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境外投资与我国欧元主权债券的思考及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2

央企境外投资与我国欧元主权债券的思考及启示

张媛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摘要:2017年,我国财政部在香港发行了价值20亿美元的主权债券,分别为5年期和10年期的10亿美元债券。这是自2005年以来,中国政府首次在中国境外发行美元主权债券,2018年,财政部发行了价值30亿美元的3种香港债券,其中包括5年期的15亿美元、10年期的10亿美元和30年期的5亿美元债券;2019年,财政部又在巴黎发行了40亿美元的主权债券,其中20亿美元的期限为7年,10亿美元的期限分别为12年和20年两种。这是自2005年以来中国政府发行的第一笔欧元的主权债券,也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外币主权债券。

关键词:主权债券,境外市场,外币主权债券

我国境外主权债券的发展历程

随着国际资本市场的形势和对政府债券高需求的不断变化,中国海外政府债券发行的原则、目标和策略也在不断调整。从历史发展来看,中国政府债券的境外发行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1987---2004年):1978年,是我国境外主权债券发行的启示年份,中国财政部开始对外发行外币主权债券,这是中国探索发行的阶段,到2004年,16年间,中国共发行23笔债券,在这一阶段,国外的主权债券发行尚未形成按货币和期限结构的系统,更多的是面向全球,用以宣传自身的经济建设成果。

第二阶段(2009---2016年)2005—2008年,在这过去的三年中,中国没有发行任何境外债券。2009年,中国财政部开始计划在香港地区发行人民币的主权国债,主要用于帮助香港地区进一步稳固发展和提高全球金融中心的经济实力,并继续的保持每年发行量;2016年,中国财政部在伦敦发布了3年期30亿人民币的主权债卷计划,以实现中英经贸与金融市场对话的结果。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继续发布中国人民币主权债计划,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支持香港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发展,并逐步形成离岸人民币主权债的收益率曲线。

第三阶段(2017---目前):2018年,中国财政部继续在香港发行15亿美元的五年期债券、10亿美元的10年期债券和5亿美元的30年期债共计30亿美元的主权债券。2019年,在法国巴黎,中国财政部发售了二十多亿欧元的七年期国债、10多亿欧元的12年期国债,以及十多亿欧元的20年期国债,价值共约四十多亿欧元。这是2005年开始中国发售的首次欧元的主权国债,也是中国迄今首次最大的外币主权债券。

央企境外投资现状分析

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

政策支持主要是指政府给予某个区域、某个行业、某个企业的优惠政策。政府对于企业境外投资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大型央企“走出去”的鼓励政策,也正是这些政策,使得一些大型央企在境外投资以及境外项目管理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另一方面,是对沿海开放城市的政策支持,例如上海、广东、天津等,为“一带一路”提供地域窗口。

2.市场条件

央企具备的市场条件具有一定的市场压力,其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降低生产成本以提高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二是国际贸易摩擦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三是西方国家的偏见给央企境外投资带来复杂性。前两个方面在市场环境下表现得更为直接,第三方面原因往往掺杂在国际合作的过程中。

不利条件

1.西方国家对中国企业的偏见

西方国家认为,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目的不仅仅是发展经济,还带有政治目的。特别是央企、地方国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本身所在领域就是关键行业甚至是垄断行业,因此西方国家很容易认为,中国政府对于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行为体。同时,许多西方国家担心央企“走出去”的步伐越快,对于西方一些核心技术的保密就难以做到,对西方国家的发展构成威胁。

2.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带来的压力

2014年,中央提出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北京作为央企的聚集地,央企众多产业布局何去何从成为企业自身必须要考虑而且时间非常紧迫的问题。从地域分布来看,由于历史原因,央企总部基本上分布在五环内,后期扩大生产规模,在北京五环外建有较为密集的产业基地。从所属行业来说,大多数属于制造业,例如汽车制造、金属材料及制品制造等。从企业规模上来讲,大型、中型企业居多,而且对于生产场地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对企业产业布局的调整必须谨慎地逐步规划,不能一蹴而就。面对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压力,企业必须在一段时间内适应北京更严格的监管要求,并积极致力于调整企业自身的产业布局,为企业乃至中国竞技的改革和发展奠定基础。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对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影响有限

对国内银行业迄今公布的信息进行分析后发现,虽然国内银行业没有持有被降级到“一文不值”的希腊债券,但截至2009年底,中国银行持有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各当局发行的债券合计70.2亿美元。因为中国没有开放资本账户,其金融市场相对封闭,而且有大量的外部盈余,所以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的影响较小,暂且可以忽略不计。

2.加剧中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风险

由于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导致全球货币市场的波动和市场避险情绪猛烈上涨,进而导致美元价值大涨,欧元大幅下跌:从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推出以来的高点1.6037,到今年5月底已经下跌了约32%。全球金融市场避险情绪的增加无疑会导致全球短期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增强,而这又会引起中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波动性提升。美元的大幅升值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以美元套利资产的交易吸引力,并导致大量短期国际资本从欧洲流向美国。鉴于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以及中美之间的利率差异在短期内变动不会增大,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可能导致国际资本进一步大量流入中国,从而增加中国国内市场的冲销压力,还会加重流动性过剩和资产泡沫的压力。此外,未来短期国际资本的集中外流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内在潜伏影响势必会逐渐加大。

央企境外投资与我国欧元主权债券关联性启示与思考

如果一个国家想走向全球,第一个问题是去哪里。如果一个公司想成功实现全球化,地点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这个原因,地点选择是大多数寻求全球化的公司的外国投资主流理论的核心。根据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理论可以分析得出,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地理扩张高度依赖于 "心理距离"(包括语言、习俗和文化),且对外投资遵循以下发发展顺序:先通过种族间联系在周边国家地区进行投资,同时积累经验,准备充分后扩展至其他发展中国家,最后向发达国家投资老获得更为先进复杂的技术。

企业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与企业动机之间存在直接联系,中国企业在对外区位选择上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第一、如果企业以开拓市场为主要目标,征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则应选择制度环境及基础条件较好,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廉的地区。第二、如果企业为提高技术水平选择对外投资,则应将目标放在技术及智力方面资源丰裕的地区。同时,要尽可能的去选择具有最新技术的企业,以利用技术溢出效应,通过合作或合资企业,公司可以解决国内目前缺乏技术或管理知识的相关问题。第三,如果企业想避免贸易壁垒,应该选择市场准入壁垒高、贸易摩擦频繁的国家和地区作为投资目标,从而达到更好的投资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