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与全身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2

局部与全身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李亮

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 眼耳鼻喉科 内蒙古 包头 01404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局部与全身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20例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激素治疗,研究组采用局部激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为86.36%,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对照组为12.73%,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的治疗中,局部激素治疗不仅疗效显著,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使用价值高,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耳鸣;激素;局部;全身;近期疗效;不良反应

突发性耳聋耳鸣是指原因不明的突发性感觉神经性耳聋,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点,以听力下降为主要表现,可伴耳鸣、耳闷、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焦虑、睡眠障碍等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对其采取早期积极的治疗十分重要[1]。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该病,用药方式有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疗效各不相同。基于此,本研究即分析探讨了局部与全身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的近期疗效,现具体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20例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110例,男性56例,女性54例,年龄38~69岁,平均年龄53.56±8.36岁)和研究组(110例,男性55例,女性55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53.78±8.54岁)。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本研究经所有患者知情同意。

1.2方法   

两组均进行营养神经、扩血管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全身激素治疗,给予0.8mg/(kg·d)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静滴,1次/d,静滴5d,第6d时逐步逐步降低剂量,每日减少8mg,持续静滴5d,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国药准字为H20030727,由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研究组采用局部激素治疗,患者取侧卧位,患耳朝上,对其外耳道进行消毒,使用耳内镜观察患者鼓膜情况,观察患耳情况后,对鼓膜进行麻醉,将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注射于患者鼓膜前下象限,每次注射剂量为0.5 mL~0.7 mL,使用耳内镜进行观察,药物浸满圆窗后停止注射,治疗完成后,嘱患者保持侧卧位20min,期间避免行说话和吞咽等动作,以预防感染的发生,保持外耳道干燥,以10d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临床效果判定标准: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无耳鸣出现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偶有耳鸣但对正常生活无影响为有效;未满足显效或有效标准为无效。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昏、面色潮红、痤疮等。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为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为86.36%,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详细结果见表1:

表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110

56

39

15

95/110(86.36%)

研究组

110

79

27

4

106/110(96.36%)

χ2

-

-

-

-

6.970

P

-

-

-

-

0.008

2.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对照组为12.73%,前者低于后者(P<0.05)。详细结果见表2:

表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头昏

面色潮红

痤疮

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

110

5

6

3

14/110(12.73%)

研究组

110

2

2

0

4/110(3.64%)

χ2

-

-

-

-

6.051

P

-

-

-

-

0.014

3讨论

突发性耳聋耳鸣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该病发病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目前临床上多认为与肿瘤性病变、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中毒、内耳缺血等因素有关,该类患者一般无耳部传音结构的明显破坏,主要表现为声音的感觉和感受受损,好发于40岁以上年龄人群,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对其采取早期积极的治疗十分重要[2]

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常见药物有营养神经类、改善内耳微循环类、降低纤维蛋白原类和激素类药物等,激素类药物以糖皮质激素最为常用,可通过抗炎消肿减轻内耳微血管内皮细胞水肿,提高内耳血流量,进而改善缺氧缺血症状,糖皮质激素可与内耳小血管内皮细胞受体进行有效结合,维持内耳电解质平衡。可全身或局部用药,全身用药主要通过静滴或口服方式给药,局部使用主要通过鼓室内注射、耳后注射等方式给药,局部用药方式无需经过血液循环,直接作用于内耳,可获得相对更佳的治疗效果,并可有效避免口服激素引起的较强的不良反应,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3]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为86.36%,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对照组为12.73%,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局部激素治疗相比全身激素治疗疗效更为显著,且药物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在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的治疗中,全身激素治疗和局部激素治疗均具有一定效果,但局部激素治疗疗效更佳,同时安全性更高,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秦基云, 孙军, 陈雯,等. 局部与全身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近期疗效的比较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005(084):64-64.

[2]张扬, 郭洁, 范崇盛. 局部与全身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近期疗效的比较研究[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8, 050(004):401-402.

[3]刘复平. 局部和全身应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的近期疗效比较[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 036(013):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