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建设风险与保险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浅谈水利工程建设风险与保险对策

许书彬

蓝田县汤峪水库管理站,陕西省 西安市 710500

摘要:大型建筑施工难度大,质量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甚至发生严重事故。这表明我们必须加强施工质量和安全的监督力度。今年,随着中央财政政策的推进,水利工程已进入基础设施投资的高峰期,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国际边界的水域资源管理加强水库防灾、防洪和供水安全,为保证水利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和持续稳定的局面,为了水利事业的发展和形势的稳定,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施工质量安全的监督,明确执法地位,突出服务职能,掌握监督方法,依法规范监督行为,实现不间断服务,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文章探讨了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的一些工作思路。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策略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水利工程普遍具有投资规模大、施工周期较长、工程技术及工艺复杂、受自然因素限制较多、社会影响较大等特点,故其在全生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因素种类繁多,出现工程损失的概率较大,因此,水利工程相关参建单位需要从识别风险点入手,加强风险控制意识并合理运用风险防范手段,从而保障工程项目如期顺利的实施。本文将从风险角度,浅谈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风险因素,以及如何利用保险方式优化风险分担机制,为水利行业相关企业提供相关参考思路。

1 新时期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内涵

进入新发展阶段,水利建设管理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水利工程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应对度汛安全、质量管理、安全生产以及市场风险防控方面的诸多挑战,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主动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要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在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推进智慧水利建设以及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方面对表对标,理清思路,明确任务,找准定位。做好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建设施工单位和行业管理部门,要按照水利部的要求,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确保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助推质量强国、平安中国建设,加强水利建设质量和安全管理;提高水利建设市场监管效能,促进市场良性发展;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完善水利建设制度标准体系;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提升水利建设信息化水平;加强队伍建设,夯实水利建设高质量发展基础。

2 目前我国水利建设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2.1 自然环境风险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泥石流等,将直接威胁到工程项目;气象灾害,如暴雨、大雪、雷击、特大风暴潮等,给施工造成延误和损失。这些灾害发生的频率很低,但一旦发生,其影响范围之广、损失程度之大,一般超出人们的预期,由此造成的损失往往超过承受主体的实际承受能力。恶劣的现场条件,如高空作业、地下或水下作业,项目地交通不便利、工程地质条件差等对水利工程项目造成危害的风险。

2.2 缺乏高素质管理队伍

人才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的主体,若人才专业水平、综合素质达不到要求,那么管理质量、效率将无法得到保障。从目前来看,很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较差;基层水利部门管理范围较窄、级别较低,由于直接面向农村,所以很多管理人员的职能仅停留在行政管理层面,而没有向技术服务层面发展;还有很多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资质,直接影响了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

2.3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不扎实

第一,个别设计部门缺乏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或相应的制度。虽然有这样一个制度,却流于形式,不能严格地落实。第二,部分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责任不明确。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往往只对生产负责,虽然是负责安全的,但他不承担安全生产责任,尤其是不能及时彻底地整改上级部门发现的安全隐患。第三,一些部门缺乏安全生产机制,不配备安全人员,自行决定精简合并。在一些甚至没有全职安保人员的场所,往往由工程技术人员兼职安全员,这远远不能满足项目的实际需要。此外,参与检查发现,一些施工单位的安全保障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有些甚至没有最基本的头盔和安全带。

3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保险对策

3.1 对工程施工方法的控制

在施工方法控制过程中,需要依照水利工程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保证其符合水利工程的需求,并且通过BIM等综合化地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选择最佳方案和工艺流程,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还需要与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优势相结合,加强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使工程的精密度提升,从而有效解决工程建设的质量问题。通过信息化技术进行施工方法控制时,可以利用BIM技术实现施工模拟。施工模拟主要是将进度计划与BIM模型相结合,并且将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集成到可视的模型当中,以模型信息为基础进行相应的管理。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好工艺分解,也就是使用WBS技术分解各任务,并且与3D模型和进度信息关联,直观准确地显示出现场施工的具体流程步骤。通过施工模拟技术,能够精细化地对施工技术和方法进行合理利用,可以有效对各工种的需要情况进行调整。

3.2 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监管体系

水利工程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立体构建体系,要实现对建设项目和市场有效监管,做到全覆盖高压严管。必须按照分级管理,权责一致的原则,制定水利建设监管责任清单,明确各级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和市场主体的主体责任,落实到岗、细化到人,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监管责任体系,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实行严格的追责问责机制,运用法律、行政、合同、信用等多种手段,依法严肃追究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做到失责必究,标本兼治。要通过完善全面、系统、立体的监管机制,不断强化建设过程中的风险意识,及时防控化解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的重大风险,要坚决守住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的底线。

3.3 企业经营风险对策

资金流动性风险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在国家大力倡导下,建设施工领域已逐步引入保证保险机制。目前,通过保证保险可以涵盖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合同履约、工程款支付、质量保修、农民工工资支付等各个阶段和环节。如工程履约保证保险包括投标保证保险、履约保证保险、支付保证保险等子险种。这些金融保险品种通过交纳少量保费获取保函,减少了施工单位的巨额资金占用,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

4 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参建各方不应抱有侥幸心理。当前,保险除发挥应有的事故赔偿作用之外,更多的是要发挥事故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的主动作用,以独立的第三方参与到工程质量管理全过程中,提供风险评估、事故隐患排查、安全生产培训、防灾防损提示等增值服务,对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的风控流程设计可提供指导和咨询。只有整个行业提高风险控制意识,重视工程质量管理,加强风险防范,才能更好地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忠亮.浅论如何加强水利项目的风险管理[J].才智,2011(13):342.

[2] 杨维俊.水利工程项目在建设中的风险浅析[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0,30(12):26-29+48.

[3] 李国东.关于水利工程建设中设计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3):95.

[4] 王增杰,张利敏,朱海涛.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风险管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07):101-102.

[5] 刘志玲.水利工程建设风险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16):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