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早期肺康复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3

针灸联合早期肺康复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徐品贤,黄华田,覃金兰,覃碧琼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21

【摘要】: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和危重患者呼吸支持最为有效手段。机械通气是在呼吸机的帮助下维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氧合、防止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为使机体有可能度过基础疾病所致的呼吸功能衰竭,为治疗基础疾病创造条件。机械通气患者由于ICU获得性衰弱等原因容易出现呼吸机依赖,造成脱机拔管困难。早期肺康复能促进肺泡打开、利于痰液引流、提高呼吸肌活动度等,促进停机拔管。常用的康复方法有:气道廓清技术、咳嗽、吞咽、呼吸综合训练、局部呼吸训练、深呼吸训练等。而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针灸结合早期肺康复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具有协同促进作用。

【关键词】:针灸;早期肺康复;机械通气;研究进展

前言

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和危重患者呼吸支持最为有效手段。机械通气是在呼吸机的帮助下维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氧合、防止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为使机体有可能度过基础疾病所致的呼吸功能衰竭,为治疗基础疾病创造条件。机械通气是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1-2]。机械通气适用于脑部外伤、感染、脑血管意外及中毒等所致中枢性呼吸衰竭;支气管、肺部疾患所致周围性呼吸衰竭;呼吸肌无力或麻痹状态;胸部外伤或肺部等。机械通气患者由于ICU获得性衰弱等原因容易出现呼吸机依赖,造成脱机拔管困难。早期肺康复能促进肺泡打开、利于痰液引流、提高呼吸肌活动度等,达到改善通气作用,促进停机拔管。而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3-4]。针灸结合早期肺康复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具有协同促进作用。随着医学的发展,康复已经成为医学中一个重要分支,西方国家的康复医学的发展基本成熟,我国的康复医学起步相对于西方较晚,从而使得人们对康复的认识较少。其实临床上的治疗能挽救危重患者的生命,但患者后期生活质量却得不到改善,所以说患者早期康复很重要[5-6]。不早期介入康复,易导致偏瘫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加重,从而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加家庭负担。康复的目的其实就是最大限度的恢复或改善患者的功能,使其回归家庭,回归社会[7-8]。早期肺康复对机械通气患者有着重要的作用,能促进患者尽快的脱机和拔管、减少ICU的住院时间等。针灸联合早期肺康复能起到更好的协调作用等。

1.早期肺康复

1.1什么是早期肺康复

早期康复是指病人在患病后,当其进入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各系统症状不再恶化的阶段后24-48小时后即可进行功能的康复干预。临床医学针对的是疾病本身,目的在于祛除病因、逆转病理或病理生理异常[9-10]。而康复医学直接面对的是功能障碍,强调积极主动的功能训练,而且在生理功能无法恢复的情况下,强调采用替代的途径,增强患者的适应能力,并逐渐恢复实际运动能力。早期肺康复主要是通过对周围肌肉力量进行训练改善,从而使得患者提高呼吸肌肉的力量,进一步稳定其肺部状态,控制肺部病征的进一步变化,达到改善肺功能的目的[11-12]

1.2早期肺康复介入的时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机械通气患者干预的模式越发丰富。据资料显示:将早期肺康复干预模式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该干预模式是安全有效的,但是对于早期肺康复的起始时间没有统一的标准。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通常以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各系统症状不再恶化时介入。具体为:当患者心率>每分钟40次或<每分钟120次;收缩压≥90或≤180mmHg,与舒张压≤110mmHg,平均动脉压≥60mmHg或≤100mmHg;呼吸频率≤每分钟35次;血氧饱和度≥90%,机械通气吸入氧气浓度≤60%,呼吸末正压≤10cmH2O或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0.1ug/kg/min时,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介入[13-14]。出现特殊情况时,如特殊体质的患者,应根据患者当时的具体身体情况而定。对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的患者,逐步过度为每天进行适当的离床、坐位、站位、躯干控制以及移动、耐力等方面的训练。训练量以及训练内容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如:常规机械通气的患者在第1-2天开始进行各项康复治疗,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争取在24小时之内循序渐进的实施,使患者由被动运动逐步转换为主动运动,将离床运动制定为最终目标。针灸以及肺康复治疗制定为每天各1次,每次20-30min,常规治疗5天后使患者休息2天。其余时间由相关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活动训练2-3次,每次20-30min。在干预期间需密切注意患者的状况,出现异常及时停止,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干预[15-16]

1.3康复暂停时机

当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较为明显的波动,有可能使得患者病情出现进一步加重,危及生命的时候,应暂停康复。同时当患者出现:拒绝进行活动,存在较多的不良预后因素,患者本身在康复过程中出现:胸部闷痛、气急、眩晕、恶心乏力等症状时,或出现骨折等意外情况时,同样应当对其暂停康复操作

[17]

2.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康复的意义

对患者采用恰当的机械通气能够显著改善其肺部换气功能,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心脏负荷,但与此同时机械通气同样会为患者带来相应的不良反应,例如:神经肌肉无力,同时机械通气也是创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采用机械通气时间长的患者易出现感染等情况,由于运动减少、糖皮质激素、神经肌肉阻滞剂等会使得ICU获得性衰弱的发生,进而使得其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严重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8]。在董泽华[19]等人的早期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研究中显示:对30例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并未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只存在1例患者在站立的过程中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在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干预后,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患者ICU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有明显的缩短。因此,可得出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是安全有效的,可显著缩短患者的ICU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同时有相关研究表明: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吸气肌力量,改善肺部功能,提高脱机成功率,同时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研究通过对400例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干预,研究结果显示:早期肺康复干预后,恰当的运动训练能够帮助患者有效避免肌肉肥大与无力症状的出现,预防关节僵化,缓解机械通气对呼吸肌造成的伤害,增强膈肌力量[20]

3.早期康复的技术

3.1早期肺康复手段包括:气道廓清技术、咳嗽、吞咽、呼吸综合训练、局部呼吸训练、深呼吸训练、胸部轮廓放松训练以及针灸治疗等。重症患者的康复训练,包括:体位的摆放、床上主动与被动运动的训练;床边训练;四肢关节活动度训练、下肢被动训练;躯干稳定训练;肌肉耐力训练;ADL训练等。活动与运动治疗的原则:简单、安全、有效;注意主动性、舒适性、趣味性,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做到运动形式的多样化,将适当的力量训练与ADL训练项结合。

3.2气道廓清技术:包括呼吸技术(自主呼吸循环技术、自主引流、舌咽训练);手动技术(体位引流、叩拍、振动以及压迫);机械装置(呼气正压、震荡呼气正压、高频胸壁压迫、肺内叩击通气、机械辅助咳嗽)。使痰液松动,有利于痰液清除,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和减少肺炎的发生。

3.3咳嗽、吞咽、呼吸综合训练:降低感染的发生。呼吸再训练:通过呼吸模式纠正以及呼吸肌训练,重建正常的呼吸模式,增强其呼吸肌功能,从而改善肺部通气情况,降低呼吸困难的症状,提升肺部功能。

3.4局部呼吸训练:避免患者某些区域出现换气不足,对肺部特定的区域进行扩张训练。抗阻呼吸训练:根据患者情况在呼吸时适当的增加阻力,包括缩唇呼吸,发音联系、唱歌等。腹式呼吸训练:将手掌放置于膈肌体表投影位置,利用感觉以及主动提示,感知呼吸的节奏。

3.5深呼吸训练:经鼻部深吸气,屏气3-6秒,通过嘴部呼气,从而增加肺容量,使得胸部得到充分扩张。

3.6胸部轮廓放松训练:伸展胸大肌、活动胸廓以及肌肉;特定运动:活动单侧胸壁、上胸部以及肩部等。目的为提升患者胸廓皮肤、肌肉伸展性、降低痉挛,维持胸廓的活动性、柔和性,同时缓解肌肉紧张,降低疼痛感。

3.7呼吸肌训练处方:训练强度:最大吸气压或最大呼气压的30%-60%之间,于每个周期递增,呼气肌更低。训练时间:根据患者时机情况而定;训练频率:每天1-2组,训练时长为20-30min,每周3-5次,避免出现过度疲劳等现象。

3.8肺康复针灸治疗:交叉电项针:促进咳嗽反射重塑和呼吸功能的恢复。头针+体针:补肺健脾,化痰醒脑开窍,调节脏腑,经络气血运行。取患者少商穴、商阳穴,进行左右交替的点刺放血,每2日1次取患者定喘穴、膻中穴、太渊穴、气海穴、进行针刺。每日1次实际情况根据患者具体身体状况而定。

4.如何落实早期康复

4.1提高相关医护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成立专业的康复团队,团队由:ICU专科医生、物理治疗师、心肺康复治疗师、护士、营养师等相关成员构成,选取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团队队长,参与护理前集中对小组内的人员进行培训、完善康复措施,规范康复流程,深入优化团队内成员的技术水平与综合素质,整体提升康复小组的质量。在培训过程中,讲解早期肺康复的相关知识以及其具有的深远意义,使其充分认识到早期肺康复的重要性,全面提升相关医护人员的责任感,为其建立良好的心态,保证其具有积极的态度,主动投身于早期肺康复的工作之中。督促各科室、学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良好的合作模式,通力合作,不断根据患者状况而优化相应的康复措施,过程中,以患者状况以及早期肺康复训练为主导,加强对于患者康复训练的监督与督促,尽快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同时加强对于相关医护人员的监督,确保每个训练内容必须按照计划落实到位,保障患者早期肺康复干预的质量。

4.2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

一般情况下,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情都较为严重,由于疾病长时间为其带来的困扰,使其生活质量不断下降,其内心通常会出现消极、失望甚至抑郁的负面情绪。在对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单纯的为其制定康复计划或督促其配合训练,同时应当予以其适当的心理引导,通过心理引导使其感受到相关医护人员对其的关怀,进一步消除其内心的负面心理因素。使其真正明白配合康复训练的意义。同时可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在整个康复过程中,恰当的予以患者鼓励,协助医护人员为其建立正确的心态,从而提升其恢复质量以及效率。

参考文献

[1]卢娇,梁国鹏,王波,金晓东.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肺康复研究进展[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21,20(11):831-836.

[2]潘爱红,张剑剑,李业桂,黄秀平,吴旭峰.早期肺康复管理模式在机械通气老年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20):2776-2780.

[3]崔建建.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肺功能康复研究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02):52-54.

[4]薛武鹏,武文静,陈家琦,张珊.床上踏步训练机在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肺康复活动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32):2497-2500.

[5]高素梅.虎潜丸联合针灸治疗机械通气病人ICU获得性衰弱的临床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21,35(21):3902-3905.

[6]艾庆岩,姜艳,刘永振.中药联合针灸辅助治疗应用于呼吸机依赖患者的临床研究[J].微创医学,2021,16(04):471-474.

[7]李俊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期间早期肺康复的效果评价[D].吉林大学,2021.

[8]韩亮,尚清.针灸联合肺功能康复早期介入对机械通气脑炎患儿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医学报,2021,36(05):1106-1110.

[9]杨艳,夏广惠,荣芸.ICU专科护士主导的早期肺康复方案在机械通气AE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医学,2021,49(02):186-192.

[10]赵刚,施雁,姜金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无创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肺康复护理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01):44-47.

[11]徐诚,成颜琦,唐凌,李少滨,吴银根,方泓.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肺康复策略[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0,54(05):24-27.

[12]梁艳东,赵丽芸,何伟枫,黄小文,叶远芳.早期肺康复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05):65-67+70.

[13]汤玉蓉,何杰英,彭巧妮,张碧妍,曾峰,刘峰,廖小雯.早期肺康复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中介入时机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20):157-160.

[14]蔺勇,周卫星,赵晓欢,赵桂珑.脊髓损伤早期康复治疗介入时机与疗效关系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53):37+40.

[15]刘江波.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不同介入时机的临床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0):76+78.

[16]高震,毛少文,黄川.综合康复早期介入时机对产伤性臂丛神经损伤疗效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03):521-523.

[17]孙烯辉,杨丽,黄德斌,张桂宁,李琳,廖婷婷,邱丽燕,巫雪花.机械通气患者胸部物理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J].护理学报,2019,26(17):31-36.

[18]吴晶,田宇红,李盼盼,孟激光.早期肺康复训练在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临床意义[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22,15(01):42-46.

[19]董泽华,于帮旭,孙运波,方巍,李蕾.早期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的患者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10):1153-1156.

[20]王来,周庆明,吕亚欣,苏自亲.早期计划康复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肌力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33):3738-3741.

该课题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局自筹经费科研课题,合同编号:GZZC201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