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中的鉴别诊断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中的鉴别诊断效果分析

庞嘉琦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150001

【摘要】目的 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中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经病理诊断确诊的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CT(对照组)和MRI(观察组)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患者使用MRI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肝硬化;再生结节;小肝癌;检出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regenerative nodules in liver cirrhosis and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diagnosed by pathology were selected from March to November 2021. All patients underwent CT (control group) and MRI (observation group). Th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Conclusion MRI has high accuracy in the diagnosis of regenerative nodules of liver cirrhosis and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irrhosis; Regenerative nodule; Small liver cancer; Detection rate

  我国是乙肝患者数量较高的国家,导致肝硬化发生率较高,其是一种慢性再生性肝病,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会严重损伤肝脏的正常功能,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1】。肝硬化患者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有很大的概率形成肝癌,提高治疗难度,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大量研究证实,早发现、早治疗对肝硬化患者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本研究分析了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中的鉴别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以双盲法随机抽取并均分100例自愿参与、资料齐全并签署知情文件的肝硬化患者(2021年3月-11月),将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精神和意识障碍、不能使用语言交流等患者排除,年龄43-78岁、均值(62.59±4.31)岁,体重47-78kg、均值(68.82±6.47)Kg,男女比例(59:41)。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CT检查。将64层螺旋CT扫描机设置参数:管电流、管电压、螺距、重建层厚为200-300mA、100-12kV、3mm、1.0-1.2mm。叮嘱患者扫描前0.5h服用500mL温水,从膈顶扫描至肝部下缘,确定病灶位置,以2.5-3.0mL/s的速度静脉注射对比剂,然后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25-30s、65-70s、3-10min,扫描全肝,重建分析数据。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MRI检查。核磁共振扫描仪设置参数PWI、反转角、采集频带宽、回波链、层厚、层距、扫描层数为TR/TE66/1.3ms、25°、125kHz、4、8毫米、2毫米、10-15。扫描最大病灶所在的中心层面,扫描野128×128。经肘静脉注射以2.5ml/s的速度注射造影剂,以相同的流速生理盐水冲管。采用三维成像技术处理动态图。

1.3指标观察

(1)对比两组检出率。检出率=检出例数/总例数×100%。(2)对比两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

1.4统计学分析

SPSS 22.0版本软件进行此研究数据处理,并采用方差同质性检验方法,变量资料以“t”计算用(

±s)示。定性数据用x2核实,以(%)表达。各组数据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P<0.05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检出率

观察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检出率(n,%)

分组

例数

检出

未检出

检出率

观察组

100

98(98.00)

2(2.00)

98(98.00)

对照组

100

91(91.00)

9(9.00)

91(91.00)

x2

4.713

P

0.029

2.2比较两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

观察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n,%)

分组

例数

灵敏度

特异度

准确度

观察组

100

85.00

63.00

96.00

对照组

100

73.00

49.00

87.00

x2

4.340

3.977

5.207

P

0.037

0.046

0.022

3 讨论

    乙肝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会导致肝硬化,最终诱发肝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2】。肝硬化是慢性进行性肝病,会对肝脏造成慢性弥漫性损伤。经病理学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大范围坏死,残留的肝细胞出现结节性再生,导致正常组织和再生结节分离,最终损伤肝叶,肝脏出现变形、变硬症状,形成肝硬化。由于肝硬化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很多患者确诊后已经发展到了晚期,这个时候患者的肝功能已经被严重损伤,机体多个系统受到牵连,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症状,有一部分患者确诊的时候已经是肝癌,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3】。肝硬化患者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发展为肝癌,一般会产生再生结、增生性结节、然后发展成为小肝癌。因此,在早期将肝硬化诊断出来,尤其是检测出肝硬化再生结节,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对控制肝硬化病情进一步恶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以往临床中诊断肝硬化疾病都是采用CT增强扫描和超声进行诊断,在门静脉和动脉存在血供的情况下,能够将其诊断得出来,但是在缺血的状态下很难鉴别出来【4】。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目前临床中诊断肝硬化越来越广泛地使用MRI技术,其能够将肝硬化增生性结节和小肝癌诊断出来,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随着临床深入的研究,发现小肝癌患者,其病理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比呈现为低信号,而在肝胆期表现为稍高【5】。在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核磁共振信号强度和肝硬化再生结节的血供相关,在门静脉期、延迟期肝硬化再生结节多呈低信号,如果结节增加血供,门静脉降低血供,那么其会增加信号强度,反之,则减弱。

综上所述,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患者使用MRI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沈祥春.核磁共振成像在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中的鉴别诊断比较 [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9):91-92.

[2]邓南,王浩.核磁共振成像在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中的鉴别诊断比较 [J].饮食保健,2019,6(35):247-248.

[3]沈祥春.核磁共振成像在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中的鉴别诊断比较 [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000 (009):P.91-92.

[4]江国燕.核磁共振技术应用在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析 [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25):134,138.

[5]张志芳,李伟粟,张煜楠.肝硬化患者再生结节与小肝癌运用MR和CT检测诊断效果分析 [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5):46-4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