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前牙埋伏阻生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2

上前牙埋伏阻生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陆永国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人民医院口腔科  贵州  余庆 5644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的临床应用。方法: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我院100例接受的上前牙阻生口腔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考组、观察组,各50例。参考组给予外科手术萌出,观察组给予口腔正畸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上前牙阻生患者的治疗上前牙阻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满意度90.0%,参考组满意度70.0%,观察组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的萌出成功率为100.0%,显著高于参考组成功率94.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口腔正畸治疗能有效改善上前牙阻生患者治疗上前牙阻生情况,提高萌出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上前牙阻生;口腔正畸治疗;临床价值

    前牙阻生的患者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病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尖牙距离萌出平面较远,牙齿拥挤导致萌出位置移位,相邻牙齿移位导致间隙较小,尖牙发育障碍等,另外遗传和囊肿也会引起前牙阻生,当前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因为临床症状不够典型,所以很少有患者到医院接受咨询,通常在体检过程中发生发现出现了前牙阻生,所以当青少年的年龄超过12岁,但是上颌牙仍然未萌出,或者尖牙隆起不对称时[1],需要及早到医院接受诊断和治疗。口腔正畸技术能够在帮助牙齿萌出的基础上调整牙列密度,去除牙槽骨,能够建立良好的牙周关系,避免发生牙列紊乱、牙齿炎症等并发症。本文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我院100例接受的上前牙阻生口腔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考组、观察组,各50例。其中参考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6-12岁,平均年龄(9.4±2.1)岁,阻生牙53颗;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7-13岁,平均年龄(9.6±2.2)岁,阻生牙54颗。两组上前牙阻生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考组采用外科导萌手术治疗,手术麻醉后去除前牙埋伏的黏膜,以及组织充分暴露埋伏牙的牙冠,去除主骨及时进行止血,术后缝合切口,并嘱咐患者定期进行复查。

观察组采用正畸治疗方式,对口腔牙齿进行全景拍摄。对患者的头颅侧位片进行观察分析,结合三位医师的意见,制定正畸方案。实施手术麻醉,去除前牙埋伏的骨组织和粘膜进行翻瓣处理,暴露埋伏牙的牙冠进行止血[2],然按照术前的设计方案进行橡皮圈和拉簧等牵引埋伏并做好正畸固定术后缝合切口。对磨牙进行粘结去除前牙阻生,治疗时为防止细菌感染采用钛镍原丝重新排列压力、调整咬合,根据牙槽骨的残余以及牙周组织和自身情况确定正畸力大小,术后嘱咐患者定期复查,如发现局部骨缺损则植入羟基磷灰时进行弥补。

1.3观察指标

随访半年,观察并分析两组的上前牙阻生萌出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等。

1.4统计学分析

SPSS20.0数据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检验,P<0.05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90.0%,参考组满意度70.0%,观察组优于参考组(P<0.05),见表1。

表1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参考组

50

30

5

15

70.0

观察组

50

41

4

0

90.0

X2

39.34

P

<0.05

2.2两组上前牙阻生萌出成功率

观察组的萌出成功率为100.0%,显著高于参考组成功率94.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表2两组上前牙阻生萌出成功率对比

组别

随访时间(年)

患牙(颗)

失败(颗)

成功(颗)

成功率(%)

参考组

0.5

53

3

50

94.3

观察组

0.5

54

0

54

100.0

X2

30.17

P

<0.05

3讨论

口腔中最容易发生前牙阻生的部位包括上颌牙、第三磨牙以及上颌中切牙等[3],特别是上颌尖牙发生阻生的频率更高,必须及时进行治疗。可以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的措施。口腔正畸技术能够在帮助牙齿萌出的基础上调整牙列密度,去除牙槽骨,能够建立良好的牙周关系,避免发生牙列紊乱、牙齿炎症等并发症。若乳牙失去了软组织随后导致阻生[4],可以做一个横向切口,去除软组织阻力使牙齿能够自行萌出。闭合式开窗导萌法,通过固定矫治技术使间隙扩大,然后行牙槽外科开窗术,进行封闭式的导萌适用于一些阻生牙不能够萌出的情况,采用翻瓣法局麻下做梯形切口。如果有邻牙阻力或者骨阻力[5],这需要进行正畸技术来获得足够的空间然后去除牙槽骨。如果正位埋伏的阻生牙还未形成根尖孔,当在去除阻力得到足够间隙后仍然可以获得自然萌出的能力,这种情况下进行开窗助萌后不要立刻进行牵引导萌,可以观察一段时间后大约半个月再进行牵引导萌,根据埋伏牙的深度可以采用封闭式或者开放式的导萌方式,如果埋伏压的深度较浅,可以开放采用开放式,如果深度较深可以采用封闭式手术,切口主要是在牙槽脊顶上,尽量少去骨,减少骨质损失。如果处于较深部位,则尽量保留粘骨膜瓣,能够形成良好的牙龈形态和牙周组织。正畸牵引钩可以采用直径0.5毫米的不锈钢丝,在很小的空间内可以起到良好的牵引作用。牵引的力量要轻柔且持续,尖牙一般不超过50克,切牙在30克左右,能够保持良好的牙周骨组织重建,如果牵引力过大可能导致埋伏牙松动或牙髓坏死,治疗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牵引的方向,让埋伏牙萌出能够循序渐进,向缺隙方向移动。

综上所述,口腔正畸治疗能有效改善上前牙阻生患者的治疗上前牙阻生情况,提高萌出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小芳,贾培增.上前牙埋伏阻生运用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018(004):P.58-59.

[2]曾媚,张德庆.口腔正畸配合外科导萌手术治疗上前牙阻生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v.13(05):152-153.

[3]陈国锋,王笑辰,王亮.垂直位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正畸牵引治疗牙根发育的研究[J].口腔医学,2020,040(004):330-333.

[4]殷忠平,王铁瑛,唐晓蕾.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医药界,2020,000(003):P.1-1.

[5]李涛.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埋伏阻生的临床效果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