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切除空气填充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临床预后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玻璃体切除空气填充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临床预后观察

高建峰 ,周玮

江苏淮安  淮安曙光医院  223200

摘要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空气填充术对于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方法:选取患者60例(视网膜脱离)纳入研究,这些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切除空气填充术治疗方案,术后随访半年时间,统计预后疗效。结果:术后第1天玻璃体腔空气存留量为70%-80%,术后3-4天空气在玻璃体腔吸收至50%,术后9-10天玻璃体腔气体吸收完全。在进行末次随访时,患眼视网膜达到了100.00%的复位率。结论:对于视网膜脱离患者采取玻璃体切除空气填充术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成效,术后视力状态恢复效果较佳,并且有较高的视网膜复位率。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空气填充术视网膜脱离预后效果

目前患有视网膜脱离疾病的人群较多,直接的影响就是降低患者视力,如果治疗不及时、治疗方法不当,甚至有失明的风险[1]。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治疗途径就是手术,其中近些年来广受欢迎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案就是玻璃体切除术。在采取此术式过程中,视网膜裂孔进行气体填充,利用玻璃体腔液体进入视网膜裂孔的过程,避免视网膜贴复,而且气体填充的优势就是不用再次手术将硅油取出,因而明显的缩短患者的俯卧位时间。本研究进行分析玻璃体切除空气填充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预后成效,报告如下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患者全部属于视网膜脱离的患者,一共有60例被选入,时间为2021年1月-12月期间。所有的患者具备完善的临床病历资料,并明确诊断为视网膜脱离,范围不超过8点和4点的上方裂孔。排除既往行视网膜玻璃体术者、视网膜裂孔巨大者。患者中包括32例男性患者以及28例女性患者,年龄(56.97±1.20)岁,单一裂孔、多发裂孔、黄斑裂孔分别具有26例、13例、21例。

1.2方法

    术前展开常规的检查工作,即眼压、最佳矫正视力、间接检眼镜、眼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裂隙灯显微镜、相干光断层扫描、眼底彩色照相等,科学、严格、综合的判断患者病情。手术期间,运用非接触广角全视网膜镜,在进行玻璃体切割过程中,切除的操作是由睫状体平坦部入路。将后极部及中轴部玻璃体进行切除处理,脱离玻璃体后,彻底的清除基底部玻璃体。运用激光封闭的方式,处理视网膜裂孔、变性区。患者存在黄斑裂孔累及的情况下,需要将内界膜进行剥除。之后以气液体交换的模式,充分的排空视网膜下液,进行无菌空气的填充。手术以后,将空气灌注拔除,促使切口自行的闭合,如有漏气伤口问题,处理的方式就是8-0可吸收线缝合,直到眼压正常。术后指导患者保持正面朝下的体位,直到气体吸收到三分之一[2]。术后,采取非甾体抗炎药滴眼14天时间。

1.3观察指标

    术后进行随访半年时间,了解患者的眼压、气体吸收、视网膜复位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1.4统计学方法

处理本研究中数据的软件是采取SPSS22.0统计学软件。(±s)、[n(%)]体现数据,前者表达的是计量资料,运用t值检验,后者表达的是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具备统计学价值的标准就是验算以后p<0.05。

2结果

在眼压方面:术前,患者的眼压为(13.90±2.52)mmHg,术后末次随访时,记录的眼压是(16.40±3.28)mmHg,术后的眼压明显的高于术前,p<0.05,t=5.59。

在视力状态方面:术前,患者视力为(0.76±0.18),术后末次随访时为(1.30±0.29),术后明显的优于术前,p<0.05,t=6.30。

在气体吸收和视网膜复位情况方面:术后第1天,玻璃体腔空气存留量是70%-80%;术后3-4天,空气在玻璃体腔吸收到50%;术后9-10天,玻璃体腔气体吸收完全。平均吸收的时间是(10.26±2.15)天。在进行末次随访时,60例患者已经完全的复位眼部,效果可靠,得到了100.00%的眼部复位率。

在并发症方面:术后有出现脉络膜脱离的患者2例(3.33%),遵医嘱服用糖皮质激素以后得以消退。没有眼内炎、脉络膜上腔出血等并发症者。

3讨论

视网膜脱离严重的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空气是一种典型的玻璃体腔填充物,可以作为有效的治疗方式。针对视网膜脱离患者而言,运用玻璃体切除空气填充术的模式,可以在视网膜裂孔愈合贴复期间,将玻璃体腔液体短暂时间的分隔开,以气体表面张力,有效的闭合裂孔,进而促使视网膜具有较好的贴复效果。而且实施的惰性气体半衰期越长,就会获得更理想的填充作用。研究发现[3],术后患者应该在三到五天时面向下体位姿势,如果不能保持此体位,就会增加气体长期集中于晶状体后囊的几率,由此导致白内障问题。

另外,视网膜脱离患者采取玻璃体切除空气填充术期间,需要严格的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应该全面的清理干净视网膜变形区域及周围的玻璃体,仔细的检查了解患眼视网膜处裂孔状态等,有效的防止术后并发症[4-5]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落实玻璃体切除空气填充术治疗后,获得较佳的患眼视网膜复位效果以及视力情况等,充分说明这种模式的治疗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玻璃体切除空气填充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案,可以改善患者的术后眼压、视力,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陈岱瑜,胡一骏,方莹,林展杰,吴冠蓉,郑淳文,孔惠谦,余洪华. 吊顶灯辅助的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空气填充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J]. 中华眼底病杂志,2022,38(04):313-315.

[2]庄京京,贺永宁,罗玮. 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高度近视合并非黄斑孔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J]. 眼科,2021,30(06):459-464.

[3]张更华. 玻璃体切除空气填充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应用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0):64-66.

[4]王敬娜. 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1,33(09):47-49.

[5]赵剑. 玻璃体切除空气填充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临床预后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05):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