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1
/ 2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研究

林泓弛,牟津瑶,刘广辉

大连长丰实业总公司

摘  要: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作为中国企业“名牌”,是企业产品研发和市场能力的集中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也象征着企业整体形象。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政策,重点分析企业发展现状,掌握得分点、失分点,形成改进建议及组织申报方案,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申报提供借鉴和奠定扎实基础,实现企业国家研发平台为“0”的重大突破。

关键词: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认定    改进建议

引言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政策是我国政府为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家技术中心作为我国政府确定的正式名称在我国普遍使用,对国民经济主要产业中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显著和具有导向作用的企业技术中心予以认定,并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以鼓励和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截止目前,全国已有1540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其中系统内工厂3家。为落实“建设一流的航空修理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着力从地方科研入手,大力开展创新平台建设,2015年首次获得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2017年先后通过了市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20182019年度获得“优秀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目前瞄准最高水准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以进一步夯实技术平台建设。

本文首先通过研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意义和目的,其次分析申报相关政策程序;然后按照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方法进行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自评,总结数据测算情况、得分点及失分点、存在问题;最后,对工厂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提出了改进建议及申报工作组织方案,为工厂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提供参考。

一、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意义和目的

(一)打造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研发平台

根据公司跻身航空修理第一阵营的企业愿景,若公司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升级为国家级,将大大促进公司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使公司拥有国内一流国家级研发平台,与企业发展相匹配,充分展现企业综合实力,提升工厂在系统内地位。

(二)找出工厂差距,提升企业基础工作

锁定企业组织绩效得分,根据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对企业基础工作进行评估,找出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技术研发情况、技术创新成果等方面差距,推动工厂建立符合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机制,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协调、运用资源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三)搭建对等的沟通合作平台,提高企业收益

通过建设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建立与高校、科研院所对等的沟通合作平台,充分利用高校、研究院所资源,吸引到更多高智力、高学历的科技人才,加快企业技术研发、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收益。

(四)增强企业综合实力,提升工厂核心竞争力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作为国家高端研发平台,从技术创新、人员配置等方面均衡企业研发活动发展,适应企业科技创新特点,加快企业技术研发,提升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是企业自我发展、提高竞争力的内在需求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二、对标政策发现企业存在问题

通过开展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研究,对企业基础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分析了企业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得分点、失分点,提出改进方向,优化科研平台资源配置,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工作打下扎实基础。编制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申报推进工作方案,为后续科研平台及科研项目申报提供了借鉴。

通过对标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评价指标表进行企业自测评估发现:企业在国家级研发平台、通过国家(国际组织)认证的实验室和检测机构数、最近三年主持和参加制定的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数、技术中心拥有的高级专家和博士人数方面失分较为严重。在研发人员人均研发经费支出、企业拥有的全部有效发明专利数、省级研发平台数等方面仍有部分扣分。

以上失分点体现了企业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一是短板较为明显。发明专利数量的不足、研发平台的缺失、高级人才的空白是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严重短板;二是加分项存在缺失。由于企业跟地方政府沟通较少,没有地方科技项目作为支撑,加之科研能力水平的限制,没能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等奖项,导致加分项的缺失,使申报过程中无法对失分项进行弥补。

三是职责分工不明确。企业没有形成专项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解释具体指标数据,导致申报材料存在不全面、理解偏差等问题,影响申报文件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开展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建议

(一)建立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小组

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开展专题立项,协同各部门,针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申报、认定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项目工作方案。

(二)协商统计报表数据

企业研究开发项目情况表(107-1)和企业研究开发活动及相关情况表(107-2)至关重要,对于认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起关键作用,建议综合企业各项情况,组织相关部门共同探讨,完成企业研究开发项目情况表(107-1)和企业研究开发活动及相关情况表(

107-2)填报。

(三)评估企业财务状况

在申报及维护时,财务状况至关重要,尤其涉及到创新效益部分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合计37分,为了保证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后期运营,企业财务部门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在上报企业年度利润上,需要财务和技术部门协商、权衡,统一数据报表,保证申报数据的真实有效。

(四)加强专利申报,完善专利管理

为了能更好的挖掘专利,维持每年工厂专利的申报数量。一是将专利申报工作纳入技术工作考核,给不同生产单位定不一样的指标,奖罚并施;二是利用地方政府平台,关注大连市每年的专利奖励、专利费减及专利后补政策,积极参与其中,实现专利维持与申报的良性循环;三是加强专利申报数量及质量的规划、把控、协调、维护等工作。

(五)重视创新平台建设

一是注重高端人才的引进。通过引进享有国务院津贴等荣誉人才、培养或聘用博士人员,提升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水平,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二是建设科研站点。通过与高校合作或自主建立博士站或博士试点单位,填补企业高技能、高技术研发平台的空缺,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能力;三是保证平台人员专项专用。通过申报军民融合工程技术中心,在技术中心原有人员的基础上,固定军民融合项目人员,明确该部分人员专职负责军民融合相关工作,保证中心建设的真实意义;四是开发新的实验平台。在现有实验室的基础上,挖掘其他实验室。通过市—省—国家层层申报,建立新的国家认定的实验室检测机构。

(六)积极参与各项荣誉评选

个人方面。通过《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选拔》《百千万人才选拔》《兴辽英才计划》等评选,挖掘员工能力,使人才得以被证明,激励员工学习进步,促进个人发展能动性。企业方面通过创新平台、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平台等项目,将人才与企业发展相结合。重视高级人才对企业研发、项目权威、研究先进性的巨大作用,调动员工及企业评奖、评优积极性,把个人荣誉与企业荣誉相结合,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提升员工归属感和企业荣誉感

(八)建立对未来发展预见性

企业在考虑目前状况的同时,需要宏观考虑企业未来发展状况从人才队伍建设、科技能力建设、创新能力建设、财务发展等方面制定建设性的发展规划。尤其在财务状况及专利情况方面,由于部分数据需要每年递增,需要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并综合衡量。

结束语

大连长丰实业总公司要想成为行业一流,技术创新能力无疑是企业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技术中心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是进行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创造内在动力机制。基于以上考虑,公司对标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要求,指导企业优化技术创新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卢忠淳,刘军.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与企业科技创新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1月中.

[2]毛志兵. 中建总公司企业技术中心工作的探索与进展[ J]. 施工技术, 2007, ( 12) : 3- 6.

[3]杜学琨,赵全娣.对建设企业技术中心的认识与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2013 年(第42 卷)第9 期.

[4]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第28批)认定及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工作的通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