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游戏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小班游戏案例

蔡筠明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第五幼儿园,辽宁省大连市,116021

游戏分享对幼儿园老师来说并不陌生,它是对孩子们参与游戏的一次回味和提升。目前我们把以往游戏的“游戏评价”改称“游戏分享”,其意义就是凸显孩子主体地位——孩子是游戏的主人,由孩子们来共同分享整个游戏过程的点点滴滴。这样名称上的改革反映的是观念的改变,而真正改变的是游戏评价的价值和效益。精彩的分享交流能对游戏的发展起导向作用,一次成功的分享交流对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巩固游戏中所获得的情绪体验和生活体验等都有着很大的作用。

众所周知“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但往往游戏过后大家在一起说一说、议一议对孩子来说就不如游戏那么有吸引力了。尤其是小班孩子,平行游戏和个别交往游戏为主要特色,大部分孩子多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体验之中,不想听和自己无关的事件,所以游戏评价时幼儿容易注意力分散,教师很难引导,常常流于形式,分享交流也等于无效。而且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差,注意力持久时间短,且以行动性思维为主。因此我们小班组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积极探索,以兴趣作为切入点和大家进行游戏分享。

一、兴趣在幼儿游戏中的重要作用

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年龄越低的表现越明显。当幼儿对某一项内容发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而不会考虑其他。《指南》中也指出教育内容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提供选择和创造的机会,兴趣是幼儿主动探究的动力。教师要关注个别差异,为幼儿创设科学的学习探索环境,提供幼儿认知发展所需的材料,满足幼儿发展中的不同需要。

二、游戏背景与过程实录

1、游戏案例

一次午饭后的散步,那天阳光正好,我想着带孩子去晒晒太阳,于是我们走到走廊,孩子们就四处张望着,等我转了个弯,发现身后的小朋友都跑到了鱼缸旁边,我回过头却看到小朋友们正在对着镜子做出各种动作和表情,她们还互相讨论着。镜子里的人影激起了幼儿探索的欲望,正好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游戏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我决定在班级材料区投放一些镜子类的游戏材料及辅助玩具。

一次自主游戏中,我发现新添入的小镜子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熙熙大声说道:“我要玩这个”,婉柔、熙熙、桐桐、思思几个小朋友也加入一起。第一次玩新材料,孩子们特别有新鲜感,兴趣很高!婉柔拿着左照照右照照,一会儿扮笑脸,一会扮哭脸,思思把镜子摆在垫子上,铺成一排长长的车道,熙熙拿着两面镜子立在桌子上像在看书似的,孩子们玩得都很投入。随着孩子反复的摆弄和探索,孩子们尝试其他新材料的组合,如婉柔在材料区拿了许多的几何积木对着镜子摆了起来,思思拿张画纸一边照着镜子一边画了起来,边画边说:“我要给自己画的美美哒!”看到她照着镜子我问:“镜子里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她说:“你看我的表情,我伤心的时候眉毛是皱起来的,”孩子们对镜子探索出了多种玩法让我惊喜。

看到孩子们专心致志的探索,我也对游戏进行了思考,小班幼儿喜欢接触、观察身边的环境,喜欢提问,能发现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并对他们产生兴趣,比如看到镜子产生兴趣与好奇,乐于将发现告诉成人和同伴;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话,能将自己想说、想做的事情用语言表达出来;而且小班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认识依靠行动,因此游戏故事梳理过程中,我想借助于孩子们这一兴趣点,通过图片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让孩子们回忆说一说对刚才玩镜子有什么发现?

洋洋:我发现在镜子里能看到我自己

辰辰:我发现镜子里的我和“我”一模一样

桐桐:我在镜子里还看到了后面的云朵

思思:我在镜子里还看到了蔡蔡老师,好神奇啊!

看到孩子们对镜子的游戏材料十分感兴趣,我继续追问孩子们“这个镜子你觉得怎么玩最有趣呢?熙熙说把对镜子对在一起,思思说照着镜子画画,辰辰说用镜子做迷宫…孩子们都陆续的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这时我出示了照片,熙熙看到自己的照片告诉我说他是把两面镜子对在一起玩的。我说:“对在一起能看到什么呢?”他告诉我说镜子可以变出许多个手指,我让熙熙到前面示范,可是两块镜子必须要扶住,不然一松手就倒下,我追问:“那镜子立不住怎么办呢?”孩子们开始一起想办法,有说:“拿瓶子立在后面。”有说:“我们在镜子上钻一个孔用绳子连接起来。”还有说我们可以拿胶带给它粘起来。带着疑问我们开始尝试起来,通过实验孩子们发现可以用乐高积木给镜子做一个家,这样镜子能立住不动,是最棒的!

镜子立起来后熙熙给我们展示:“你们瞧,就是这样把镜子折起来。”“我的大拇指还围成了一个圈!1、2、3…一共有8个”我问熙熙:“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手指呢?他摇头,我说:“你用其他东西再试试,比较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熙熙拿了几个不同形状的积木块横躺放在镜子夹角之间。镜子里形成了更丰富的图案。熙熙喊道这个镜子真有趣,孩子们在游戏分享中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另外,除了几何积木,他们还想把玩具小人、数字卡片、立体图形等新奇有趣的小玩意都加入到镜子游戏中…

我们由此还生成了关于《镜子里的我》美术活动,孩子们照着镜子画的自己,都很可爱。我把孩子们的作品贴到了走廊大家互相欣赏。

三、教师的思考

通过和孩子们在游戏反思环节的互动,让我再一次认识到了兴趣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它促使幼儿自主探究,引发幼儿对未知世界进行不断探索。

同时,之前的我以为,引起孩子们的兴趣点一定是高大上、神秘而不易被发现的东西,没想到真正引起幼儿兴趣的物品就是他们周边的生活常见物品。

家家都有镜子,人人都照镜子,原来,我们的镜子可以变成孩子们探索世界的游戏材料,孩子们在镜子的世界可以看到用眼睛不曾看到过的景象,从而促进其认知发展,提升其认知水平。

四、活动延伸与拓展

为了让“兴趣”的作用最大化,我在空闲时间时常和孩子交流,你们对什么感兴趣?

有的孩子提出了磁力片,其他孩子接着呼应说:“我们也喜欢磁力片”,看到这么对孩子对磁力片感兴趣,于是我准备了各种款式的磁力片投放到了材料区,孩子们有的搭建城堡,有的拼成小船,造型丰富各式各样。而班级中的一位小女孩——小雪,她不同于其他幼儿,他没有和其他孩子一样摆出各种造型,而是将许多磁力片散在桌子上,挑了几个三角形的磁力片进行摆弄,把手里的三角形磁力片组合在一起,但在拼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最后一个三角形磁力片怎么也粘不上。只要把最后一个三角形磁力片推进去其他的就会散架。

然后小雪拿着磁力片告诉我:“老师,这里边有什么东西在推着它。”当幼儿遇到问题向老师提出疑问,而且无法解决时,我觉得正是我介入的关键时刻。我以一个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假装搞不懂磁力片的原理,在他身边自言自语道“好奇怪啊,真的好奇怪,为什么看起来长得一样的磁力片,有些就可以贴在一起,有些还没碰上就要打架呢。”孩子听了我的疑问后表示赞同,“对啊,蔡蔡老师,我的磁力片为什么不能贴在一起呢!”基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原因。

于是在自主游戏结束后的游戏分享环节,孩子们围绕神奇的磁力片只言片语,给出各种天马行空的答案,当然我知道,对于小班孩子来说,他们不一定会了解类似科学原理的知识,但我为了在游戏分享中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提升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我便在活动分享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孩子们布置了个小任务。“今天回家后,小朋友问问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为什么长得一样的磁铁,有些很喜欢黏在一起,而有的互相不敢靠近,他们看起来就像是很讨厌对方一样?明天我们再来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第二天我问孩子你们发现磁力片的奥秘了吗?孩子们和我说,爸爸妈妈告诉我说每块磁铁片两边住着南极和北极,南极靠着北极就会黏在一起,南极靠着南极就会互相不敢靠近。所以想让它们都粘上,需要转一转。孩子们在分享交流中大致了解了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这让我很惊讶,原来通过家园配合小班的孩子也可以学习科学小知识。

幼儿作为游戏的小主人,是讲述的主体,是经验分享的“专家”,也是有能力的“问题解决者”。教师应以儿童为本,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并给予幼儿充分表现和发展的机会,为幼儿的自我发展提供平台。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无为”。教师在游戏分享中更多起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幼儿在游戏中所获得的经验往往是零散的、个别的、未经筛选的,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幼儿梳理、筛选和取舍,必要时还需要教师调动家长、社区等各方面的力量为幼儿提供更多的经验支撑,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鹰架”。

总之,在我看来,游戏分享的内容只有来自幼儿,幼儿才会有更切身的体会,在分享中才会更有话可说、更有兴趣进行讨论、更有动力去探究……让我们一起加油,助力幼儿游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