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优势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7
/ 2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优势评价

李玉龙,姚秋丽(通讯作者),唐银发,欧阳欢欢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1

【摘要】目的 评价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使用全成护理的应用优势。方法 回顾性选择我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接受治疗的急诊危重患者中的112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平均分为基础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全程护理),各56例,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成功率为96.43%、护理满意度为94.64%,基础组的成功率为82.14%、护理满意度为8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抢救急诊危重患者过程中,使用全程护理的方式,可以显著提升抢救成功率,并且更好地维护患者生命安全,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适合应用在临床治疗之中。

【关键词】全程护理;护理满意度;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应用优势

急诊科室是危重病人最为集中的一个地方,其中大部分患者有存在病情复杂和病种多的特点,这使得急诊科室变为管理任务和抢救任务最为繁重的科室。总的来说,急诊室的工作是对医院总体工作的一种缩影,直接体现了医院的急救医疗水平和人员素质以及护理工作质量等内容。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更好的保障危重患者的抢救效果,需要抢救措施与护理措施的共同实施。但是常规的护理措施,难以实现保障患者抢救效果的目标[1]。因此,就要把全成护理应用其中,提升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抢救效果。本实验对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优势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回顾性选择我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接受治疗的急诊危重患者中的112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平均分为基础组和实验组,各56例。实验组患者年龄30~76岁,平均(53.41±0.84)岁;危重病症类型:心血管22例,脑血管17例,呼吸系统13,其他类型4例;基础组患者年龄31~77岁,平均(54.36±0.61)岁;危重病症类型:心血管20例,脑血管18例,呼吸系统12,其他类型6例;经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基础组

使用常规护理方式。为患者提供常规的急救流程与护理措施。

1.2.2实验组

使用全程护理方式。采用全程护理的方式,具体流程如下:①和120急救中线建立实时的网络联系。在急救现场具备救护条件,要借助电话的方式落实实时通讯联系的要求,实时掌握车辆情况。在急救车到达现场之后,要及时向医院传递患者的性别和年龄以及症状,还有姓名等信息,为医院急诊科室准备急救所需的药物和仪器设备等提供助力。同时通知相关科室医生提前做好准备。②快速分诊。在该岗位上要安排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担任,保障其在收到患者信息之后,可以以最短时间安排抢救床和氧气以及专用推车等设备,为患者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在患者到医院之后,要及时快速且准确地为患者评估病情,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为患者安排相应的抢救室。③急救干预方面。护士要和主治医师进行沟通,辅助急救工作,促使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处于准确和快速以及有效的状态,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这时急救护理人员要以维持患者呼吸的通畅度为首要任务,为患者提供吸氧护理。同时建立静脉通路,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为患者提供救救药物,确认药物的安全性以及及时性,做好抢救记录。④开展全程陪同和护理。要就护士要做好随时去抢救的准备,保障氧气瓶和呼吸囊以及气管插管喉镜,还有急救药品等处于准备良好的状态。在转移急诊危重患者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全程陪同,与科室交接时实现无缝交接的要求。在完成上述工作内容后,要签字确认。

1.3 观察指标

1.3.1 抢救成功率

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进行对比,其中抢救成功表现为:使用急诊抢救脱险标准进行评价,抢救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可以实现安全转运的要求。抢救成功率=成功例数/总例数×100%[2]

1.3.2护理满意度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分和对比。满分10分。按照非常满意和满意以及不满意的标准进行划分,其非常满意:>8分;满意:<8分,>6分;不满意:<6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0软件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抢救成功率

对比两组的抢救成功率,发现实验组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表1 两组抢救成功率的比较(n,%)

组别

n

抢救成功

抢救不成功

成功率

实验组

56

54

2

96.43

基础组

56

46

10

82.14

x2

5.973

P

0.015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

经比较,实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基础组,差异显著(P<0.05),详情如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组别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实验组

56

38

15

3

94.64

基础组

56

31

14

11

80.36

x2

5.225

P

0.022

3 讨论

急诊科室存在的意义就是对危重和危急等患者进行抢救,一旦抢救护理措施应用不及时,会直接促使患者出现错失抢救最佳时机的现象,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保障急诊科室抢救患者的效果,就要重视抢救措施和护理措施的共同使用。然而在一般情况下,急诊科室为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就是常规步骤,难以帮助医院了解患者情况,致使危重患者在抢救的过程中,效率较低,难以提升抢救成功率(82.14%),而且降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0.36%),甚至容易导致医患纠纷的出现,不利于医院的发展和国民身心健康的保证。

因此,就要重视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医院,借助结合120急救中心建立网络交流的方式,为患者提供绿色抢救通道。同时提升分诊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增加患者抢救成功的概率[4]。此外,要重视抢救护理措施的应用,保障主治医生抢救工作的效果。最后,做好全程陪护的工作,准备相应的急救药品和设备,提升急救的质量。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维护患者生命安全,减少危重病症对于患者生命安全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验认为,在抢救急诊危重患者的过程中,使用全程护理的方式,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6.43%)和护理满意度(94.64%),更好地维护患者生命安全。因此,这种护理方式值得应用在临床之中。

参考文献:

[1]刘丹. 全程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观察[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3):290-291.

[2]苏慧娜.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2):1639-1641.

[3]杨周阳. 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全程护理的应用与护理效果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230-231.

[4]张明云,赵俊霞.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1):285-286.

通讯作者简介:姚秋丽(1990-),土家族,女,湖南张家界人,本科,护师,研究方向为急救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