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地理信息协同作业关键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测绘地理信息协同作业关键技术研究

陆康祥

文山土投自然资源事务服务有限公司 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 663000

摘要:在当前新形势下做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必须深刻认识面临的发展形势,深刻认识科技发展、国际环境、国家治理以及机构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尤其在新冠疫情影响及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各项工作的开展需“随疫而动”、适时开展,由此如何统筹各项目的生产、质检成为现阶段重点关注与研究的课题,实现项目的“统筹化”“协同化”作业,可实现“开源节流、协同发展、提质增效”的目标。由此作者团队在测绘地理信息协同作业关键技术研究方向开展研究,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地区开展实验性作业,总结协同作业的优点与改进方向,为实际生产开展协同作业提供支持。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协同作业;关键技术

1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1.1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先进技术得到有效应用。3S技术能够实现传统测绘技术的优化,推动测绘地理行业的发展;此外,还能够改变测绘生产主体模式,其在外业测量工作中的应用,有效扩大了信息服务范围。

1.2存在的问题分析

传统测绘技术在地理行业中的应用,已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实际需求,现将其存在的问题做如下分析。第一,测绘地理信息常被采集到各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中,以获取应用信息。静态数据可逐步转变为动态信息,尤其是在物联网时代下,具备较大优势,使数据量不断增大,虽然储存设备与硬件得到了有效提高,但仍不能满足数据管理与处理等方面的实际需求。第二,不同技术手段在不同领域得到了挖掘,包括激光技术、遥感技术等。但随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处理要求的提高,数据类型也呈现多样化,人工作业模式也不断发展。各项业务在处理过程中,存在不协调现象,同时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信息产品的需求类型也不同,随着服务范围的扩大,造成严重的边缘化,甚至出现跨界问题。此种现状下仍采用传统测绘技术,势必无法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实时分析要求也无法得到满足。第三,较高的技术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测绘地理信息进行服务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的交互,对于其服务而言,具备一定的挑战,导致技术难度的增加。而测绘人员也要掌握先进技术的应用,更好地满足服务所需。第四,跨界引发的影响。大数据背景下,数据传递与产业融合取得快速发展,同时测绘地理信息的跨界应用也更加广泛。如果无法明确定位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在跨行业中的应用及需求,势必会影响跨界服务效果。因此,亟须强化测绘地理信息大数据的跨界联系与融合,促进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协同作业关键技术

2.1资料搜集的协同统筹

结合测绘地理信息项目的实际生产需要,均要根据项目需求,分析收集专业资料及其所在部门情况。由于测绘项目参考的专业资料内容和所在部门存在一定重叠,在项目开始前期准备阶段进行归纳总结,将需要到不同职能部门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汇总,按区域统筹“一次性”搜集,避免一个生产单位反复到某个部门搜集同类型资料的情况发生,提高生产效能的同时简化作业流程,达到提高资料收集分析效率、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能力的目的。

2.2影像协同统筹生产

现阶段测绘项目生产以航空航天遥感成图方式为主流作业模式,无论是国家级、省级基础测绘项目还是调查监测类项目,在影像分辨率、时相要求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交错,如省级1∶10000地形图数据更新工作与基础性国情监测项目要求影像为当年生长季影像,二者在分辨率及时相上部分区域要求一致,因此,开展影像协同统筹生产可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消耗,是履行《测绘法》关于“基础测绘成果应当定期更新,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急需的基础测绘成果应当及时更新”规定的重要体现,更是落实《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中关于“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更新”的重要举措。因此,可协同各项目影像需求,同类型要求区域“只生产一次”并统筹使用,其余特殊要求区域分别生产,这样统筹实施将大大提升我国地理信息资源服务保障能力。

2.3搭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创新中,管理主体应构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配套服务体系,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实时、全方位管理。一般来说,要构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机构必须:明确自然资源调查服务的具体内容,并根据当前自然资源管理的特点,利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获取的信息来反映该地区自然资源分布的实际情况。通过根据自然资源管理获取数据,并使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进行自动分析,资源的获取和分析过程变得更加标准和规范。同时,提高权利确认和登记的服务水平。整合地理信息资源,确定自然资源信息可以在设置地理空间工作界面的前提下,为自然资源的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有利于维护所有实体的合法权益。最后,建立自然资源服务与评价机制。在确定各种资源评价指标和数据整合指标的前提下,推进各种评价标准的量化。通过有效的调查和评价,确定了自然资源的保护价值,为协调不同区域的生态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2.4协作工作的协调

加强基础地理信息成果的协同应用,将测绘行业的共同需求融入基础测绘的建设和更新中,建立测绘与其他行业的工作协作机制。开展国家和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地理国情监测和土地利用动态全覆盖遥感监测的生产规范和设计研究,探索各种要素和土地类型之间的相关性和差异,确定协同工作的方法和路线。基于协同项目之间的相关性,提取室内生产过程中的野外验证数据,整合要素和土地类型,通过程序处理形成协同野外调查底图,为后续野外同步提供基础数据。依托“内部一体化”生产现场调查底图,开发专业现场同步验证系统,满足协同作业的生产需求。验证系统需要具备属性输入、样本拍摄、样本点采集、图像点分割等基本操作,并结合实际工作不断完善,形成现场同步验证系统。结合“现场同步”获得的现场验证结果数据,首先划分协作项目,即将验证结果分解为各自项目的验证结果。同时,结合各项目的结果进行了基本比较。以道路层为例,通过协作项目之间道路的公共属性比较,分析结果之间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从而实现不同项目之间结果的“求同存异”,实现数据结果的“生产服务”直接连接。

2.5应用机制总体规划

在测绘地理信息规范化工程中,总结相关要素的更新收集规模,与自然资源、环保、水利、住建、农业等部门进行分类和需求对接,建立全面更新数据库,推动从传统的单尺度数据库向物化时空数据库的集成更新转变,初步具备“一库多用、按需分包”的定制服务能力。以测绘产品体系升级改造为导向,带动技术体系、生产组织体系、管理体系的统筹创新。同时,成果的应用也伴随着社会治理的精细化发展,社会各界和部门对测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继续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对测绘技术的渗透,推动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应用,逐步实现“一库多用、按需组装”的服务能力。

结论

通过测绘地理信息协同作业关键技术研究,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的合理性生产,从而达到提质增效,解决管理中队数据迫切需要的现实问题。虽然协同统筹作业要走的道路还很长,但是其必定为测绘地理信息“两支撑、一提升”职能的落实提供一条明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宋晓红.地理国情普查与1∶10000DLG协同更新作业模式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37(9):140-141.

[2]陈炯炯,李婷.省级基础地理信息协同更新关键技术研究[J].测绘地理信息,2020,45(5):177-180.

[3]张继贤,顾海燕.关于新型测绘的探索[J].测绘科学,2016,41(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