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与CT在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效果评价方面的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4

18F-FDG PET-CT与CT在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效果评价方面的对比研究

李金玲,陈旭,李佳铁,盛欣

黑龙江省北大荒集团总医院核医学科 黑龙江 哈尔滨150088

摘要目的 应用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与CT评价进行对比。方法 选取60例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前后患者的PET-CT图像资料,进行分析,测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SUVmax),比较其免疫治疗前后的变化,评估患者免疫治疗的效果,与CT评价进行对比。结果 60例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后,PET-CT肺部病灶SUVmax降低30例,SUVmax无变化6例,SUVmax升高24例;CT评价病灶体积缩小24例,病灶体积无变化6例,病灶体积增大30例。其中3例病灶体积无变化,但是PET显示病灶代谢减低,3例病灶体积增大,但是PET显示病灶代谢减低。结论  PET-CT可以对肺癌免疫治疗的效果进行很好的评价,对病灶代谢情况(即SUVmax变化情况)进行评估,与CT常规评价方法相比,PET-CT对病灶变化的评价更加精准。

关键词】肺癌;免疫治疗;效果评价

A comparative study of 18F-FDG PET-CT and CT in the evaluation of immunotherapy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immunotherapy o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ith PET-CT and compare with CT. Methods PET-CT images of 60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before and after immunotherapy were analyzed to measure 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SUVmax) an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immunotherapy. Compared with CT evaluation. Results After immunotherapy in 60 cases of NSCLC, SUVmax was decreased in 30 cases, unchanged in 6 cases, and increased in 24 cases. CT evaluation showed that the lesion volume decreased in 24 cases, remained unchanged in 6 cases, and increased in 30 cases. In 3 cases, there was no change in lesion volume, but PET showed decreased lesion metabolism, and in 3 cases, the lesion volume increased, but PET showed decreased lesion metabolism. Conclusion PET-CT can effectively evaluate the effect of immunotherapy for lung cancer, and evaluate the metabolic status of lesions (i.e.the change of SUVmax).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CT evaluation method, PET-CT can evaluate the changes of lesions more accurately.

Key words 】 Lung cancer; Immunotherapy; Effect evaluation

肺癌是最常见的肿瘤,患病率高,死亡率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占肺癌的 80%~85%[1]临床上视具体病情采用手术、放疗、全身化疗、靶向治疗、热疗、中医中药等多种治疗方法,近年来,免疫治疗方法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因为免疫治疗疗程长,治疗效果不易评价,多数患者很难坚持治疗[2][3]。临床上确切需要一种好的方法来评价免疫治疗的疗效,为患者建立治疗信心,也为临床医师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临床通常使用CT技术来评价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效果。CT主要依据肺癌免疫治疗前后病灶的大小、形状、CT值等的变化来判断治疗效果。PET-CT可以从病灶的葡萄糖代谢水平即从分子水平上来判断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所以,PET-CT可以比CT更加精准的评价肺癌免疫治疗的效果。

本研究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比较18F-FDG PET-CT和CT两种影像技术对患者免疫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评价情况,为免疫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优化提供科学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行PET-CT检查的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治疗后的PET-CT影像资料60例,年龄42-82岁,平均年龄56.5岁,男38例,女2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18F-FDG PET-CT体部显像,并收集同期的CT结果。入选标准:①病理结果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其中腺癌42例;鳞癌18例;②患者均接受免疫治疗。

1.2评估方法

1.2仪器与检查方法 患者均采用德国SIEMENS Biography 16 PET-CT扫描仪扫描,PET每个床位扫描时间为3分钟,根据身高共采集6-7个床位;同机CT扫描参数为螺旋CT扫描仪,管电压120KV,管电流100mAs,扫描层厚5mm ,层间距5mm。

患者检查前禁食禁水4-6小时,测量患者的身高和体重,根据患者体重注射示踪剂剂量,注射示踪剂剂量为0.12-0.15mCi/kg。检查前测量患者空腹血糖,并确保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对糖尿病患者及时控制血糖。注射药物后鼓励患者多饮水后排尿,以减轻膀胱生理性代谢较高对邻近盆腔组织器官的伪影影响,上机前嘱咐患者排空膀胱,然后饮水300-500ml以充盈胃腔。平静休息60分钟后进行PET-CT扫描,扫描范围为从颅顶部至双侧股骨上端。首先先进行CT扫描,然后分段进行相应部位PET扫描,采集结束后经后处理技术获得PET-CT融合图像及同机CT图像及PET图像。

1.3图像分析方法

由有经验的医师勾画出肺部病灶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工作站自动计算出病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同时记录病灶的SUVmax。并与其肺部CT图像进行比较。以治疗前及治疗后18F-FDG摄取最高的病灶作为靶病灶,勾画出ROI,工作站自动测量出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并分析治疗前后SUV变化情况。同时分析CT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对肺癌免疫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其PET-CT影像变化规律,计算肺部病灶治疗前后的SUVmax变化情况,与同期CT图像进行相应比较。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并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采用PET-CT评估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效果情况

测量肺部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比较及分析其免疫治疗前后SUVmax变化情况。

60例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前后均进行PET-CT扫描,结果为,肺部病灶SUVmax降低30例,SUVmax无变化6例,SUVmax升高24例;其中完全缓解(CR)6例,即非小细胞肺癌经过免疫治疗后,肺部病灶的SUVmax明显降低,且低于SUVmax2.5,部分缓解(PR)24例,即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前后肺部病灶代谢一定程度减低,但未低于SUVmax2.5;病情稳定(SD)6例,即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前后肺部病灶代谢大致相仿;病情进展(PD)24例,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前后肺部病灶代谢增高,高于治疗前肺部病灶SUVmax;总有效率(PR+CR)为50%,疾病控制率(PR+CR+SD)为60%。与同期CT比较,PET-CT更加精准及更早的评估治疗效果情况。经过统计学检验治疗前后肺部病灶SUVmax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采用同步CT评估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效果情况

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治疗后,CT评价病灶体积缩小24例,病灶体积无变化6例,病灶体积增大30例。其中3例病灶体积无变化,肺部致密影及肺不张依然存在,但是PET显示病灶代谢减低及消失,3例病灶体积增大,周围出现炎症,但是PET显示病灶代谢减低。与PET-CT评价非小细胞肺癌相比较,存在一定程度差异。

2.3 PET-CTCT评估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效果情况比较

经过统计学分析检验,治疗前后PET-CT评价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肺部病灶SUVmax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CT比较,PET-CT能够更早更精准的评估治疗效果。

9f89ba34ea76a6b342ae884292c096af292fd8b74e11b3ed7c7298589375d8

d33faf1e7619634c1e88498071aa4609545424515b7b9bf9f4bf997da058c4

图1,男,72岁,病理:右肺上叶肺腺癌,免疫治疗,治疗前PET-CT显示:右肺上叶代谢病灶大小约3.1x6.1cm,SUVmax17.8,CT显示:右肺上叶肿块伴远端炎症,肿块大小约3.2x6.2cm,免疫治疗12个月后PET-CT显示:右肺上叶代谢病灶消失,远端炎症消退,CT与其相仿。

79ffdcf6dffbf6035dc8566977d9096e42138c8ca92d4979a29cb74c18eab1

3f81b895e5289d3a71e90c2f6a2759181dcbde07fc069ca6f6d6c38073d2e9

图2,男,52岁,支气管镜示:左肺上叶鳞状细胞癌,免疫治疗,治疗前PET显示:左肺上叶病灶代谢范围大小约2.6cmx3.0cm,SUVmax11.6,CT显示:左肺上叶肿块伴部分肺不张,病灶大小约2.8cmx4.0cm,较PET-CT测量稍大;免疫治疗1年6个月后PET显示:左肺上叶代谢病灶消失,左肺上叶部分肺不张依然存在;CT显示:左肺上叶部分不张,无法判断病灶是否存活。

3讨论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发病率很高。近年来针对肺癌的免疫治疗方法,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不同患者对于免疫治疗的反应也有所不同,即使是相同分期的晚期肺癌患者,免疫治疗疗效也会差异很大[4][5]。另外,部分患者经免疫治疗后出现病情复发,不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6][7]。因此,对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价显得至关重要,科学及时准确的评价患者免疫治疗效果,可以为临床医师及时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避免不良反应,节约患者费用和时间[8][9]

18F-FDG 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为无创检查方法之一,既可以显示病灶的解剖结构,同时又可以反应病灶的葡萄糖代谢水平,在肿瘤的诊断、分期、评价疗效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10][11]。FDG是葡萄糖类似物,其与葡萄糖的代谢途径类似,可以被肿瘤组织和肿瘤相关的活化免疫细胞摄取。临床上通常测量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来反应肿瘤微环境对FDG的摄取情况[12]。对PD-L1表达患者进行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可以及时找出受益的患者,对患者能坚持积极治疗提供依据。

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在临床上对肺部肿瘤患者的应用比较广泛。也是评价肺部免疫治疗效果的常用方法。本研究中1例患者(图2),支气管镜病理证实为左肺上叶鳞状细胞癌,治疗前肺部CT显示为左肺上叶中心型肺癌伴远端部分肺不张,左肺上叶舌段支气管中断,CT平扫上很难区分肺部肿块与肺不张,后经PET-CT扫描,根据其代谢程度可以区分左肺上叶肿块及远端肺不张。经过免疫治疗后患者病灶消失,但是部分肺不张仍然存在,通过CT平扫很难判断其治疗效果,即不能确定病灶是否存在,经过PET-CT检查左肺上叶舌段病灶已经消失,左肺上叶舌段残存致密影为肺不张,未见异常代谢。后经过支气管镜检查证实肺部病灶已经消失,与PET-CT结果吻合。说明单纯根据CT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密度等方面评价肺部病灶的治疗效果,与实际结果相比,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临床通常应用CT检查来评价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效果。优点有:(1)比PET-CT检查费用经济便宜;(2)可多次重复检查及时对比;(3)密度分辨率高,图像清晰;缺点有:(1)很难区分肺部肿块及肺不张;肺炎性肿块及肺癌等;(2)很难判断病灶活性;(3)通常评价局部病灶,不能对体部整体病灶进行评价。

PET-CT优点有:(1)可以显示病灶的代谢情况,判断病灶的活性,敏感性强;(2)通常为体部显像,可以显示体部的绝大多数病灶,全面客观;(3)可以很好的区分肺部肿块和肺不张,肺炎性肿块及肺癌等;缺点有:(1)价格昂贵;(2)短期内重复性差。

CT的优点是价格经济便宜,重复性高,缺点是对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效果只能进行大致的评价,不够精确。CT是根据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前后病灶的大小、形态、密度等来判断肺癌免疫治疗效果,当患者免疫治疗前后出现肺炎、肺不张等情况时则很难确切判断其治疗效果。PET-CT是一种从分子水平上评价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前后效果的方法,可以根据病灶免疫治疗前后的葡萄糖代谢水平(SUVmax)的变化,来及时科学的评估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效果,和CT比较,更加精准。

参 考 文 献

[1]项凯丽,赵春雷,张佩佩等.18F-FDG PET/CT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的价值.实用肿瘤杂志,2021,2(05):135-140.

[2]郭美莹,于金明.智能影像组学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及放射性肺炎中的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20,6(9):1-182.

[3]Gorospe L,Pacios-Blanco RE,Garrido-López P.The importance of imaging studies in the assessment of response to immunotherapy in lung cancer[J].Arch Bronconeumol (Engl Ed),2020,56(6):380-389.

[4]李浩洋,王敬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进展,中国肺癌杂志,2021,24(2):131-140.

[5]任秀宝,吕欣阳,王扬.肺腺癌PET/CT代谢指标与免疫细胞标志物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20,4(8):351-358.

[6]吕欣阳,王杨等.肺腺癌PET/CT代谢指标与免疫细胞标志物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20,27(4):351-358.

[7]范馨,徐俊玲.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PD-L1表达的预测价值,郑州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20,3:1-50.

[8] 任秀宝,吴占波,潘娜等.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PET/CT SUVmax与免疫细胞亚群浸润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中国肿瘤临床,2019,3(5):112-117.

[9] 付立武.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D-L1蛋白表达与18F-FDG PET/CT显像特征的关系,临床肺科杂志,2019,1(1):107-110.

[10] 潘莹莹,周斐,周彩存.肺癌免疫治疗的前景与挑战,中国癌症杂志,2020,4(4):241-249.

[11] 宋宇飞,王成龙,张慧媛等.肺腺癌组织中PD-L1表达与18F-FDG摄取的相关性.肿瘤防治研究,2021,46(11):994-1002.

[12]马杰,曾瑄,张波.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新兴生物标志物:肿瘤突变负荷及相关研究进展,中华病理学杂志,2020,48(12):987-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