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特色农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研究——以蓬莱葡萄及葡萄酒产业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2
/ 2

推进特色农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研究——以蓬莱葡萄及葡萄酒产业为例

史立丽

蓬莱区委党校

摘要:2022年烟台市委提出“1+233”工作思路,明确提出“1+6”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目标,其中将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列入六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之一。新发展阶段,如何推进特色农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升烟台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在国内乃至国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是值得研究的一项急迫且重大课题。

关键词:特色农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1 蓬莱葡萄及葡萄酒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1.1 定位清晰,产业规划合理

有清晰的发展定位,政府部门研究出台了《蓬莱葡萄酒庄聚集区总体规划》,构建了滨海葡萄观光带和丘山山谷、南王山谷、平山河谷的“一带三谷”产业空间发展大格局,不断规范企业开发和建设行为,对产业空间内土地资源进行集中管控,对生态环境进行及时监督。

1.2 标准建设,产能转型升级

出台并实施了《蓬莱产区葡萄栽培管理规程》《蓬莱产区酿酒葡萄种植技术标准》等地方标准,目前有80%基地实现标准化葡萄种植。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和设备,逐年提升自身的实力,有效提升了企业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研发出具有产区标识和代表性的一系列特色葡萄酒产品。

1.3 培优扶小,政策支持到位

紧紧把握住“优质产区、特色葡园、精品酒庄、标准引领”发展思路,牵头扶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拓宽融资渠道、引入外部资金和技术,增加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实力,同时还在酒庄建设方面不断追求多元化、差异化,避免不必要的同质竞争。研发“蓬莱海岸葡萄酒”系列产品,打造蓬莱产区葡萄酒知名品牌。

1.4 培养人才,提升整体素质

与中国农大烟台分校等高等学府开展校企共建合作,开办了蓬莱葡萄酒学院,增设了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等相关专业。专门成立了“酿酒师”和“园艺师”协会,推动当地企业的重点人员共享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共克技术难关,还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蓬进行技术指导和交流沟通。

1.5 拓展链条,促进协调发展

优先引进葡萄酒相关配套企业进驻,从苗木培育、包装物料、设计开发、软木制品、橡木制品、物流运输产业链条逐一细化和完善,形成了以蓬莱为中心,半径100公里以内产业集聚地带。

2 蓬莱葡萄及葡萄酒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多因素制约产业原料自给

一是生产成本高。葡萄种植基地土地租金较高,加之高税负、高人工成本、高管理成本的影响,葡萄酒均价已超过10元/升。二是人力资源制约。基地存在管理人员学历不高、技术人员匮乏、从业人员老龄化的问题。三是企业自有基地不足。大部分企业葡萄酒生产对进口散装酒依赖性强。

2.2 多方面展现产业实力不强

一是纯灌装企业占比大。蓬莱60多家葡萄酒生产企业中,60%左右仅进行单纯灌装,不具备产品研发和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二是叫得响的品牌少。产区整体宣传、大营销格局打造措施还不到位。三是精品酒庄缺乏竞争力。葡萄酒庄投资大、运营成本高、回报期长,酒庄之间合作交流少,能够有效提升产区品牌形象的标杆酒庄相对缺乏。

2.3 多维度表明产业融合不够

一是产区优势未充分展现。未将培育发掘优势品种和产地风格的代表性产品与产区优势有机结合;文化推广、品牌宣传力度不够,企业不同程度存在重生产轻营销的现象。二是利润增长点挖掘不深。“走马观花”式体验多、沉浸式体验少,产销同质单一化问题普遍存在,企业间联动性不足,集群效应未充分发挥;酒庄综合能力建设与资本市场的联姻、与高利润环节结合度不高。三是产业链之间互动不足。种植、采酿、文旅等各产业链间存在条块式发展的局限性,关联整合能力不够,未充分形成叠加互动效益。

2.4 多层面显示产业带动力不足

一是鲜食葡萄经济效益不高。在产业化、组织化、精细化方面与酿酒葡萄尚有差距。二是农民享受发展成果不充分。多数农民在全产业链中仅参与种植、销售环节,农企对接不畅、农业生态、休闲文化价值等未充分开发。三是乡村产业链延伸不足。三产的开发多以酒庄为依托,在葡萄种植与生态开发、观光采摘、农事体验、主题民宿等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延伸不足。

2.5 多指标显示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差

一是自主出口企业少。蓬莱出口葡萄酒生产企业中以自有品牌自主出口的企业不足60%。二是国际市场占有率低。蓬莱葡萄酒虽然出口货值稳步增长,但年整体出口量仅在5万升左右。三是“走出去”步伐缓慢。蓬莱仅少数企业在国外筹建种植基地,而在海外收购酒庄、投资葡萄酒项目,利用国外资源和政策降低成本、绕开贸易壁垒方面尚处于空白。

3 推进葡萄及葡萄酒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3.1 以提高原料自给为保障,稳基础

一是加强扶持力度。增加对已建、新建葡萄园的补贴,稳定基地面积;加大对农技师的岗位工资补贴,推动种植管理与国际接轨。二是优化管理模式。推广智能化、标准化、机械化等种植管理模式和绿色防控技术,推进葡园改造提升和高标准建设,培育品种特、质量优、管理规范的标准生产园。三是发挥企业能动性。鼓励企业成为基地建设的主体,支持自建规模化高端原料基地、建立海外种植基地,增加和优化原料供应渠道,掌握原料质量的主动权。

3.2 以提升管理水平为重点,助发展

一是强化制度标准建设。打造产区及酒庄质量管理系统,实现种、采、酿、销全程质量可控可溯;从品种、产地、年份、感官等关键质量指标角度,建立散装酒、成品酒分级标准。二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扶大、扶优、扶强为原则,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在规范管理、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带动产区企业协同发展、蓄势储能。三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通过企校联合、国际交流,培养专业化、高学历化的产业人才队伍;加大海关、市场监管等部门的信息沟通与联合执法力度,保证健康市场氛围。

3.3 以集群化发展为动力,强产区

一是系统实施品牌塑造工程。全力打造经典品牌、积极培育新兴品牌,做大做强“蓬莱海岸葡萄酒”地理标志品牌,吸引更多企业聚集,形成联合品牌效应。二是全面实施产区推广。建立产区葡萄酒展示展销平台、葡萄酒官网和专业期刊,承办高端峰会、重大赛事,开展产区整体品牌和葡萄酒风格的推介和宣传,提升产区知名度。三是打造集散交易中心。建设仓储、物流、展示、经营及检验检测于一体的进出口葡萄酒集散中心,打造跨境电商和网上销售相结合的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吸引消费者前往、企业入驻。

3.4 以惠民生强产业为抓手,促融合

一是创新鲜食葡萄产销方式。推广鲜食葡萄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实施品种优良化、多元化;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吸引高水平企业参与市场流通,通过“农企对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发展。二是拓展“葡萄酒+”产业范围。通过葡萄酒+旅游、体育、文化“联合+整合+升级”发展,实现“卖产品、卖服务、卖文化”空间融通、内涵延伸、功能补充。三是提升富民乡村内在动力。在丘山、艾山一带打造葡萄沟、葡萄小镇,以葡萄长廊、农事体验、游览观光配套特色农家餐饮、农宅民宿,形成以鲜食葡萄展示、体验为依托的生态观光景区。

3.5 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创品牌

一是扶持鼓励企业出口。设立葡萄酒出口专项扶持资金,必要时对出口企业实行免息、贴息政策,鼓励葡萄酒生产企业提质创牌,进军国外高端市场。二是提升产区品牌影响力。以“政府主打产区品牌,企业主打产品品牌”为原则,放大瓏岱酒庄国际名庄效应,全面展示产区优势、塑造产区品牌形象;紧抓一带一路、RCEP发展机遇,持续扩大出口,提高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三是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加快推进技术贸易措施评议基地平台建设,持续跟踪、研究、解析国外葡萄酒技术性贸易措施,为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