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范麻醉风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怎样防范麻醉风险

戴君安

成都恩喜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  麻醉  四川成都  614000

当前社会,临床麻醉医师被人们誉为“生命保护神”常言说手术有大小,麻醉无大小,可见麻醉的复杂性和困难性,但在平常工作中并不为人们所理解,最难的莫过于对麻醉风险的理解,但是麻醉对人们在手术中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从古代的麻沸散到现在的麻醉剂,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病人的疼痛感,使病人对外来刺激不产生感应解反应,让手术能顺利进行,相对来说,麻醉也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

1麻醉风险有哪些

麻醉风险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因素:

(1)术前准备工作的完善程度,无论病人什么危险情况,手术该做时还是要做的,术前的准备工作,是减轻麻醉风险的重要准备工作,倘若仓促的准备麻醉与手术会出现不可预知的风险,因此术前病人与医生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手术的危险性,对于麻醉风险来说,它没有手术大小之分,没有轻重之分,换言之,越大越急的手术,危及生命程度高的手术,它的风险程度就越高,小手术,不见得麻醉风险也小。

(3)病人因素,病人本身的年龄、内科疾病史、外科手术等等一系列因素,影响麻醉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病人的身体健康,麻醉风险相对低一些,病人合并内科疾病越多,越严重,麻醉的风险就越高。

(4)麻醉的普遍风险,一般来说麻醉的普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管谁做手术,不管在哪家医院,不管是什么人,不管是什么手术,麻醉的风险性是一定存在的,我们要客观的去分析[1]

(5)其他因素,其中包括医生的个人能力,医院所能提供的技术,设备以及医院的综合实力,等还有其他可以影响麻醉手术安全的因素。

2麻醉控制理念

麻醉的控制理念一般分为以下几方面:

(1)区域麻醉过于滥用,麻醉的成分是;镇痛,肌肉松弛和不知晓。理想的麻醉这三样都要做到,然而在术中有时需要全麻,有时需要区域麻醉,区域麻醉一般是为了术后镇痛,不是单靠他来做手术,但是有一点要注意,有人认为区域麻醉比全麻安全,这是没有依据的,大多情况下,全麻比区域麻醉更安全,而区域麻醉除了剖腹产,没有明显优势,应用不好,会产生灾难。

(2)某些药物使用有些过时,达不到效果,有些药物已经在外科和麻醉领域已经淘汰,但有人还会使用,使用时又不清楚它所带来的效果,所以我们要是用药效清楚地药物,或多药合用,可攻可守,分别调节,已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3)对麻醉快速诱导的理解不够,现在麻醉的重要原则,是防止病人误吸的重要手段,全麻的诱导方式分为普通诱导和快速诱导。

(4)麻醉医生的职业规范,麻醉医生与外科医生是共生的关系,所以与外科医生打交道,要有理有气节,手术前要看病人,有特殊病情时和外科医生交流,摆清事实,做出检察方案,此外,麻醉医生不能脱岗这便是麻醉医生的职业理念。

(5)病人和医生的诚信,病人和医生之间要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这也是手术成功的一大助力。

3手术前家属为什么要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麻醉知情同意书是麻醉前医患沟通的直接书面体现,有利于增加麻醉患者对麻醉风险的了解,通过这种沟通可以减少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顾虑,减少医生纠纷的发生,未建立医患信任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在术中患者的年龄阶段不同,患者的情况千差万别,合并症也各不同,那么对患者的耐受性和反应性也就千差万别,有的人出现麻醉并发症或意外的风险就大些。所以麻醉医生应根据术前访视评估患者的啥呢个体情况、合并的内外科疾病、所要实施的手术及麻醉医生擅长的麻醉方式,选择给患适合的麻醉药物既满足手术要求的“个体化”麻醉方式,同时将可能出现的麻醉风险和意外与家属交代,让家属有心理准备,以免发生纠纷。下面就麻醉医生经常实施的几种麻醉方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风险探讨一下。

(1)首先全身麻醉,患者因个体差异等特殊情况对麻醉或其他药物产生过敏、中毒等不良反应,导致休克、心脏骤停,脑死亡、严重多脏器功能损害。过敏反应用户是指某种物质触发的威胁生命的反应,由于要在短时间内使用多种药物,加之近年来围术期合成药物的广泛使用,麻醉药物诱发的过敏反应几率也逐渐增大,国外报道的发生率也有升高趋势,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强烈具有不可预见性,部分患者虽经极力抢救,但任然回天乏术。其次,围术期发生恶心呕吐、反流误吸、气道梗阻导致窒息。再次,全麻和抢救气管插管时发生插管困难,等受伤或全麻中患者苏醒延迟[2]

(2)(2)椎管内麻醉,神经并发症是椎管内麻醉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与局部药物毒性和临床麻醉操作有关,麻醉医生应严格椎管内麻醉指征,规范麻醉操作,并采取预防处理措施,积极预防神经并发症的发生,保护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降低神经并发症发生率。

(3)特殊操作,术中中心静脉、行静脉穿刺有可能会损伤周围血管、神经,我们要做的就是规范操作,减少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4不同类型麻醉方法所面临风险及预防方法

4.1麻醉前风险评估

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医疗结果除了受病情程度束缚外,医疗干预行为是决定病情发展和转归的重要因素。ASA麻醉病人风险等级评估虽量化了病情指标,但忽略了医疗干预行为因素。正确的医疗干预行为可以使病情痊愈转归,而错误的医疗干预行为则促使病情恶化,将ASA麻醉病人风险等评估,与医疗干涉行为的能力等级评估有机结合,可能会得出最全面的麻醉前的风险评估,由于临床专业的特殊性与患者自身的病例特点,从而决定了其固有的相关麻醉风险时刻存在临床纵观麻醉风险,

[3]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术前访视,了解病人的疾病史,用药史,以及麻醉史。

(2)检查静脉,脊柱,气道的情况。

(3)查看病人所需的检查资料。

(4)需要ASA的分级

(5)与患者或家讨论麻醉方案。

4.2麻醉风险控制理念

认真识别麻醉风险,识别麻醉风险的关键在于识别潜在麻醉风险点。潜在麻醉风险点指麻醉风险前兆,临床麻醉工作中,病人的任何细微症状,或者医疗行为,皆应视作潜在麻醉风险点。寻找最成熟的麻醉方案避免麻醉风险。

4.3识别麻醉风险

以及避免风险等构成了中心环节,是麻醉后风险评估对术后继续治疗及临床转归判断,将起到有力的支持作用。麻醉风险评估是对临床麻醉工作的总结。

总而言之,无论选择任何麻醉方法或采用任何麻醉药,其麻醉的毒副作用均是存在的,所以临床上无论选择何种麻醉方法或麻醉用药务必严加注意和防范其毒副作用。

参考文献

[1]夏太平. 如何预防麻醉事故[J]. 保健文汇, 2019(12):P.91-91.

[2]张国安. 怎样避免麻醉过程中的致命风险?[J]. 健康世界, 2019(516):48-50.

[3]王英. "麻醉意外预防及处理的注意事项." 幸福家庭,2019(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