效评估标准如下:患者经过治疗后,便秘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甚至有恶化的趋势,排便困难,严重情况下无法正常排便。

②生活质量评分,包括患者躯体不适、担心与焦虑以及满意度等四个方面,总计28个评测项目,分数越高,即证明患者当前生活质量不佳。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全部数据均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加以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形式,行t检测,计数资料表示为百分比形式,行X²检测,若P<0.05,即证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就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有效率达到95%,对照组仅为8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情况(n,%)

组别

n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40

19(47.5)

19(47.5)

2(5)

38(95)

对照组

40

14(35)

20(50)

6(15)

34(85)

x²值

-

-

-

-

5.556

P

-

-

-

-

0.018

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评分差异相近,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

40

87.42±7.56

55.48±4.98

对照组

40

85.48±6.48

68.44±8.98

t

-

1.232

7.982

P

-

0.222

0.001

3.讨论

近几年来,伴随社会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盆底失弛缓型便秘发病率有显著的提高,已然受到临床的关注。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指患者在排便过程中,直肠与肛门肌肉同时收缩与放松,使得粪便堆积在直肠内,不能及时排除。引发该病症的原因较多,普遍和年龄、从事职业以及外伤有直接关系。患者一般主诉排便次数大幅减少,排便时间延长等。长期便秘可能造成有毒物质再次被肝脏吸收,引发肝脏功能受损,女性患者还可能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物质受到影响,影响女性生育。

生物反馈治疗方式是临床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较为常用的方案,治疗原理是基于条件反射,利用视觉的方式使得患者能够直观地感受盆底肌肉活动情况,学习如何使得腹肌与盆底肌协调放松以及收缩。但是该治疗方式并没有建立规范化与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且不能长期居家治疗。运动疗法可以补足这一问题,利用挤压身体内脏,以改善患者胃肠道血压循环,加快肠道蠕动速度,可以达到缓解便秘的效果。

就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生物反馈治疗联合运动疗法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仅接受生物反馈疗法的患者,且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接受生物反馈治疗的患者。学者周烁等(2021)研究表示,接受两种治疗方式联合方案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生活质量评分则低于对照组,与本次研究结果相同[3]。由此可见,医生可以选择两种治疗方式联合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医生可以采用运动疗法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作为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首选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雪春,孙冰,张莉. 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9):55-57.

[2] 罗育连,罗宏标,唐清珠,等. 电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疗效及对肛管直肠动力学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28):3113-3117,3150.

[3] 周烁,郝彦,姜海华,等. 运动疗法结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1,19(1):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