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胡晶岩 ,王金博 ,孙迪 ,武琦嫣 ,宋莹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  150076

【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73例为腕关节损伤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以及手术病理诊断,并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将两组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诊断骨折、隐匿性骨折、软骨损伤、关节脱位、骨挫伤、移位骨折的符合率,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腕关节损伤患者展开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有助于明确骨折详情,并指导临床进一步工作的有效展开,进而积极影响腕关节损伤患者预后质量。

【关键词】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腕关节损伤;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combined wit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imaging diagnosis of wrist injury. Methods 73 patients with wrist injury underwent multi-slice spiral CT combined wit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surgical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fter admission. The diagnostic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from January 2020 to December 2021. Results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combined with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fracture, occult fracture, cartilage injury, joint dislocation, bone contusion and displaced fractur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surgical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P > 0.05). Conclusion multi-slice spiral CT combined wit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wrist injury is helpful to clarify the details of fracture, guide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further clinical work, and then positively affect the prognosis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wrist injury.

[Key words] multi-slice spiral CT;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rist injury; diagnosis

腕关节损伤作为临床中常见疾病种类,主要以关节骨折为主,以半月板的损伤为主要表现。如果未开展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病情恶化,极易产生血管损伤或神经损伤,并增加致残率【1】。而我院为了进一步提升腕关节损伤检出率,并为临床治疗指明方向,特将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73例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腕关节损伤患者,且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并排除合并精神疾病、幽闭恐惧症、开放性腕关节损伤、妊娠及哺乳期女性患者。其中男性及40例,女性33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9岁,均值(48.15±3.66)岁。

1.2 方法

1.2.1多层螺旋CT

使用GE Optima540   16排螺旋CT扫描机,对患者腕关节进行扫描。扫描条件为:120kV,150mAs;扫描模式为:16.00mm×0.75mm,层厚及层距5mm,重建层厚1mm,重建间隔0.2-0.5s。所有扫描数据均上传至计算机软件并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处理。

1.2.2 核磁共振成像

使用GE signa HDxt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 MRI 检查。指导患者在检查床上呈仰卧位,并帮助与指导患者将受损腕部位置伸直,保持此种状态直到完成扫描。相关参数设置为:层厚4mm,层距1mm,FOV为18×18cm,以2为激励次数。通过矢状面、横断面、冠状面对患者的腕关节损伤位置扫描,并予以质子密度加权处理、T2WI加权处理以及T1WI加权处理。检查过程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节探头位置。扫描后进行所有数据进行VR、SSD以及MPR处理。

1.3 指标观察

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腕关节损伤的结果符合率。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2.0版本软件进行此研究数据处理,并采用方差同质性检验方法,变量资料以“t”计算用(±s)示。定性数据用x2核实,以(%)表达。各组数据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P<0.05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骨折、隐匿性骨折及软骨损伤诊断符合率对比

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诊断骨折、隐匿性骨折及软骨损伤的符合率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 1 骨折、隐匿性骨折及软骨损伤诊断符合率对比 [n(%)]

检查方式

例数

骨折

隐匿性骨折

软骨损伤

手术病理诊断

73

56(100.00)

29(100.00)

22(100.00)

联合诊断

73

54(96.42)

28(96.55)

20(90.90)

x2

2.036

1.013

2.048

P

0.153

0.214

0.152

2.2关节脱位、骨挫伤及移位骨折诊断符合率对比

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关节脱位、骨挫伤及移位骨折中的符合率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 2关节脱位、骨挫伤及移位骨折诊断符合率对比[n(%)]

检查方式

例数

关节脱位

骨挫伤

移位骨折片

手术病理诊断

73

38(100.00)

47(100.00)

49(100.00)

联合诊断

73

38(100.00)

46(97.87)

48(97.95)

x2

/

1.011

1.010

P

/

0.314

0.314

3 讨论

腕关节损伤分为两种,一种为外力和暴力导致的,一种是劳累导致。前者病程比较急,疼痛比较剧烈,并且有外伤和暴力史,一般作为急性损伤【2】。后者病程比较缓慢,疼痛逐渐加重,休息时减轻,劳累时加重,一般为慢性损伤导致,属于劳损性疼痛。而针对腕关节损伤的治疗,需要展开影像学检查然后确定损伤程度,以及损伤类型,然后根据病因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一般及时治疗后预后质量均较好【3】。

既往针对腕关节损伤主要是展开多层螺旋CT检查,其可以明确腕关节结构表现,并在二维、三维重建片上清晰地观察到骨折、隐匿性骨折等轻微骨折的情况。同时还可以从360°观察整个腕关节的脱位与移位情况,进而降低漏诊及误诊现象【4】。但是多层螺旋CT却不能观察到关节软骨、周围韧带以及其他软组织结构。而核磁共振成像存有高分辨率、成像清晰、多方位、视野广阔等优点,特别是诊断软骨、半月板、肌肉以及韧带损伤中优势明显,可以将其关节解剖结构的损伤情况、水肿和轻微出血状况清楚地显示。但是核磁共振成像在腕关节结构表现中表现却不理想【5】。而我院为了进一步提升腕关节损伤诊断准确率,特将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进行联合应用,并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结果显示:联合诊断下腕关节损伤中骨折、隐匿性骨折、软骨损伤、关节脱位、骨挫伤、移位骨折的诊断符合率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较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在腕关节损伤的诊断中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腕关节损伤患者展开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其有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参考文献

[1]郑霞,黄小波,游钰云.多层螺旋CT在腕关节骨质损伤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241-242.

[2]谢占峰.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对腕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2).290-291.

[3]丁琦峰,王海波,黄文亮,等.MR I联合多层螺旋C T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9,20(2).66-67,

[4]朱飞,戴号,王凌椿,等.关节镜与磁共振对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急性损伤诊断效能的比较[J].中华骨科杂志.2019,39(9).538-542.

[5]陈健,陈菲,高勇,等.多排螺旋CT联合MRI在踝关节外侧韧带 损伤诊断中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9,34(3).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