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地质环境灾害防治现状与防治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新时期下地质环境灾害防治现状与防治对策

刘晓军

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68

摘要:由于人类活动越来越频繁,导致地质环境灾害发生的频率在不断增加。为了充分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并优化我国的地质环境,应加强地质环境灾害防治工作,分析当前存在的地质环境灾害类型,并根据不同的地质环境灾害采取科学的防治对策,增强地质环境灾害防治效果。本文首先阐述了地质环境灾害防治现状,其次研究了新时期下地质环境灾害防治对策。

关键词:地质环境灾害;防治现状;防治对策

引言:地质环境灾害的破坏性较强,我国的地质环境灾害存在点多面广的特点,且地质环境灾害的类型较多。因此我们必须格外重视对地质环境灾害的防治工作,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环境灾害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从而降低地质环境灾害造成的不良影响。

1地质环境灾害防治现状

我国的地质环境灾害类型较多,各地区也一直都在致力于对地质环境灾害的防治工作,但从总体上来看防治效果不容乐观,导致地质环境灾害形成的因素较多。首先,我国地质环境灾害类型较多,防治工作难度较大,如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环境灾害属于常见的灾害类型,这些地质环境灾害的好发地点一般都位于偏远地区,这样便增加了防治工作难度,难以做好灾害的预防工作;第二,人为因素的影响也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地貌丰富,许多山区的高坡十分陡峭,这类地区就很容易引发崩塌地质灾害;一些泥土坡则容易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我国还存在卡斯特地貌,在这一区域内容易引发地面下陷等地质灾害。当工程队在山区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工人们的不当操作行为可能导致崩塌、滑坡等地质环境灾害的形成,如爆破、挖坑以及对矿业资源的过度开采等行为都有可能导致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第三,部分居民缺乏对地质环境灾害的防范意识。尤其是位于偏远地区的居民,他们平常没有过多接触外界信息的途径,对于地质环境灾害缺乏正确的认识,并没有意识到地质环境灾害能够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多么严重的影响。因此这部分居民日常也没有形成有效防范地质环境灾害的意识,不利于地质环境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2地质环境灾害发生前的征兆    

一般情况下,在发生地质环境灾害之前都会有一些特殊的征兆,比如某一地区在发生滑坡地质环境灾害之前有可能出现动物受到惊吓而狂乱奔跑、山坡上面的岩石出现许多裂缝、土体上隆等情况;当某一地区发生地面塌陷地质环境灾害之前有可能会出现以下征兆:地面会出现变形的情况、地面上正常生长的植物开始倾斜、建筑物墙面上出现裂缝等;当某一地区出现泥石流地质环境灾害之前可能会出现以下征兆: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形成多级阶地等。 

3新时期下地质环境灾害防治对策

3.1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防治

泥石流是一种危害性较强的地质灾害,一般多发于降水量比较多的地区,且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速度非常快,容易造成人员伤亡问题。为了有效地防治泥石流地质灾害,需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通过在山坡上种植根部较为茂密的植物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种植了大量植物后可以使土壤的强度提升,这样就会减少泥石流的危害性,避免造成过大的影响,也有利于给人们提供更多逃生的时间。另外也可以在泥石流好发地区修剪泄洪通道,这样的做法也可以降低泥石流下降时的汇集现象,不至于造成较大损失,缩减了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危害性。

3.2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

导致滑坡地质灾害形成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水,因此为了有效地防治滑坡地质灾害,首先要从“治水”方面下功夫,消除水的危害,提升边坡的稳定性。我们可以在容易发生滑坡灾害的位置周边设置环形截水沟,在滑坡区设置良好的排水系统,在滑坡体上种植大量草皮,并注意检查滑坡体上是否存在裂缝,如有裂缝需要使用粘土进行填补。通过采用以上综合措施,可以起到引开地表水、降低地下水位的作用,使土体强度增强,减轻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其次,要增设支挡工程,如设置抗滑桩、挡墙等,以此来提高斜坡的抗滑力;第三,应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防治滑坡的方法。比如针对高边坡滑坡进行治理的过程中,需要先在山顶挖一条宽度为12米的n字型的沟,这条沟可以作为山顶的排水系统,避免危岩和风化带的再次坍塌。同时还要注意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进行协同治理。比如可以使用安全报警传感器来实时监控滑坡现场的情况,及时了解滑坡现成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及时作出反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除了借助信息化手段的力量来监测滑坡现场的情况以外,还可以结合传统检测方法来优化监测工作效率,如选择麻线、玻璃等易碎品来充当监测所需材料,将这些易碎材料放置在岩体的断面之间,使用水泥来将两端进行固定,然后等待片刻后观察变化。如果麻线和玻璃出现了脱落或是断裂的情况,那么这便表示山体依然存在滑坡灾害,需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减轻滑坡灾害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人们所造成的影响。

3.3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

崩塌地质灾害的危害性也比较大,且发生崩塌地质灾害的位置一般多位于居民自建房屋或公路旁,这些地区一旦发生崩塌灾害,后果不堪设想,对于周边路过的居民和来往的车辆都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多项措施来防治崩塌地质灾害,对于经常容易发生崩塌的位置而言,可以进行削坡卸荷,使边坡的坡角放缓,这样即使发生了崩塌地质灾害后也可以降低灾害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通过设置护坡和防护墙、防护网等来使边坡的稳定性增强,还要注意将边坡上面的临空危岩清除。同时我们还需要在容易引发崩塌的位置放警示牌,提醒路过的行人和周边居民注意安全防护,远离路边的斜坡。

3.4建立地质灾害调查区

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各地区的地质情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地区属于地质环境灾害的频发地区。为了有效地防治地质环境灾害,应该建立地质环境灾害调查区,寻找某些地区发生地质环境灾害的规律,对当地的地质环境进行全面调查,从而找出导致该地区频发地质环境灾害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改善该地区地质环境灾害频发的现状。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地质环境灾害类型较多,发生地质环境灾害的频率也比较高,为了充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做好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我们应对地质环境灾害的防治工作引起重视。当前地质环境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开展防治工作的难度比较大,为此应做好地质环境灾害的预防控制工作,了解不同地质环境灾害发生前可能会出现的征兆,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同时建立地质灾害调查区,对频发地质环境灾害地区的地质环境进行充分调查分析,找出导致该地区频发地质环境灾害的原因,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环境灾害使用科学的防治措施,使地质环境灾害的防治工作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奚,鲁少强,符必昌.昌都市卡诺区马草坝不稳定斜坡灾害防治措施[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20(6):61-63.

[2].李永红,范立民,贺卫中,刘海南,姚超伟,杜江丽,仵拨云,彭捷.对如何做好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的探讨[J].灾害学,2016,31(01):1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