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染整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中职染整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沈福年

慈溪市锦堂高级职业中学 浙江 宁波 315315

摘要:中职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和积极性都很不好,但自信心强,喜欢动手。"以行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的办法,通过对解决学习问题、增强学习积极性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染整专业;教学应用

中职院校染整专业学生的任务,主要是打版员、化验员、工艺师、技师等,对职业技能要求较多,对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也很大,因此实施以职业任务为主导的行动导教学法,对学生和掌握所学知识与技术,以及培养专业技能都是非常有用的。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1创建了人才培养新模式

伴随中国人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传统的纺织品染整机械加工公司也因为能源大、污水排放量多,而亟需实现产业提升,因此很多新兴的绿色工艺技术也被使用在了整个制造流程当中,对从业人员的技术、综合应用才能要求也在日益提高。中职院校染整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应以培养其在纺织行业的技能人才为目标。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应以工业企业的技术水平为指导,以适应企业的需要。

1.2分学年具体实施

在第一学年,通过社团、企业讲座、工作成果展示等形式,进行职业认知教育,并组织专业老师组织工作流程知识竞赛,促进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本专业工作岗位的技能特点和工作要求,明确学习目标。第二学年,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的核心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将工作能力的训练与模拟实习相结合。培养优秀毕业生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染整小样工"比赛,以提升其对该行业的认可,提升其技术水平,从而达到就业的目的。第三学年,实行校企合作,学生在公司中实际从事实际工作,实行双向管理,增强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设立"染整技术专业委会"(包括教学委会、校企合作委会),并设立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形成以名企、行业内著名专家学者为主体的名师工作室,并采取了多种形式校企合作,以实现"企业订单进教室"、"订单即学习"的良好协作方式,建立了校企互动、共赢的紧密式校企合作的有效工作方式。

3.1学生的参与性问题及应对措施 

在小组学习中,有一小部分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较低。解决办法: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把具有较强活动力和成绩较好纪律性较差的同学们分为小组,先强制弱,发挥指导、帮助的功能,并把评价工作纳入到教学实验中,采用学生自己评价、小组互评和老师评价三个方式评价来加强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效果,并强调过程评价,以促进他们的参与。

3.2学生不规范操作和行为及应对措施 

在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时,经常会有一些不规范的动作和行为。对策:注意观察同学们在教室里的表现,将不规范的动作和动作记录下来,做成ppt课件,让同学们看到,并提出改善的建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和规范,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3.3学生学习能力问题及应对措施

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组织语言能力差,导致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归纳总结和分析都很困难,甚至无法分析实验现象。对策:第教师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观察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并在小组内进行小组讨论。结果分析时,有意识地将各小组的模型做了对比,让同学在对比中找到正确的答案,并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3.4评价问题及应对措施 

有些同学在评估时不重视、随意。对策:针对这一形势,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对评估工作的监管:第一,将该工作的评估结果纳入综合成绩评估,以增强学生的重视程度;其次,增加互评,要求学生在对其他小组的实绩报告进行评估后,撰写评语,让学生们开阔眼界,汲取经验,提升自己。

教师和学生是师生关系,把企业经营文化引入课堂,加强了员工的专业素质教育。在专业建设中,兼职教师主要担负着课程理实一体化、实训指导、顶岗指导等多种教学工作,同时也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材编写、产品研发等各种教研教改和技术服务活动,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5建立“能力为主,德技兼顾”的多元评价机制

根据学生的岗位素质和职业素质要求,建立由学校、企业、社会三方参与的"以能力为本、德技并重"的多层次考核体系,主要考察学生的纪律、态度、安全、操作技能、产品质量等, 综合评估学生的专业技能、合作精神、职业精神,塑造学生的人格,保证学生的就业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毕业生具有较高的工作能力,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

结束语:

在中等职业染整工艺专业中的应用,将有助于创新染整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中职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扩大学生实习、就业渠道,加速纺织印染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发展。同时,对我国同类职业院校的职业发展和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郭葆青,潘荫缝. 基于产业升级的中职染整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 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7):159-161,168.

[2]宋波. 校企合作染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教通讯,2013(29):18-20.

[3]张俊,周家伟,周谨,等. 以“工学交替”为导向的中职染整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轻工科技,2012(10):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