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是一门艺术 ——读《备课的变革》有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备课是一门艺术 ——读《备课的变革》有感

冯宇霞

晋城市颐翠中学048000

《备课的变革》是郑金洲主编的“教师课堂行为变革丛书”系列之一,该书的作者是吴亚萍和王芳,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主要的目的是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课改中遭遇到的新问题,引导教师从旧的教学到新的教学转换;全书共分为七部分:教学价值的追求、教材文本的解读、学生状况的解读、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实施。既有理论的高度,同时又对教学有实践的指导,给我们的教学以方法和启迪。

备课是“二次开发”。所谓的二次开发,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学生特点、自身风格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都要备课,备好一堂课是上课的基础,我们需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等。但是我们真的会备课吗?通过阅读《备课的变革》一书,给我以下启迪:

1.注重教学理念

教学活动永远都是理念先行,需要先进的教学理论和理

念作为支撑。教育理论对于教学实践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只有把教育理论做好了才可以更好的实现教育实践,因为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系统性的体现,把教育理论的条条框框都想到,教育实践也会进行的相对顺利一些,教育实践就是教育理论实施的舞台。只有把舞台组建的金碧辉煌,才会吸引学生们的眼球,让课堂上的45分钟得到充分的利用。

2.让教材起来

教材的资源很丰富,我们除了要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之外,最重要的是激活教材中的生命原则,让教材“动”起来。

  《备课的变革》中指出:所谓对教材知识激活的原则是指“通过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的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的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将结构化的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知识重新激活,使知识呈现出生命态。”

  3.知识的纵横联系

历史教学中我们要突破以往教材内容的束缚,从纵向、横向扩展合理吸纳相关史料知识,扩展和丰富教材内容的时空内涵和生活意蕴,使教材内容变的有血有肉,实现书本知识与学生生命实践的沟通。因此我们需要把教材中的知识还原,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创生和发展的过程,在经历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中,感受智慧、实践智慧、生长智慧。

4.备好学生:有效的小组合作

“小组”在我们的教学中司空见惯,不管在平时的教学

中还是在各种公开赛课中,都有小组,但是这种小组真的有效吗?我对于小组的操纵一直都很困惑,这也是我的弱项,通过此书的阅读,我找到了一些方法:

(1)小组成员的搭配要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和合作。4人一组为最佳,优良中差搭配。

(2)小组任务的分配要合理。第一步:设置组长,并轮流担任;第二步:制定小组规则。组长负责本组活动的开展,分配谁负责抢答、谁记录、谁总结、谁汇报等,并协调好组员关系。

(3)提出适合小组讨论的问题。避免问题的无效性。同时问题要有合作的可能,每个组员都要任务分工,体现其价值。

(4)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和及时评价。

5.重视常规积累活动

我们在课堂开始的3-5分钟,经常做很多课前准备活动。

比如语文老师会让学生演讲或者读课文;数学老师会有课前每日一练,做一道题;英语老师会让学生英语即兴演讲;政治老师会读两条时政新闻;作为历史老师,我经常让学生课前读课文或者背诵......可能我们觉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或者背诵可以“烂熟于心”,但是这些活动真的有效吗?我们真的可以长期坚持下来吗?机械的读和背诵造成学生“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简单的背诵造成学生死记硬背,产生厌恶感。好的课前活动能起到引领课堂的作用。《备课的变革》给了我一些方法:

活动形式要丰富有趣味性。比如:游戏、猜谜、对口令;活动要注意学生的参与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协调性;活动要动静结合,张弛有度。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会重视课前的常规活动,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一些有益的、有趣的课前活动,形成一定的体系并长期坚持下来。

6.把握长程两段新策略

布罗代尔提出“长时段”理论,我们要把具体的历史事

件放到单元章节中、整本书中、甚至整个历史发展中去研究。

“长程两段”是指超越和摆脱具体的每一节课的限制,在整个单元的知识结构、特有的育人价值思考的基础上,将每一结构单元分为“教学结构”阶段和“运用结构”阶段。在“教学结构”阶段,主要采用发现的方式,在问题解决中构建知识,形成学习的方法结构;在“运用结构”阶段,学生用已经掌握的方法,主动的学习和拓展与结构类似的相关知识。

   “长程两段”的策略在中国古代史中体现的最为明显。例如:部编版七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主要学习秦汉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对外。这就是一种“教学结构”,同时适用于所有的朝代,我们可以把这种“教学结构”应用于其他朝代的学习。

7. 挖掘学生生命成长的价值

我们在平时的备课中,往往会以自己为出发点,只关注

自己的教,而忽视的学生的学,虽然我们呼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学情,但是我们做的还不够。我们有没有在备课中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

首先我们要树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的意识,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会有高效的教学,而学生这种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离不开对其生命成长的价值。学生课堂生命成长是在教学中主动参与得以实现的,我们可以帮助、促进学生成长,但不可替代学生成长。学生只有学会独立地、创造性的、友善的实现目标,才有可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周围的一切,就有可能形成对自己、人生、世界的丰富认识。我们要挖掘课堂内容与学生生命成长的契合点,让其主动参与获得收获,体验后方能记忆长久。例如我们学习八年级中国现代史“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十年文革”部分,我们得出启示:社会主义的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对于初中学生成长也是一种启迪,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如何对待?如何总结经验教训让未来更美好,这就是一种生命成长的价值。

    备课是“二次开发”,是一场变革,更是一门艺术。我们需要在备课中汲取更多的养分,不断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