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风景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周娟

510902197312055523广西省 南宁市   530000

摘要:研究型教学要求受教育者能进行知识体系的重建,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构造者。风景园林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和探索性,要求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平衡和协调,却往往忽视了创新意识的培养;快速发展的市场中存在的功利主义影响了学校的教育理念,过分强调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也忽视了可持续创新思维的培养;一些学生追求学习上的短期回报,学习研究意愿降低,创新兴趣和动力不足。

关键词:风景园林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风景园林专业创新人才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分析

研究型教学理念是教师把理论、实践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取得的新进展引入教学活动,其核心在于“教”和“学”的全过程都贯穿着研究性的特征,教中有研,研中有教,教研一体,以教促研,以研促教,产学研合作。在风景园林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可借助多方平台、多种方法、多种资源,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实践、学习,并最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风景园林专业时代特色鲜明。要想解决人居环境问题、提升人居环境质量,风景园林专业需要不断加强与科技、技术方法发展的对接,教学中需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植入系统前沿的教学内容,这也就突出了教学中对研究的需要。无论是横向规划设计类社会服务,还是纵向规律、机制的研究探索,该专业均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和海量的资料收集、分析,研究活动的开展过程,对学生探索创新思维塑造、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习兴趣的激发或学习习惯的养成、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风景园林创新人才培养中,“教与研”互动、互补、互促,高度统一。

创新能力是评价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标准,也是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为核心的能力体现。研究型教学模式强调与职业规划设计师加强教学协作,而这只依靠校内理论教学、实践环节、资源条件很难满足,学生需要“真题真做”的锻炼机会,需要“政产学研”资源的有效协同和运用。

2、创设融入研究特征的人才培养方案

2.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

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方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化“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导向与思政课程同课程思政的协同,立志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2.2以建筑通用平台为基础

聚焦人民满意的美好人居环境发展需求和建设问题,我校充分发挥建筑类工科人才培养特色,打通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的低年级培养平台,强化空间认知与建构,提升实践动手能力,统一培养规格,拓宽培养口径。

2.3以创新设计为依托载体

在建筑通识教育基础上,我校围绕创新设计能力提升,进一步夯实风景园林工程、建筑、植物、生态等专业理论知识基础,聚焦公园城市、海绵城市、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生态修复等学科前沿或热点领域进行选题设计,同时加强行业权威或地方知名企业竞赛融入,着力探究性、创新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养成。

2.4以优势研究方向为牵引

积极利用校内教师的优势特色研究方向和产业教授、兼职导师的研究专长,开设古典园林、地域生态、绿色空间信息技术、生态智慧、康养景观等前沿性、特色性模块课程,牵引驱动研究型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活动开展。

2.5以实践应用能力为促进

完善“实验教学、工程实训、科研训练”实践教学链条,利用并积极完善校内外教学资源,依托城市发展智库、建筑智慧节能重点实验室。利用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项目,促进学生面向社会、面向行业的进阶性探究能力发展。

2.6以广泛适应能力为导向

优化通识类、素养类、方法类、工具类课程设置,增加德育、文化、哲学、科学、美学等课程,拓宽人才规格口径,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的德行修养、社会交际等适应能力。

3、构建研究型教学的实施路径

3.1植入研究促进教学内容深入化

利用专业教师从事大量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与具有重要社会影响力的地方服务项目的有利条件,加快探索了及时、适合的形式,推动教学内容的转移、转化,并有效结合学术前沿、设计潮流,形成较之传统高校高起点、与行业需求高对应的教学内容体系。

3.2依托研究促进教学组织团队化

持续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专任教师及外聘兼职教师的研究方向、技术领域,组成不同背景的教学团队,精准、高效教学,以期建立全过程的导师负责制,在不同学习阶段,指派不同的教学导师团队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加大校外政府、企业兼职教师的聘任力度,引入一定数量非专业领域的管理、人文等素质拓展教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风景园林专业现已根据主要研究方向有效构建教师团队,主要涉及传统园林历史与理论、现代城市景观设计、风景园林技术与大数据等方面。

3.3借力研究促进培养平台协同化

积极整合、开发校内外资源,加强与园林绿化管理局、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就实训基地、联合培养基地、企业工作站的建设开展深入合作,构筑创新人才培养的校政、校企、校校多方平台。

4、积极优化配套保障政策

积极争取创新人才研究型教学培养的政策保障,结合学校人才强校、博士点申请等战略的实施,在学院的支持下,开展与教务、就业指导中心等职能部门的合作,为科研奖励、学分保障、就业推荐、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有效支持。

第一,科研师资队伍。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灵活引进校外兼职导师,提升校内教师队伍质量,以及引进高水平教学团队等,打造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专业与通识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方位师资队伍。

第二,鼓励研究促进教学考核灵活化。考核成绩是教学的重要指挥棒,在学生课程及实践的考核中采取多样化、灵活化方式,更加注重专题研讨、论文、模型、答辩、第三方评价等形式的应用。

第三,不断完善教学科研设施配套。研究型教学需要灵活化、动态化、系统化营造教学环境,积极充实教研室、设计教室、作图室、小型会议室、实验室、模型室、实训基地等场地及硬件设施。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网络平台建设,促进网络资源共享与校内外的多方交流,并将网络平台作为评价、成果展示的媒介。

结语

研究型教学理念不是方法,更不是加法,应该遵循“显性与隐性结合”“课上课下与课前课后相协同”的原则,成为一种意识和自觉行动,深度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全时空,实现师生的全覆盖,不断根据教育要求和社会行业需求动态调整、适时优化。研究型的教学模式在综合性较强、交叉性突出的风景园林专业取得显著成效,在其他专业的整体性推广和实施仍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尝试,以广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形成具有广泛意义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高建亮.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探讨[J].现代园艺,2019(06):226-227.DOI:10.14051/j.cnki.xdyy.2019.06.147.

[2]何文晓. 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19.DOI:10.27245/d.cnki.gnjsu.2019.000384.

[3]李海梅,赵贤慧,李学云,孙迎坤.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2018(24):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