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叠合板施工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叠合板施工技术研究

田野

天津紫光云擎产业园有限公司

摘要:装配式建筑结构是国家推行的结构形式,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针对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叠合板施工技术,就其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展开分析,提出了叠合板施工中存在的不足,明确了叠合板施工技术上的一些重点控制环节,以供参考,促使叠合板施工技术的整体水平提高和改善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施工

装配式建筑结构工业化程度高、施工便捷、污染小、装配精度高、对劳动力依赖性小,更加适应我国现在的发展国情。随着国家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大力推广和政策扶持,目前,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施工技术通过不断摸索,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尤其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叠合板施工技术应用的更为普遍。叠合板由预制底板和后浇层叠合而成,结合了装配式楼板和现浇楼板的优点,并节省了模板支架的支设,提高了楼板质量的控制水平,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中成为研究关注的对象,并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

1叠合板施工工艺流程分析

1.1叠合板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板的施工较普通混凝土施工更加细致严谨,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根据叠合板的设计图纸进行审核,可通过BIM模型进行进行模拟安装演示,以提前识别出关键节点部位是否存在施工不便或施工缺陷,对于发现的问题提前与设计沟通,对设计图纸进行完善和优化;针对审核完的设计图纸进行专项方案的编制,方案中要包含具体的施工策划和质量保证措施,做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参照性,为叠合板施工做好技术上的保障。其次,在施工场地、施工机械的准备上,对于施工场地,根据叠合板的尺寸、规格、吊装顺序等对施工场地进行规划布置,确保满足施工条件;对于施工机械,检查相关资料,确保机械安全操作,各项性能指标满足叠合板的吊装要求。最后,在人员的准备上,对于叠合板施工的具体一线人员,要做好充分的技术交底工作,让每个技术人员充分了解吊装的过程和重点注意部位,并在安全风险识别上予以明确,切实保证每个技术工人的操作安全。

1.2叠合板的施工测量控制

做好叠合板的施工测量,在叠合板施工前,按设计图纸和测量方案进行测量放线,放出相应的控制点和控制线,可通过在竖向构件上弹设标高控制线来对叠合板的高程进行控制,并在下部楼层地面上按照临时支撑的部位图,对于临时支撑的布置点进行放线,以确保临时支撑的稳定和准确,并可通过支撑点的标注确保上下层之间的支撑杆件在同一垂直线上,更好的进行力的传递。

1.3叠合板临时支撑的搭设

叠合板吊装前应按照施工方案进行临时支撑的搭设,临时支撑的具体选型可根据方案要求,如可采用碗扣式钢管脚手架,也可以定型化的钢管脚手架。但在受力计算上要进行严格的计算,确保支撑结构提供安全、稳定的受力。一般采用钢管支撑时,临时支撑距水平构件支座处应不大于500mm,临时支撑沿水平构件长度方向间距应小于1500mm,每开间设-2-3排。对跨度大于4000mm的叠合板,板中部应加设临时支撑起拱[1]。在临时支撑的搭设上注意立杆下部加设垫板来进行力的扩散,并通过快拆体系来对支撑立杆的标高进行微调和加快立杆的周转。

1.4叠合板的吊装

在叠合板的吊装过程中,首先对叠合板图纸进行深化设计,确定好每块叠合板的尺寸并进行编号,然后开始吊装。先安装靠近墙边的叠合板,后安装中间部位。吊装时叠合板的下降速度不宜过快,要匀速缓慢下降,下降过程中吊车司机与吊车指挥人员之间要及时沟通,减少叠合板下落时与设计位置的误差。吊装完毕后若与深化设计图纸出现偏差,使用撬棍对叠合板进行校正;若标高出现偏差,可使用顶托对构件进行标高调整[2],吊装完成后进行质量验收,确保各项数据均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1.5敷设管线和布筋

在叠合板吊装完成后,进行上部钢筋绑扎和管线的敷设,钢筋绑扎时注意钢筋的上下排布和钢筋的接头;管线敷设上,避免多根管线集束预埋,将管线分散,保证后续混凝土能够填充密实。

1.6叠合板上层混凝土的浇筑

叠合板上部钢筋、管线安装验收完成后,进行上层混凝土的浇筑。浇筑时,布料均匀、堆积高度不宜过高,避免荷载集中,厚度较大的部位,宜先用插入式振动棒顺浇灌方向平插振捣,在墙、梁部位钢筋较密处应加强振捣,然后用平板振动器振捣,确保混凝土能够振捣密实,表面进行搓压、收浆找平,进入养护阶段,养护时间和养护方式要符合规范要求,一般不少于7天。

2叠合板施工技术的重点控制措施

2.1叠合板预制构件自身质量的控制措施

叠合板的预制构件应该保证外形完整,不缺棱掉角,无断裂情况出现,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叠合板的整体施工质量。在具体的控制过程中,构件进场前与构件厂家协商,对准备使用的构件,优化构件装车顺序,做到先使用的构件放在上方、后使用的放在下方,便于现场存放管理,避免构件在现场进行二次倒运,从而减少构件磕碰、缺棱掉角。构件在存放时,上下2块构件的垫木应上下对齐,且垫木应选择规格统一、长度不小于30 cm的10 cm×10 cm木方,垫在构件的4个角下方,避免构件出现翘板现象而产生断裂

[3]。通过在生产、运输、吊装过程中的有效控制,保证叠合板预制构件自身完整,以确保叠合板的整体施工质量。

2.2叠合板拼缝处质量控制措施

叠合板在拼接部位容易产生裂缝,因此对于拼接部位要积极采取措施做好预控,减少裂缝的产生。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将叠合板上部直角做成切角,对切角形成的缝隙用膨胀水泥砂浆填充密实,并加入防水材料防治漏浆,对填缝材料分两次压实填平,同时上层混凝土浇筑时宜在接缝部位增设抗裂钢筋,以减少叠合板拼接部位出现裂缝。

2.3叠合板安装的标高和平整度控制措施

叠合板的安装标高和平整度对建筑结构的整体质量有着重要影响,要采取系统的措施进行控制。首先,叠合板安装前,先将模架支撑体系调至大致高度,且应保证支撑水平。模板支设完成后,采用水准仪对支设标高及平整度进行实测,确保标高及水平无误后,再进行叠合板的安装施工。在标高控制上,在剪力墙上弹出标高控制线、墙顶弹出板安放位置线,并做出明显标志,以控制预制构件安装标高和平面位置,确保安装误差尺寸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结语

装配式建筑的叠合板施工技术是装配式结构中的重要环节,在具体应用中应保证叠合板的生产质量,不断优化和改进施工流程,规范化操作,在标高、平整度的控制上积极采取措施,并对叠合板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预控,提高叠合板的施工质量,促进叠合板整体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庭旺,狄昊,吕云升.装配式叠合板施工技术[J].天津建设科技,2019:73-74.

[2]刘洋洋,郑春伟.装配式叠合楼板施工质量控制[J].建筑施工,2018:83-85.

[3]张意,苏义庭,冯庆敏,庞道济,舒唯.预制装配式叠合梁板施工技术[J].重庆建筑,2017

[4]刘洋,李志武,杨思忠,王文静.装配式建筑叠合楼板研究进展[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9:6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