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循证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影响

杨津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天津市 300041

摘要:目的针对外科手术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将2018年10至2019年10月我院就诊的外科手术全身麻醉患者11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5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观察患者苏醒期的躁动原因及发生躁动的几率。结果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包括:切口疼痛、手术时间较长、引流管路。研究组发生躁动的几率2例(3.64%),明显低于常规组10例(18.18%),(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明显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预防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关键词:循证护理;麻醉苏醒期;躁动

引言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且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会使患者产生一定程度的应激反应,如情绪低落、出血、感染等,导致手术效果受到影响。因此,对于手术患者来说,积极探索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十分重要。循证护理是一种基于整体护理的护理模式,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结合临床经验与专业知识,制定合理、科学的护理措施,以此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应激反应,进一步加快患者病情康复。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手术患者110例为对象,探讨循证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就诊的外科手术全身麻醉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5例。常规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20~74岁,平均(57.25±8.17)岁;研究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20~78岁,平均(57.84±8.53)岁。两组可比,(P>0.05)。纳入标准:(1)资料完全;(2)存在手术指征;(3)术后配合调查和研究。排除标准:(1)资料不全;(2)难以配合治疗;(3)存在手术禁忌症。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①组建护理小组:由护士长组建护理小组,向组内成员讲解护理措施及相关注意事项。同时,对患者情况进行密切评估,如病情、身体状况等,制定合理、科学的护理方案。②心理疏导:因为患者缺乏对疾病、手术等知识的了解,加之担忧手术效果,使得患者易出现负面情绪,心理压力增大,从而影响手术效果,因此,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沟通,认真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消除患者顾虑,增强患者信心,提高患者配合依从性。③术前护理:在手术前,叮嘱患者禁食6h,禁饮4h,并指导患者口服安定,稳定患者情绪。同时,对手术室温度与湿度进行严格控制,给予患者充分的安抚与鼓励,纠正患者消极态度,确保手术有序进行。④术中加强保温护理:合理调节手术室温度,使之维持在22~24℃,除常规以棉被、脚套等对患者身体进行保暖之外,加用循环水变温毯,维持恒温38~40℃,术中输液与冲洗液均预先以恒温箱加热,避免热量过度散失,术程内动态监测患者体温,使之维持在36℃以上。⑤术后护理:在手术结束后,及时清理皮肤上残留的血迹、消毒液等污渍,并为患者穿好衣物,盖好被褥,将患者安全转移回病房,取患者舒适、恰当体位。同时,对患者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及时输液,说明术后相关注意事项。⑥麻苏醒期:患者去枕平卧,保持床单元平整,妥善固定管路,约束带松紧适宜,确保患者舒适。同时合理调整患者体位,无自主呼吸时可将手术床头抬高约30°,然后停止供氧约30s,重复动作至自主呼吸建立后,快速将患者头部降低回原位,以此调节血流分布,减少功能残气量,促进麻醉药物呼出体外,促进早期苏醒。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苏醒期的躁动原因及发生躁动的几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

具体包括:切口疼痛、手术时间较长、引流管路等。其中,切口疼痛引发躁动的原因占比较大,达到33例(30.00%);手术时间较长占比29例(26.36%);引流管路原因占比29例(26.36%);低血压、缺氧、咽喉不适及气管插管占比19例(17.27%)。

2.2对比两组发生躁动的几率

研究组发生躁动的几率2例(3.64%),明显低于常规组10例(18.18%),P<0.05。

3讨论

加强手术室有效护理措施的实施,对于确保患者的手术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循证护理是一种系统、全面的护理方式,能够根据临床实际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在循证护理中,通过护理小组的建立,能够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充分评估患者情绪状态,给予针对性疏导与鼓励,以此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配合依从性;同时,通过术前护理与术后护理的实施,能够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向患者进行手术知识普及,提高患者认知,进一步消除患者顾虑,保证手术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的手术效果;此外,通过相关护理措施的落实,能够有效满足患者的各项需求,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从而及时发现患者异常情况,给予对症、有效的处理,以此巩固手术效果,提高患者预后。手术室应用循证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者麻醉苏醒期血压与心率,还可以减少躁动的发生。临床研究已经证实,术前过度紧张会增加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紧张程度与躁动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护理加强了对患者的术前访视,采取多手段平稳患者情绪状态,有助于减少术后应激反应。另外,低温以及围术期身体不适也会引起患者苏醒期躁动,通过术中加强保温、合理安置患者体位、保持床单元平整、妥善固定管路等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预防和减少苏醒期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另外,预先向患者讲解留置导尿管相关情况,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也可以帮助减少患者术后因身体不适而出现恐慌,进而发生躁动。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干预后尿路刺激反应与躁动发生率均明显降低,与文献报道结论相符,肯定了护理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可明显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预防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党炳文,霍建臻,惠勇,霍鹏伟.多措施改善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35):105-106+111.

[2]李润,王琼,张英.护理干预措施在手术室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9):292-293.

[3]袁翠华,徐宝.手术室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01):134.

[4]孙晓红.循证护理在减少患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17):2644-2646.

[5]陶宗蓉,陶莲德,陈正琼.循证护理对肿瘤患者手术麻醉苏醒期躁动程度和心率及血压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25(04):505-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