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大豆栽培技术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绿色食品大豆栽培技术探析

马联平

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龙塘镇农业农村综合务中心  四川省凉山州615700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食物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绿色大豆已成为我国绿色食品采购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对绿色大豆的需求日益增长,其经济价值也日益提高。要想使绿色大豆的总体产量和品质得到改善,就必须选择适宜的种植技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绿色大豆的生产要求,才能达到绿色大豆的要求。所以,对绿色大豆的种植与种植技术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其发展前景和发展前景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关键词:绿色食品;大豆栽培;技术探析

1、绿色大豆品种的选择

1.1选择优良的大豆品种

在进行绿色大豆的选育时,要选择具有较高的抗逆性、高质量的大豆品种,并且在进行绿色食品大豆的生产前,要对其进行预处理,保证其纯度、净度达到一定的标准,这样才能提高其萌芽的成活率。

1.2种子的处理工作

种子在播种前要进行有效的处理,一般采取种子精选、拌种、种子包衣等措施。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大豆的病虫害,提高整个大豆的产量。

1.3开展科学有效的拌种工作

在进行种子处理时要进行科学、高效的拌种,目前国内常用的3种拌种方式为:根瘤菌拌种、钼酸铵拌种、药剂拌种等。通过三种不同的混合方式,可以提高大豆的萌发率和成长率,从而提高大豆的生长发育。

1.4事前预防

为了降低大绿豆的危害,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基本上,我们可以采取下列措施进行防范。首先,在进行绿色大豆生产前,必须对大豆品种进行全面的检测,并根据不同的生产条件选择高产、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二是降低大豆病虫害的发生。作物轮作的可能性应当是合理的。若与草类作物轮作,则可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最后,在选择合适的耕地时,应尽可能选用肥沃、无病史的农田,并将农田中的水分清除,以减少土壤湿度。为实现我国大豆的绿色发展,必须制定相应的配套制度和政策。

比如,要加大对大豆的研究和开发,使大豆品种的品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或者为农户提供政策保证,降低因减产而造成的风险和损失。其次,要大力发展优质的大豆种籽、栽培技术。对大豆的抗病能力有明显的改善,对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从大豆播种到收割,均宜采用机械化,这样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人力成本。

2、轮作、播种和科学施肥工作

2.1轮作整地

三年内轮作,不重茬、不接茬。大豆是一种自耕的作物,而大豆的茬子又被称作肥茬油茬。大豆根是主要根(深根)作物,它能吸收深层土壤中的磷、钾、钙等矿物质养分,收割后残留在土壤中的大量根系残渣对矿质养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大豆根上有大量的根瘤体,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吸附自由 N,从而使土壤中的 N养分含量增加,从而达到氮的平衡。大豆收割后,大量的落叶和根茎会在土壤中分解,从而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得到补充。

前茬作物主要以玉米、马铃薯为主,在地势平坦、耕层深厚、秋翻(20~25 cm)平整的地块上进行种植。在春耕后没有耙地,在春耕覆盖5 cm时进行耙、压;秋季不能及时播种的田块,春季机械灭茬,顶浆打垄,整平细土,保持土壤水分。通过合理的耕作,可以改善土壤的品质,促进幼苗的生长,减少杂草和害虫的伤害,提高土壤的保墒、抗旱、施肥的能力。在绿色大豆的产地与传统的种植区域之间,应建立起一道有效的隔离带。

2.2适时播种

在选好地、选好种的前提下,及时、早地、适时地播种,通常是在四月底到五月初,施一次肥,并与微生物肥一起使用。一定要把肥料和种子隔离开来,避免把种子烧掉。按种子大小、土壤和土壤的肥力情况,覆盖3~5 cm的土壤,然后进行压制。根据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播种密度一般在20万~22万株/hm2左右,而45 cm的窄行密植能保苗40万株/hm2左右。

2.3平衡施肥

科学施肥是保证绿色食品生产的关键,必须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农民提供足够的养分,使作物生长更加健康。每100公斤大豆的经济产量约为7.2公斤、1.8公斤、4公斤。基肥为:农家肥15000~45000公斤/hm2,配合使用300公斤/hm2的过磷酸钙、75-150千克/hm2的氯化钾、4-7公斤/hm2的硼砂混合均匀施用,以防止局部浓度太高。

2.4种肥

采用优质的腐熟肥料,并配以少量的肥料和复混肥(最好是磷酸二铵),以防止肥料与种子直接接触。ft施以187.5-225公斤/小时2的磷酸二铵或555公斤/小时的过磷酸钙+75公斤/小时的尿素;川台地在中等肥力条件下,可施150公斤/小时的磷酸二铵,或450千克/公顷的过磷酸钙+60千克/公顷;在塬地上施用75-90千克/公顷的磷酸二铵,225公斤/小时的过磷酸钙+30公斤/小时的尿素,并配合75-105千克/小时的硫酸钾或氯化钾。缺硼的地区,每公顷施用4.5-7.5公斤的硼砂。

2.5花肥

在开花期,由于叶片面积较大,干物质积累量急剧增加,对营养的需求较大,而目前使用的基础肥料和种子肥料无法满足其对氮素的要求。所以,要根据苗情、地力、肥料状况,在叶片上喷1~2次尿素水溶液,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0.05钼酸铵水溶液。

2.6开展科学种苗工作

在绿色大豆栽培中,要合理地选用适宜的播种时间和施肥方式,使其成为一种绿色的大豆。播种期的选取,在8~12°之间进行。同时,土壤水分含量要达到25%。在此条件下,能得到更好的播种条件和结果,有利于绿色大豆的生长。在播种时,要选用黄豆垄三播种法和窄行密植技术,以保证大豆的播种质量。

2.7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绿色大豆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的绿色食品资源,但其生产和栽培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产品的总体品质和增产。在标准化的绿色大豆生产中,必须从选种、种植、管理、施肥、病虫害控制等方面着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大豆生产和品质得到真正的改善,从而达到人民的需要。为农民增加经济、社会福利。

2.8大豆前期的田间管理工作

绿色大豆的前期管理,直接关系到整个绿色大豆的生长质量和产量。在进行前期的田间管理时,要确保绿色食品大豆田的苗株整地,在推广施肥技术的同时,要对使用该技术的农田进行严格的检查,并根据试验的结果,确定合适的肥料组成。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元素的需要。这对粮食生产很有好处,可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2.9大豆中后期田间管理工作

在绿色大豆中后期的田间管理中,应注重对大豆品种的合理栽培,保证其强健,防止倒伏,以促进大豆整体生长。在进行中后期田间管理时,应加强对杂草的控制,保证大豆在生产过程中能获得充足的养分和化肥。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食品大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绿色食品资源,而在绿色食品生产、种植、栽培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绿色食品的生产和生产。所以,在实施绿色大豆标准化生产的过程中,必须从选种、种植、田间管理、施肥、病虫害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提高绿色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满足人民的需要,同时提升农户的经济、社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莉,刘广华,刘会杰.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要点[J].河南农业,2022(11):35-36.DOI:10.15904/j.cnki.hnny.2022.11.014.

[2]官韬.大豆种植中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探析[J].新农业,2022(06):9.

[3]丁晓敏.浅析绿色大豆栽培技术及推广[J].农民致富之友,2018(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