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背景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碳中和背景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杨典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水务局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深入,社会已进入了全新的发展进程,但由于我国以往的经济发展中过于注重经济发展速度,忽略了高质量发展,这种发展方式虽对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也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就属于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而站在实际情况的角度上来看,我国在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文章首先对碳中和背景下水土保持的基本需求加以明确;其次,对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重要性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碳中和背景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具体机制。

关键词:碳中和背景;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

引言: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水土流失已经成为了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其不仅会引发环境恶化的问题出现,也会对农业的正常生产产生严重危害,甚至还会影响到水土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同时,在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过程中,土壤内部的结构与肥力会逐步降低,也进一步降低了地区内部的生态服务功能,比如水分积蓄以及气候调节等,加大了生态脆弱区内部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因此,这就需要加大对于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程度,在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群众也从生态环境中获取了较多的服务价值,但也加剧了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所以,在碳中和背景下,必须要充分意识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加大对于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力度,确保水土保持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

一、碳中和背景下水土保持的基本需求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了全球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而在工业革命过后,天然气、石油以及煤炭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引发了较为严重的环境及气候变化问题。我国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在2060年之前全面实现碳中和的政策,而碳中和的主要目标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基本一致,具体体现在各类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规划与实施,逐步提高脆弱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逐步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根据相关研究内容可以看出,水土流失在引发生态退化问题的同时,也间接地增大CO2的排放量,这是由于在侵蚀过程中,土壤内部的颗粒逐步破碎,促进土壤内部有机碳的分解,并释放出更多的C02。通过对水土流失引发的碳汇变化情况开展科学合理的评估,可以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程能够有效降低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几率,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在逐步提高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基础上,为碳中和政策的实施起到良好的助力作用[1]

二、碳中和背景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重要性

水土资源在本质上属于人类生存于发展的基础,具备着有限性以及不可逆性等多种特征。在水土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如果超过了其自身所具备的生态潜力,就会导致其丧失可更新性,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在草地生态系统当中,当其没有受到破坏时,有着十分完善的服务功能,能够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出多样化的生态服务以及生态产品,比如防止土壤侵蚀、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文化娱乐功能等,但如果受到人类各类活动以及自然因素所产生的影响,部分草地会逐步退化,导致其自身所具备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步丧失,甚至还会引发严重的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比如沙尘暴、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等。因此,为了更好的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产生的矛盾,避免出现较为严重的资源不合理利用行为,就必须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来构建出生态补偿机制,以此来对那些生态消费者做出一定程度的补偿,充分激发出生态保护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确保生态系统能够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在构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过程中,其在本质上就属于落实碳中和以及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其中可以采用经济、技术以及法律等多种方式来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应用,避免因水土流失引发环境恶化的问题出现,还能够通过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的开展,更好地发挥出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降低水土流失产生的不良影响[2]

三、碳中和背景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具体机制

在碳中和背景所产生的影响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目标,就在于通过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对生态系统所具备的服务功能进行完善优化。其中主要就是通过对于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所采取的政策性与物质性鼓励模式,针对那些恶意破坏人员进行严格惩罚,使得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单位与个人,都积极主动的参与至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当中。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本质内容,则是通过对于资源的合理调配,更好的优化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存在的关系,还要适当的对利益相关人员的成本效益进行分配,使其能够提高对于资源可持续应用,以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同时,还要针对那些损坏资源环境的不良行为进行收费,而对资源环境进行保护的行为主体,也要提供适当的补偿,这样不仅可以对那些环境保护行为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而那些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也会由于消耗成本的提升而逐步减少。

由于水土资源自身具备着公共性特征,这也使得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水土资源时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这样就会导致水土资源所提供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步降低,严重情况下还会完全丧失,这也是目前社会发展中引发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自工业化发展过后,资源的大量开发与应用,已经成为了引发水土流失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比如各类工矿企业,其过于追求内部产量的提升,完全忽略了废气与废水对于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特别是那些污染性比较高的生产活动,由于其并没有采用环境整治或是生态修复等技术,导致环境问题持续恶化。而为了确保水土保持所具备的生态功效更加稳定,就应当结合对应的生态补偿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确保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可以实现内部化转变,目前我国针对水土保持生态的补偿机制已经进行了深入探索,在预防水土流失问题上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其中不仅需要确定好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的基本来源,还应当针对重点地区做好必要的生态保护补偿,同时,还要在工作开展进程中遵循成本共担、效益共享的基本原则,针对断面的水质情况进行全面监测,根据具体的监测结果来确定好补偿的标准。而由于不同区域当中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在针对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估算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这就需要因地制宜的制定出水土保持的生态补偿标准[3]

结论:综上所述,在目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为了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几率,进一步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必须要全面提升对于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视程度。站在实际情况的角度上来看,水土流失问题所产生的影响十分严重,甚至还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这就更需要通过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应用,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完善具体的补偿机制,以此来有效降低水土流失问题产生的影响,为经济与环境的同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卢进波,李子健.碳中和背景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探讨[J].亚热带水土保持,2022,34(01):43-45+50.

[2]袁丽娟,夏敏.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理论与机制研究[J].低碳世界,2017(34):103-104.DOI:10.16844/j.cnki.cn10-1007/tk.2017.34.069.

[3]王甲山,刘洋,邹倩.中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述评[J].生态经济,2017,33(03):16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