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出思维 “话”出精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话”出思维 “话”出精彩

楼春霞

义乌市西江小学     322000

摘要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到达的最高境界,对话不过是课堂生命的纽带。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利于让学生敢于对话;建立规范语言,有助于学生高效对话;提高课堂对话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利于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探究,从而提高思维。本文就从小学数学课堂对话能力的现状和策略两方面展开自己的讨论。

关键字有效  对话   思维

数学家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曾说道:“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的缜密性可以通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思维的逻辑性通过语言的连续性体现,思维的丰富性借助语言的多样性体现。可见语言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数学课堂上学生对话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对话,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一、对话能力的现状分析

传统教学中,教师说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状况,不仅束缚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而且缺失学生对学习内容自主建构的过程。随着课程的改革,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改变教学模式,课堂从教师“独白式”过渡到平等对话的过程。结合课堂实际,学生对话又有哪些现状呢?

1.教师霸权与控制

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会过多把注意力放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为在有效教学时间内完成本课目标,课堂对话渐渐变成了教师霸权与控制,长时间下来,学生慢慢变成了教师的“发言人”,既老师想要什么答案学生给出教师想要的答案,对于自己思考和困惑地方,学生不再通过对话表达处理。

2.学生退缩与从众

我们会发现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对话的热情不是很高,部分学生几乎不参与对话。有些学生会担心自己回答错误,遭到同学和老师的嘲笑。还有一部分学生整堂课看似很积极参与对话,实际上对知识的掌握不扎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学生的退缩与从众心理导致,这种学生很少有自己的思考,他们的对话都是给予同学的表达之上,就是同学说什么他们就说什么。

3.对话无效与泛化

从一线教师反馈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抱怨:数学课堂积极讨论,大胆发言,可是一做作业就是漏洞百出。原因是课堂对话的无效性和泛化性。课堂上看似有问有答,实质上是教师牵着走,对话内容更多是“对不对”“是不是”等无思维含量的对话。甚至课堂上出现了某人表达结束,让其他人简单重复等泛化地回答。

二、对话能力培养的策略

美国语言家布龙菲尔德说过:“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到达的最高境界。”要想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就是要求教师在读懂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氛围浓厚的环境中,借助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强烈地表达意愿、交流需求和参与精神。

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课堂中,我们应该给学生设计适合对话的活动,提供适合对话的环境。学生的对话能力需要在实际运用中发展,为了提高学生对话能力,教师需要提供积极的对话环境,使学生敢说、能说、会说。

(一)营造环境,敢于对话

要想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敢于对话,就需要给孩子一个平等的教学环境。课堂上,不是仅仅关注学生说了多少话,而是要关注学生敢不敢对话。为了让学生敢对话,课堂就要允许学生说错,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困惑,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提高学生对话的能力。如果学生一次回答,教师过早用判断性语言进行对话,学生渐渐会失去对话勇气,从而无法提高对话能力,甚至不愿参与对话。

案例1:生活中的比

师:今天我们要学生生活中的比,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比?

生1:比赛中3:2

生2:广告中1:1:1

……

师:同学们之前列举了很多生活中的比,经过今天学习你觉得哪些不是今天数学上要学习的比?

生:我发现比赛的比不是今天的比,今天的比都是有特定关系的,而比赛中的比不会随着其中一个数字变化另外一个也变化。

学生列举错例后,教师没有急于追问,而是在探究过后回头追问。这样的课堂学生敢于犯错、敢于表达自己真实想法,也敢于参与课堂对话。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多用理解性语言代替主观性语言,做到尊重学生想法,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也自然敢于对话。

(二)规范语言,学会对话

课堂上要想学生正确对话,提高对话的有效性,就应该让学生进行大胆地提问、质疑。除了给学生提高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敢对话,在最开始培养学生对话能力时,教师可以有意识进行语言的规范,低段可以从学老师说,学同学说。中段带着自己的思考表达,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评价,最后进行更全面地总结。高段要学会重点突出,有理有据。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会从敢对话到会对话。

(三)基于问题,有效对话

问题来源于思维的冲突,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爆发。当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学习经验,而这些学习经验与新的知识发生冲突时,学生的思维开始爆发,问题也随之而来。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给学生提供有价值、有挑战的问题。

师:已知奶3份茶2份,请你根据已知奶和茶的份数关系,配出质量不同口感不变的奶茶。

追问:为什么你觉得配出奶茶口感不变,请你思考并小组交流。

教师从“怎么配”“为什么”两个问题出发,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学生对话是有内容铺垫的,基于有价值的问题讨论,可以使学生对话更有效。

(四)巧借活动,促进对话

学生天性是好探究、好动手,课堂上老师应有意识安排一些有思维、有深度的活动,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基于思考的活动可以促进对话。在抽象、枯燥的数学课上教师应设计一些“长宽高”的对话活动。“长度”是指对话活动利于学生从头到尾思考,具有完整性;“宽度”是指对话内容具有一定的“丰富度”,便于学生进一步讨论;“高度”是指对话具有“深刻度”,就是让学生有挑战性。

例如:“分数的再认识”

在某次教研学习中,听到了陈老师对本课情境进行改编,并结合具体活动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同时基于丰富的活动,学生之间通过对话讨论,自己得出了对单位“1”的表述。

(五)动态生成,精彩对话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很多面临是未知的情况,即使再优秀教师都无法肯定课堂中每一种生成,因此如何处理课堂突然的生成,成了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课堂中的生成如果处理得当,不仅是课堂一道美丽风景线,还能激发学生精彩对话。

教学“认识线”一课时,生1说:知识是直线。这一尴尬地回答打扰了整个课堂,教师并没有急于表达,而是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生2:因为知识无穷无尽,直线无限长,因此知识是直线。生3:我们学习都有个起点,射线是有1个端点的,因此我认为知识是射线。生4:我们学习要有始有终,线段有2个端点,因此知识是线段。面对课堂意外生成,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巧妙挽回局面,又为课堂锦上添花。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多给学生创设对话的空间,培养学生对话的能力,让学生敢说、乐说、会说,赋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思考和表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美)G.破利亚. 阎育苏译.怎样解题[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3]刘善娜.探究性作业:发展高阶思维的路径[J]上海:小学数学教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