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护理体会

雷雪娜

柳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  广西  柳州  545006

摘要:目的 针对接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的病患进行综合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时间内在我院接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100例病患作为实验对象,依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参照组病患有50例,接受常规术后干预措施;其余50例病患纳入实验组之中,对其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最终对比两组病患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论 依据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组病患术后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病患,且护理满意度更高。结论 针对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患在术后实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切实提升临床护理效果,获得较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具备大范围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综合性护理;护理满意度

   针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或由感染性心内膜炎引发的心脏瓣膜病症患者来说,实施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可以获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通过将受损瓣膜进行置换,以此来修复心脏瓣膜启闭功能,切实的改善病患的心脏功能,提升病患的生活质量。但病患在接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之后有较大的概率引发相关并发症,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密切的检测与针对性的护理干预[1]。本次实验选取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时间内在我院接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100例病患作为实验对象,针对接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的病患进行综合性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

一、实验数据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时间内在我院接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100例病患作为实验对象,依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参照组病患有50例,平均年龄(48.42±3.75)岁;其余50例病患纳入实验组之中,平均年龄(47.68±3.84)岁。本次所有实验对象均已接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且具备较高的质量依从性,并无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病患。同时本次实验病患及其家属均以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病患临床资料并无差异,具备可比性。

(二)实验方法

针对参照组病患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干预措施,大体内容如下:在病患手术之后护理人员必须要密切关注其各项生命指标,同时对病患与其家属开展相关知识的宣讲工作。另外好需要针对病患进行饮食干预,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针对实验组病患实施综合性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2.1基础护理内容

在病患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首先要保证病房的卫生情况,并定时通风,保证病房内的空气质量。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合理把控病房内的温度、湿度,以此为病患营造一个优良的恢复环境。其次护理人员要给予病患深呼吸、咳嗽等必须的恢复治疗,同时在手术后利用胸带包扎病患胸部,对其胸骨进行固定,以此规避发生创口撕裂,加重病患的疼痛感受。病患在做完手术后会出现紧张、焦虑的心理,担心自己无法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病患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从而消除病患的负面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在心理护理中还需要针对病患进行健康宣讲,从而提升病患的治疗自信心。

2.2术后护理措施

     在病患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病患的各项生命体态指标,重点检测病患的血压水平。若是发现病患血压指标发生持续性下滑,中心静脉压不断增加,且病患在服用升压药物后无明显改善,同时脉压较小,此时要考虑到病患是否出现低心排情况,需要在第一时间给予针对性措施。若是病患在手术后出现莫名烦躁、面色苍白、心率加快、排尿较少、颈静脉怒张以及四肢末端循环性较差等心包填塞情况,护理人员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告知主治医生,解决病患心包填塞情况。

     在病患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要对病患实施连续三天的心电监护,观测并记录病患心率、心律等情况的变化,确保临时起搏器的正常运作。若是病患出现心律失常等情况,护理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在最短时间内实施治疗措施。若是病患机体发生电解质紊乱情况,要对病患开展强心、补钾等治疗措施,从而规避心跳骤停、心率失常以及室颤等负面事件的发生。

     在病患手术结束后还需要给予其正性肌力药物,从而保证病患动脉血压的稳定。但并出发生收缩压降低的情况,必须要在最短时间内给予血管活性药物,保证病患冠状动脉的顺畅。在血容量不足时,严禁给予病患血管扩张药物。

(三)对比指标

本次实验针对两组病患术后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其中包括术后三十六小时疼痛评分、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其次利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比两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其中包括满意、一般与不满意,满意度包括满意与一般。

(四)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利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针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病患术后护理效果对比

   依据本次实验结果表示,实验组病患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参照组病患,详情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参照组病患手术护理效果对比

组别

例数

术后36小时疼痛评分

平均住院时间(d)

并发症发生情况

参照组

50

7.36±1.45

4.93±1.65

21(8.17)

实验组

50

1.49±1.24

3.02±1.31

0(0.00)

t

-

12.142

8.985

0.000

P

-

<0.05

<0.05

>0.000

(二)两组病患护理满意度对比

   依据本次实验结果表示,实验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病患,详情见表2。

表2 实验组与参照组病患护理满意度对比

组别

例数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参照组

50

22(44.00)

16(32.00)

12(24.00)

38(76.00)

实验组

50

33(66.00)

14(28.00)

3(6.00)

47(94.00)

X2

-

-

-

-

17.492

P

-

-

-

-

<0.05

三、结论

    如果人体心脏瓣膜发生病变,且在无法利用瓣膜分离术改善病患心脏瓣膜功能的情况下,就必须要进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随着我国临床医学的不断提升,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已经相对较为成熟,治疗效果确切。但病患在手术后会有较大的概率出现相关并发症,影响病患的预后效果。同时病患在手术后免疫功能受到影响,且心脏功能受损,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密切的监护与针对性的护理干预[3]。在本次实验中,针对实验组病患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其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参照组病患。由此可见,针对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患在术后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切实提升临床护理效果,获得较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具备大范围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新萍,刘俊丽.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87例术后护理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05):39-40.

[2]李少平,李绍梅.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76例术后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7,20(10):954-956.

[3]李春梅.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116例术后护理体会[J].医学临床研究,2006(06):986-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