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事故救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事故救援

黄彬远

钦州市消防救援支队蓬莱南大道特勤站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应急救援能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建立完善的“全灾种、大应急”消防救援体系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具体体现。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救援作为难度极大的一项应急救援任务,建立专业救援训练作战体系,减少灾害中人员伤亡,提升专业救援能力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本文以消防救援站为基点,深入系统的研究其在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事故下应急救援能力体系建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消防救援站;地质灾害救援训练;考核

引言

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一直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形式,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进入了一个相对的活跃期,2008年汶川地震给老百姓带来了无尽的苦痛,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消防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课题,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救援研究和实践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随着以基层消防救援站为基点参与处置了青海玉树、四川雅安等地震灾害事故,消防救援站的应急救援能力得到了磨练,训练不断得到强化,实战能力稳步提升,逐步走向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模式。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消防救援站依然存在专业训练装备设施不够系统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不够健全等问题。

1消防站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救援训练现状

1.1 基层消防站队伍建设状况

当前全国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救援专业队伍相对较少,仅有的一些专业队伍,大多分布在区域中心地区或者是地震活跃地区。这些救援队伍,参照国际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救援经验,组织架构科学,人员配备完善,专业性很高。但从装备配备情况来看,除了专业队伍外,一般消防站针对性救援装备依然相对滞后,配备装备器材单一、针对性不强,而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救援情况复杂,需要种类多、功能全的装备作以支撑,进而能够有效地支持现场的救援,为救援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基础。

1.2 消防站专业训练情况

随着“全灾种、大应急”理念的不断深入,消防站训练的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事故救援的训练,已将作为一项较为重要的训练内容来组织和布置,并每年选派骨干力量,参加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培训。在日常训练方面,也会定期组织针对性的训练,以提升消防站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救援上的协同配合能力。

1.3 消防站专业训练考核测评情况

当前基层消防站地震专业救援训练仍然存在不完善和不成熟等情况,相对应的考核测评工作也不够全面系统。针对考核,目前可以参考2016 年中国地震局编制的《中国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事故专业救援队能力分级测评工作指南》,尽管这部文件针对的是省级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救援队伍的综合测试和评价,但对于基层消防站而言也具有借鉴意义。在具体实践上,消防站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可探索建立完善日常训练考核机制。

2消防站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救援训练和考核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消防站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救援训练存在问题分析

2.1.1专业知识存在一定短板

地震灾情发生后,开展救援必须要对建筑物的结构等灾情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和研判,但是在基层消防站,消防救援人员对于风险的判断与实际事故现场仍存在一定的偏差,没有针对灾情的复杂性进行专业评估和研判后进行训练。导致实战时,对复杂灾情风险的判断只能凭借过往的救援经验,依靠自身的救援经历去实施救援任务,缺乏有效的科学专业知识支撑。

2.1.2训练装备设施不太健全

从对基层消防队伍训练情况了解来看,绝大多数的消防站训练装备设施的匹配性、适用性不强,难以满足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救援的训练,由于地震现场往往是以大型灾害救援为主,需要针对性地对这些大型救援现场的建筑物进行快速、有效的破拆、顶升、支撑、移除等环节,快速营救人员生命财产,势必需要配备一些高、精、尖装备,而这恰恰是很多消防站所缺乏的,从而制约了训练效率,也同时制约了实战救援工作效率。

2.2消防站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救援训练考核评价存在问题分析

2.2.1训练考核体系不健全

从基层消防站针对消防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救援训练考核体系来看,考核标准的设计不够贴近实战等因素,考核评价效果对于实战的指导性不强。当前绝大多数的基层消防站都没有针对性系统化考核机制,而是仅仅把这一类的考核作为整体考核开展,缺乏专业的考核体系。

2.2.2训练考核的评价指标不科学

考核指标设计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导向性不强,设立的考核指标不能给实战救援提供很好的导向性,对于关键点的把握也不够准确。二是训练考核指标对于救援队员的激励性不够,对于训练过程中好的表现奖励和肯定作用不够,队员训练过程中不足的方面惩罚和鞭笞也不够。三是相关的考核指标不能够全面综合地反映出训练过程中消防救援人员的训练水平和救援能力的总体状况。

3消防站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救援训练和考核改进措施和对策建议

3.1消防站救援训练改进措施和对策建议

3.1.1 加强训练的整体规划和设计

消防改制转隶后,随着社会的新发展、新形势和新问题的不断出现,给消防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救援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在建议在消防站层面做好相应的训练规划和设计,进一步整合救援训练课程,统筹训练内容的布局,科学制定训练计划。

3.1.2 加强消防队员专业理论知识

要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救援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升和优化消防救援队伍的知识结构及风险预判能力,进一步明确救援能力要求,不断规范消防救援队伍训练体系建设,提升灾害现场救援的实战能力。

3.1.3加强专业救援装备建设

配备完善侦检类(可燃气体检测仪、有毒气体检测仪等)、防化类(防化服、强制送风机、洗消器材等)、医护类(心肺复苏器、急救包等)、顶撑类、破拆类、支撑类等装备器材。基于消防站的特点,建议以轻量化、小型化、高效率的装备为主进行配备,进而满足实战救援和平常训练的需要。

3.2消防站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救援训练考核改进措施和对策建议

3.2.1 建立健全训练考核体系

探索建立消防站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救援训练考核制度,制定量化标准和实施细则,分级建立理论知识和训练技能考核大纲,对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救援队员进行科学的考核,提升救援队员整体素质。

3.2.2科学设置训练考核指标

进一步明确基层消防站的训练考核体系建设标准和能力指标。参照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经验做法,确定各类训练科目及救援技术要求,通过科学的考核对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救援实施持续的引导和规范。

3.2.3进一步强化考核力度

为应对重特大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事故,做好跨区域跨领域的考核工作,加强与其他地区和领域部门的协调沟通,注重推动建立属地化联勤联动联调机制,推动提升协同配合能力,以先进救援理念、国际通用救援原则、救援基本工作程序、现场组织与控制、安全保障等为考核内容,不断夯实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救援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虹,闻名,王巍,徐爱慧.地震灾害事故紧急救援队建设现状及能力分级测评[J].中国应急救援,2018(3):46-50.

[2]徐洪锦.加强公安消防部队地震救援能力建设的思考[J].湖北武警警官学报,2015(11):39-42.

[3]INSARAG国际搜索与救援指南[M].科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