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治疗创伤性硬膜下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阿托伐他汀治疗创伤性硬膜下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王首勇

屏山县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屏山   645350

【摘要】目的:探讨在创伤性硬膜下积液脑损伤疾病治疗中以阿托伐他汀实施治疗的意义。方法:试验对象选择于2020.01-2022.02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作2组,在治疗中对照组以常规疗法施治,观察组则联用阿托伐他汀施治,统计施治后两组总疗效、积液改善情况与治疗时间指标差异。结果经对组间总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经对组间积液改善情况及治疗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上联用阿托伐他汀对患者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症状及体征,进一步提升疗效的同时,还能促进积液尽快消退,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有利于促进其尽快康复,适宜基层医院借鉴应用。

【关键词】创伤性硬膜下积液阿托伐他汀;疗效;治疗时间;积液改善

创伤性硬膜下积液属于特殊的一种脑损伤类型,临床症状主要为头部不适,未见有全身症状存在,对于此类患者治疗,临床大多以保守疗法为主,但患者恢复时间比较少,部分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易术后易存在并发症及复发风险[1-2]。为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探讨在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联用阿托伐他汀对患者施治的价值,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本组所选对象是100例存在创伤性硬膜下积液脑损伤的患者,组间以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对组间资料进行分析,对照组:年龄在35岁至75岁,均龄值在55.78±6.87岁,男性32例,女性18例;观察组:年龄最高在70岁,年龄最低在37岁,均龄值为54.25±6.43岁,男性与女性占比例在30例及20例。对组间资料以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0.05,具备对比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提供常规保守疗法,叮嘱患者卧床休息,予以营养神经药物及补液治疗等;观察组则联用阿托伐他汀(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19990258)施治,每次口服剂量为20mg,每日服用1次,结合患者病情合理调整用药及治疗时间,在治疗中观察患者用药反应,若发生异常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对疗效造成影响。

1.3指标观察及判定标准

(1)施治疗效,对比指标:①无效:症状及体征并无好转迹象,部分甚至存在颅内高压,且硬膜下积液未吸收;②有效:症状与体征得到改善,且大部分硬膜下积液被吸收;③显效:神经系统症状基本消失,经查体结果显示存在生理反射,未引出病例反射,且硬膜下无积液;(2)积液改善情况及治疗时间。

1.4数据处理

本试验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22.0展开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进行表示,检验以卡方值(x2);计量资料以(x±s)进行表示,检验以t值,若组间和(或)组内数据结果显示为P<0.05,则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施治疗效

表1可知,经对比2组施治总疗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1对比组间施治后总疗效n%

组别

例数

无效

有效

显效

总有效

对照组

50

10

24

16

40(80.00)

观察组

50

2

27

21

48(96.00)

x2

-

-

-

-

6.061

P值

-

-

-

-

0.014

2.2 积液改善情况及治疗时间

表2可知,经对比2组积液改善情况及治疗时间,观察组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 对比组间积液改善情况及治疗时间x±s

组别

例数

最厚处积液厚度值/mm

治疗时间/月

施治前

施治后

对照组

50

4.57±1.02

2.75±0.67

4.21±1.16

观察组

50

4.68±0.95

1.42±0.45

2.84±0.78

t值

-

0.558

11.652

6.930

P值

-

0.578

0.000

0.000

3讨论

创伤性硬膜下积液属于特殊的一种颅脑外伤类型,通常情况下患者症状比较轻,大多表现出轻微头晕不适感,部分重症患者可表现出脑组织压迫症状,如剧烈疼痛等,现阶段中临床对于疾病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认为可能与高渗透压、血脑屏障破坏等有关,由于疾病能够自行吸收,故而临床大多以保守疗法对患者施治,但整体疗效并不理想。若以手术方式实施治疗,则存在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等弊端,故而寻找到高效、安全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预后起着积极意义[3-4]。阿托伐他汀是一种降胆固醇药物,在进入到人体后,能够对HMG-CoA进行选择性抑制,通过阻碍HMG-CoA还原酶来降低胆固醇水平,同时还能有效调节载脂蛋白B,进而起到纠正体内脂质代谢异常作用,对血脂水平进行有效调节,同时还能降低炎性因子渗出,起到良好抗炎作用[5]。本研究中,经对比常规保守疗法与联用阿托伐他汀在创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中的疗效差异,结果发现施治后观察组总疗效达96.00%,高于对照组80.00%,这表明以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得到一定疗效,这可能与该药物能够对炎症反应进行抑制,降低患者蛛网膜与硬脑膜受损程度,以此来实现改善症状目的;观察组最厚处积液厚度值为1.42±0.45mm,治疗时间为2.84±0.78个月,低于对照组最厚处积液厚度值及治疗时间2.75±0.67mm、4.21±1.16个月,证实以阿托伐他汀能够加快创伤性硬膜下积液吸收速度,对内皮功能进行改善,有利于促进疾病恢复。

综上所述,联用阿托伐他汀对创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实施治疗,可得到确切疗效,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永生,朱丽琴,宋志英等. 腰大池引流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进展型创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疗效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6):3737-3738.

[2]王如海,孙菲琳,杨震等. 硬膜下积液厚度对创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预测价值[J].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21,11(04):227-231.

[3]易盼,王存祖,陈品等. 创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20,20(07):602-607.

[4]张永安,徐建平,陈旭等. 阿托伐他汀治疗创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研究[J]. 药品评价,2019,16(22):12-13.

[5]张永安,徐建平,陈旭等. 阿托伐他汀治疗创伤性硬膜下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 药品评价,2019,16(19):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