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肠梗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优质护理在肠梗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王兰玉

泸州市妇幼保健院(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省泸州市646000

摘要:目的:对肠梗阻患者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后观察其作用。方法:观察时间起于2020年6月,止于2022年5月,将100例患者分为普通组和优化组,分别采用临床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住院天数和情绪状态情况。结果:普通组和优化组住院天数和情绪状态对照中,普通组住院天数为15.62±2.11(天)、优化组为11.02±1.74(天),普通组情绪状态为52.61±3.18(分)、优化组为43.68±3.66(分),(t=12.161,p=0.014),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肠梗阻患者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效果优越,可推荐。

关键词:肠梗阻;优质护理;效果

肠梗阻在临床中常见,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停止排便和腹痛等症状,该种病症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并且部分患者还合并有肠坏死、肠穿孔、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如果患者治疗不及时,患者就会在短时间内死亡。对肠梗阻患者治疗中,除了及时救治干预还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其针对性护理干预来保证治疗效果。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对肠梗阻患者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后观察其作用,现将结果呈现如下[1]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将1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采用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组别分别为普通组和优化组,普通组中纳入的组员人数为50例,64例中最小的为20岁,最大的为61岁,均值40.87±2.36岁,其中男性人数占据27例,女性人数占据23例;优化组中纳入的组员人数为50例,50例中最小的为29岁,最大的为62岁,均值41.16±2.33岁,其中男性人数占据28例,女性人数占据22例,(p>0.05),两组患者之间无差异性,可做临床对比。

1.2方法
1.2.1普通组

采用临床常规护理。

1.2.2优化组

采用优质护理干预,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环境护理:良好的环境分为能够帮助患者减少应激反应,促进其治疗依从性,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的住院环境中进行优化和提升,首先保证病房患者清洁卫生,使用空气净化系统提升患者的呼吸体验,定期帮助患者开展房间内的通风和消毒,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将护理工作与患者休息、就餐的时间错开,避免打扰患者的休息时间。夜间调低医疗器械的声音和光线等,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心理干预:患者由于病情的干扰会出现抑郁、焦躁、悲观等负性心理,不良心理的发生也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心态。护理人员在日常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原因和心理变化,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向患者讲解成功的治疗案例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引导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陪伴,采用亲情感化患者,使患者能够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和亲情的温暖,从而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饮食护理:患者在禁食水期间,护理人员要充分向其讲解禁食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动患者和家属提高治疗依从性,在禁食水期间,要根据其具体情况开展肠外营养,及时观察患者大小便情况以及量,根据其出入量来调整液体的输入量。当患者病情缓解以后,需要根据其身体状况开展饮食干预,首先从全流质饮食开始,当患者出现耐受后可以逐渐转变饮食状况,由流质饮食转变为半流质饮食和普食,及时帮助患者制定健康食谱,指导患者增加维生素和新鲜水果的摄入量。

健康教育: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根据其了解程度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通过疾病知识讲解、视频资料的播放、公众号文章推送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引导患者了解到自身疾病发病原因、日常注意事项等内容,全面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度,引导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后续治疗。

1.3观察指标

情绪状态:采用情绪自评表进行两组对比分析。

依从性和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对比。

1.4统计学

SPSS22.0数据分析软件,计数资料统一为(n,%)、计量资料统一为(IMG_256),采用P值进行检测,P<0.05表示组间数据差异存在意义。

2.结果

2.1两组住院天数和情绪状态情况

普通组和优化组住院天数和情绪状态对照在表1中呈现:

表1 两组住院天数和情绪状态对比

组别

数例

住院天数

情绪状态

普通组

50(例)

15.62±2.11(天)

52.61±3.18(分)

优化组

50(例)

11.02±1.74(天)

43.68±3.66(分)

t

--

8.315

16.008

p

--

0.017

0.011

2.2两组依从性和满意度情况

普通组和优化组依从性和满意度对照在表2中呈现:

表2 两组依从性和满意度对比

组别

数例

依从性

满意度

依从数例

占比

满意数例

占比

普通组

50(例)

36(例)

72.00%

42(例)

84.00%

优化组

50(例)

47(例)

94.00%

48(例)

96.00%

X2

--

--

14.829

--

10.364

p

--

--

0.013

--

0.015

3.讨论

肠梗阻病症的发生常见于胃肠道手术后的并发症,该种病症主要是由于术后炎症以及术后肠道粘连造成的,患者发生肠梗阻后会影响其生活质量情况。在对其治疗中,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关键,有效的治疗能够保证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但是在此期间还需要配合优质的护理干预来保证其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优质护理是现代医学不断进步和改革的产物,该种护理方式能够将既往护理内容进行整合和改进,该种模式能够在护理工作开展中找到与患者治疗需求更加贴合的护理方式,从而提高其满意度和治疗体验感[2-3]

在上文分析中,通过表2中的数据结果(普通组和优化组依从性和满意度对照中,普通组依从性为72.00%、优化组为94.00%,普通组满意度为84.00%、优化组为96.00%,(x2=12.596,p=0.014),两组结果有差异。)能够直观发现优质护理对肠梗阻患者的优势性,对其进行分析能够发现,优质护理中的环境护理、心理疏导、饮食干预以及健康宣教能够充分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在护理工作开展中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疾病认知度,纠正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因此总结得出,对肠梗阻患者开展优质护理能够提高其满意度和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莉娟.优质护理在老年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22,35(02):100-101.

[2]彭琼.优质护理在老年性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4(24):170-172.

[3]吴英,李国艳,张芙蓉.优质护理在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5(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