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改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个性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改善分析

井薇 ,刘艳

西安大兴医院   康复医学科/肿瘤/血液科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个性化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掷币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脑血管科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个性化康复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QLQ)评分、认知功能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QLQ评分、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康复护理更有利于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认知功能的康复。

【关键词】脑卒中;个性化护理;认知功能;生活质量

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脑血管疾病,药物治疗虽然能够挽救部分濒临死亡的脑细胞,但治疗后仍有肢体瘫痪、语言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是等一系列后遗症[1],鉴于此,本研究根据其常见后遗症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予以个性化康复护理,旨在分析其对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掷币法将其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50~70岁,平均(61.53±6.59)岁;病程2~4个月,平均(2.86±0.79)个月;基础疾病:其中糖尿病11例,高血压17例,高血脂15例。研究组35例,男15例,女20例;年龄47~65岁,平均(60.48±7.61)岁;病程1~5个月,平均(3.08±0.62)个月;基础疾病:其中糖尿病13例,高血压18例,高血脂12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降压、控糖、调脂、营养神经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护理内容主要是脑卒中健康宣教、用药指导、日常注意事项等。研究组患者接受个性化康复护理干预,包括(1)情绪护理: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及时向患者讲解脑卒中相关健康知识,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治疗效果、疾病预后,减少患者恐惧心理,协助患者树立信心。(2)肢体功能康复训练:针对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定时翻身,变更体位,避免局部肢体受压,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训练,先进行粗大运动训练,如握拳、伸臂等,然后进行精细运动训练,如用筷子夹花生米等,待病情好转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恢复患者肢体功能。(3)认知功能训练:针对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人员应嘱咐家属多与患者交流,激发患者说话兴趣,耐心倾听患者讲话,可以通过制作大字卡来锻炼患者语言能力,由字到句,循序渐进,以提高患者思维能力和记忆力,鼓励患者多与家属、朋友聊天,回忆以往的乐事,提高患者说话积极性,锻炼其语言能力,另外定期将脑卒中患者聚集到一起,互相交流治疗过程,分享康复经验。

1.3 观察指标

(1)采用生存质量核心量表(QLQ)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范围为0~100分,包括生活质量、社会功能、情绪功能、生命活力等4项,患者得分越低提示生活质量水平越低。(2)采用简明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该量表共包括定向力(10分)、记忆力(3分)、计算力(5分)、回忆能力(3分)、语言能力(9分)等5个方面,得分越高提示患者认知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分析,性别、基础疾病比例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病程、QLQ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QLQ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方面QLQ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QLQ评分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QLQ评分对比  (x±s,分)

组别

n

生活质量

社会功能

情绪功能

生命活力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5

60.86±5.69

65.57±7.44

61.02±6.03

66.68±7.35

61.53±6.30

65.29±7.11

61.45±6.22

67.82±7.15

研究组

35

61.08±5.51

69.78±8.39

60.90±6.18

71.56±7.82

61.44±6.35

70.72±7.76

61.39±6.10

72.69±7.75

t

0.5637

4.1260

0.6008

4.5203

0.6512

5.0301

0.6170

5.1953

P

0.6104

0.0311

0.5982

0.0206

0.6378

0.0000

0.5894

0.0000

2.2 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MMSE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组间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MMSE评分对比(x±s,分)

组别

n

定向力

记忆力

计算力

回忆能力

语言能力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5

4.05±0.48

6.03±0.65

0.82±0.19

1.45±0.36

1.75±0.29

3.04±0.45

0.59±0.11

1.50±0.29

4.57±0.84

6.62±1.05

研究组

35

4.26±0.32

7.29±0.78

0.77±0.22

1.81±0.49

1.58±0.48

4.11±0.70

0.52±0.07

1.89±0.40

4.68±0.76

7.57±1.59

t

0.8012

4.6819

0.4361

3.5966

0.4435

4.0507

0.8130

3.7105

0.7955

5.4388

P

0.5781

0.0000

0.3910

0.0256

0.4211

0.0182

0.7209

0.0160

0.6063

0.0000

3 讨论

肢体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是急性脑卒中常见后遗症,如何能够减少该类后遗症的发生是目前临床康复护理工作的重点[2]。脑卒中患者由于大脑血氧缺乏,致使脑细胞凋亡,神经功能缺损,从而影响患者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记忆能力等,造成一系列后遗症的发生[3]。鉴于此,本研究根据不同后遗症患者采取个性化康复护理,如针对肢体功能障碍者,采取一定肢体训练,包括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通过循序渐进的肢体训练来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针对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取相应语言功能训练、记忆能力训练和思维训练,从而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另外患者由于突然发病,缺乏心理准备,故对疾病、对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充满困惑,加之对病房环境陌生,会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因此,对患者进行情绪护理,通过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解除患者内心困惑,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QLQ评分高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由此表明,个性化康复护理更利于患者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向珊.针灸联合个性化运动康复处方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自发性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6):699-702.

[2]薛倩.个性化情志护理应用于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6):849-852.

[3]李国平.个性化叙事护理联合渐进性健康宣教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2,29(3):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