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双边”环境下直接作业环节管理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关于对“双边”环境下直接作业环节管理的探讨

孙世一 ,于靖雯

青岛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青岛 266400

摘要:进入2022年后,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各领域安全事故多发,据不完全统计,自黄岛“11.22”事故以来(2014年-2022年上半年),中国石化共发生上报集团公司级事故104起,造成137人死亡。平均每年事故起数12起,死亡人数15人。 2010年以来,集团公司上报安全事故85%以上是“三违”事故,77.2%以上发生在直接作业环节,59.4%为承包商事故,死亡人数44%为承包商人员(不包括11.22事故)。作为危险化学品从业者,对近年以来的各类典型安全事故进行了总结梳理,分析总结出直接作业环节管理依然是化工企业的疑难杂症,并对直接作业环节管理提出了管理思路。

关键词:直接作业环节;“双边”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安全管理;措施

主要名词解释:

“双边”作业:“双边”作业通常指直接作业环节发生的环境处于边生产、边施工的状态。例如不停工的“三修”(检修、维修和抢修)作业、设备维护保养作业、项目投产后的远期施工作业等,客观存在火灾爆炸、高处坠落、起重伤害、物体打击、冻伤、灼伤、烧伤、触电、窒息、机械伤害等危害和风险。

1 “双边”作业的特点与风险

1.1 作业环境中存在危险化学品生产线

在现代化工厂中,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较高,通常使用一定物理条件下的管线进行传输,使用压力容器进行储存,使用反应容器进行化学反应,使用船舶、铁路或槽罐车进行运输。在此类环境中,可能出现危险化学品泄漏、有毒危险品泄漏、超高或超低温液体泄漏等。而直接作业环节客观上会产生能量,例如用火作业中产生的高温、火花,在高处作业、起重作业中人与物的势能,盲板抽堵作业时管道内部危险化学品的能量,受限空间作业中有毒或窒息性气体的危害,施工物品碰撞带来的能量与物体打击危害等。故此种环境下危险源与危害数量庞大,情况错综复杂,基本包含了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

1.2作业密度大

在部分结构布置紧凑的危险化学品装置内,当其开展远期扩建工程时,作业密度非常大,日均作业点可能达到10处以上,作业密度大意味着作业难度提高,作业与危险化学品接触的可能性提高,交叉作业产生的可能性提高。

1.3“三违”行为出现频繁

  三违是指生产作业中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这三种现象,产生“三违”行为的因素通常包括侥幸心理、省能心理、逞能心理、从众心理和逆反心理,是直接作业环节中易出现的一类人的不安全因素。

1.4 “双边”环境下的直接作业环节为何事故频发

“双边”环境下的直接作业环节为什么事故频发有以下三点原因,一是直接作业环节本身具有较高的风险,这类作业在化工装置中出现的可能性很高,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作用在一个空间内,“三违”行为就有且有较大的概率发生,风险就变成了隐患,隐患就有概率变成事故;二是人的因素,再好的管理与制度都无法改变人的责任心,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漠,对风险与隐患的甄别能力较弱,客观事实便是容易出现“三违”行为,同时作业的管理人员层层失位,形式主义严重,管理人员对风险分析存在“经验性”判断,不重视作业人员安全培训,作业监护人应付差事现象严重,出现上述现象则都体现出我们在安全管理上的一种不踏实和浮躁,但凡有一人守好底线,不碰红线,事故都不会发生;三是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狭隘的思维,普遍认为抓安全是安全管理人员的事情,与己无关,但实际上安全是每个岗位、每个业务都要必须抓好的重要部分,安全管理者的角色应该是利用专业优势监督好各个岗位的安全管理工作。

2 “双边”作业管理优化措施[1]

2.1强化领导引领力

成熟的大型企业往往有着健全的制度和体系,并且持续在优化,但安全事故频发再一次告诉我们,再好的管理也代替不了人的责任心,离安全事故距离最近的永远是人的行为的不确定性。

安全管理首先要强化领导干部的引领力,领导干部抓安全要亲力亲为,要重视安全,领导干部引领⼒是HSE体系的⾸要要素,是体系有效实施的核⼼推动⼒,要素明确提出各层级领导要率先垂范、引领全员尽职尽责。

2.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2.2.1加强三类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2022年1月,中石化集团公司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国石化作业许可管理规定〉等8项制度的通知,明确了参与直接作业环节的三类人员分别为开票人、监护人和审批人,且三类人员应持证上岗,在管理越来越优化和规范的同时,培训质量直接决定了三类人员的上岗质量,其重要性很高。

安全教育培训是直接作业环节的守门员,只有真正重视并有能力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做好时,才有了安全施工作业的前提。

2.2.2加强直接作业环节监护人和作业人的培训与管理

实施特殊作业的人和作业监护人是直接作业环节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安全教育培训中最重点的部分。应从安全思想的建立,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知识的学习,安全技能的训练四个方面出发,制定科学可行的培训方案。

2.3制定可行性高的直接作业环节工作流程

通过对各类事故事件的学习,汲取事故教训,总结管理经验,对直接作业环节的优化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学习、磨合,从标准化、流程化、方案化三方面进行了研究。

2.3.1管理标准化

安全管理人员要不断研读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制度与各类标准,确保直接作业环节管理标准化,不出现违背安全生产法、各类制度标准的管理行为。

2.3.2工作流程化

在直接作业环节的管理上可以分为作业前、作业中和作业后三个层面去实施,作业前的管理重点是JSA分析,在作业开始前一天组织召开作业对接会,按照“三管三必须”和属地管理原则,安排相关基层单位领导、专业技术人员、施工方现场负责人、作业监护人对作业进行切实的JSA分析,确保现场作业风险分析到位,安排合理;作业中的管理重点在现场审批与作业过程监护环节,要严格落实现场签发作业票,作业票上的所有安全确认项、所有签字信息均在现场完成,并严格检查好现场的作业安全条件,当日的基层单位值班领导和技术人员每日至少对所有作业点巡检2次,并填写详细的检查记录,同时通过严格落实绩效考核制,让监护人在现场紧张起来,让作业人员从不敢违规到不想违规再到不会违规;作业后的管理重点在监护人对施工完毕现场的检查,例如配电箱在作业结束后必须断电并收好布线,用火作业结束后必须检查现场已清理干净且没有余火,高处作业结束后各类施工物品已清理完毕(预防高处坠物伤人),盲板抽堵作业结束后进行泄漏检测等。

2.3.3实施方案化

    对进入危险化学品生产现场的所有人员,要培养一种纪律意识,即危险化学品从业者的工艺纪律与安全纪律,具体内容为出现非常规工艺操作和流程切换时,必须要有方案,应对高风险作业和非常规作业时,必须要有方案,切实可行的方案往往与风险分析高度结合,且经所有层级的人员进行审批,实施方案化则是直接作业环节的盔甲,给高风险作业和非常规作业加上了又一层保护。

3 结论

“双边”环境下的直接作业环节依然是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上的疑难杂症,本文从多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剖析,对此类作业管理做出了经验分享。无论是施工作业还是生产运行,都应坚持安全高于一切的态度,通过深刻汲取事故教训,不断学习并总结经验与方法,做到居安思危,防微杜渐,才是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该养成的安全习惯。

参考文献

[1]《中国石化作业许可管理规定》中国石化制[2022]14号.制度编号JSGSH-B0803-21-015-2022-03.

第一作者简介:孙世一,工程师,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自动化专业,一直从事LNG接收站生产运行、安全管理和工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