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的中医操作治疗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眩晕的中医操作治疗疗效

  1. 明泓岑   2.曾亚辉
  2. 四川省武胜县中医医院内四科    四川   广安638500

摘要   目的是研究中医操作中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治疗眩晕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的是我科室2019年7月-2020年3月收取的眩晕发作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对眩晕的患者进行脑电生物反馈的仪器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了耳穴贴压和相应的穴位按摩的中医操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耳穴贴压加穴位按摩和进行脑电生物反馈的仪器作用相加,能够有效缓解当时患者头晕的程度,能缓解患者头晕发作的时间,降低头晕发作的次数,改善患者的头晕导致的生活不便,减少跌倒/坠床的发生率。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此操作简单易学,体现了中医操作治疗当面。

关键词         耳穴贴压;穴位按摩;眩晕;

   眩晕是常见病,现在发生的年龄层次越来越年轻化了,许多疾病都可以导致头晕,还有劳累,精神压力大等,都可以导致眩晕同时导致生活不便。中医治疗加药物方面的操作治疗在眩晕中有这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是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同时进行护理与治疗的方法,在我科的临床上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为研究中医操作对眩晕的临床效果,从2019年7月-2020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0例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室2019年7月-2020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眩晕的8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研究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25-78岁,平均年龄66.7。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2例,平均年龄在68.4。两组患者均存在既往有发生过眩晕的记录。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进过本医院同意下进行的,在主治医师指导下进行。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的是常规的治理脑电生物反馈的仪器进行的治理。研究组在脑电生物反馈的治疗上,加上了中医药的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的护理治理的方法:①耳穴贴压:协助患者取卧位或者仰卧位,以舒适为主,医生根据病人的情况,给予相应的穴位。头晕可以选取主穴:肾、内耳、神门、枕、心。配穴:皮质下和肝、肾上腺、交感,出现恶心的时候加上胃,听觉出现障碍的时候加上外耳等穴位。将王不留行籽贴在胶布上面,给患者取穴,有耳穴探针进行取穴,取穴时患者会有胀的感觉,确定好穴位后,将已做好的王不留行籽准确的贴在耳朵相应的穴位上面,给予适度的力量进行点按,揉,捏,使其穴位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的感觉,贴好后用患者可以接受的力量轻轻的揉按1~2分钟,并指导患者进行揉按,每日按压3-5次,一般隔1~3天换一次;也可以双耳交替或同时进行贴压。如在此操作的过程中患者出现疼痛,过敏等现象就要停止操作。②穴位按摩:患者头晕,医生根据情况给予了,相应的穴位。穴位:头部的百会穴、凤池穴、天柱穴等,还有面部的印堂穴、太阳穴等,还有曲池穴、神门穴、阳陵泉等。给患者取坐位或者仰卧位,按摩的时候的手法有按法、推法、揉法、捏法等通过不同的穴位按摩可以刺激经络之气,调整人的机能等。每次按压1分钟,然后休息30秒,每次循环30-50次,为一个周期。最好每晚睡前穴位按摩1次,有助睡眠。按压的强度应均匀和适宜,根据患者的耐受度进行调整。

1.3调查方法

   由病房经过中医操作的责任护士,每天进行护理治理操作,然后收集资料。患者入院时候进行评估,然后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进行研究,责任护士每次对患者进行护理治疗操作后,对患者进行调查,详细询问患者操作后的感受,每天都要进行询问,直至患者的眩晕好转或停止此项操作。责任护士根据患者回答进行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临床数据研究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分析,t检验,所有检验均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研究发现患者经过中医操作护理治疗后,临床有显著的效率,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作为主要症状进行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之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有所提高改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详见下表: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26(65)

9(22.5)

5(12.5)

87.5

对照组

17(42.5)

8(20)

15(37.5)

62.5

P

<0.05

3讨论

眩晕在多种疾病中都有,尤其是我科室是神经内科,老年科患者,大多数都有。在中医中眩晕的辩证,大多都是血虚、气虚、肝阳上亢等原因导致的。头晕会导致患者的生活不便,行动不稳,患者容易跌倒/坠床,部分患者头晕后会出现乏力、恶心、呕吐的现象。耳穴贴压操作在相应的穴位上,利用王不留行籽在耳穴贴压上的刺激,可以缓解患者眩晕的显现。症状轻的患者一般1~3天就有所缓解,症状严重的患者加上穴位按摩,双重作用下,患者的眩晕会有所疗效。

4结论

本次的研究的结果,研究组的患者进过中医方面的,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联合的中医操作护理治疗下临床的有效率达到了85%以上,差异具有临床应用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根据得出以下结论:采用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的中医操作治疗头晕的症状,此项护理操作简单,无过多的禁忌症,无明显的副作用,患者可以接受,经过教学后并可以自行操作。本次的研究可以改善患者的眩晕的症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的能力,并具有明显的临床的效果,可以在社区上面指导、宣传的时候大面积的推广此项操作。

参考文献

[1]卜海娟.辨证施护在耳穴压豆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改善眩晕症状中的应用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5):90-91

[2]刘英,董斌,郝爱丽.耳穴埋豆在辅助治疗高血压所致眩晕病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128-129.

[3]梁兜选.耳穴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眩晕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4):173-17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