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视角下的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3

银行视角下的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王涛

平安银行宁波分行 浙江 宁波315100

摘要: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体量巨大,但利润率较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中小企业,这与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和信用度建设息息相关。信用体系建设和失信限制是真正解决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方法。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信用体系

引言

近年来各级政府、监管机构为支持小微企业稳定发展,打造小微企业经营的良好金融生态多措并举,督促银行积极向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政策不断加码,小微贷款余额出现较明显增加,但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仍面临较多现实问题(本文所指的小微企业融资为央行、银保监相关统计口径包括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现简单分析、讨论如下:

1小微企业银行融资产品及准入情况

1.1目前银行推出的小微企业融资产品主要分为三类:

产品

期限

金额

信用类

6-12个月

一般不高于50万

数据类

6-12个月

100万-300万

抵押类

1-5年,最长可至10年

一般500万,最高1000万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小微贷款审批模式主要为线上化以及集中的信贷工厂模式,由于信贷工厂针对产品构建了准入模型,因此小微授信基本实现了评级、准入一体化,无需先评级再授信,大幅提升了放款速度。

1.2从准入条件看不同产品差异化要求较大,具体如下:

产品

基本要求

差异化要求

信用类

1、小微企业或在经营实体持有10%及以上股份或投资份额的自然人(年龄一般为25-65周岁)。

2、公司及个人征信信息状况良好。

3、不涉及司法诉讼及强制执行情况。

4、公司或个人经营证明,一般为名下3-6个月的经营流水。

1、要求提供经营规模佐证,包括但不限于水电费发票、企业增值税发票、淘宝等网络平台销售电子数据。

2、要求提供资产佐证,包括但不限于浙里办房产套数查询、理财/基金等账户截图等。

3、个人征信中涉及非银机构融资不得超过一定数量。

4、征信负债率不得超过一定比例。

数据类

1、企业实际经营且注册时间超过15个月。

2、所经营企业为增值税纳税人。

3、近两年任一年度增值税纳税额不得为0。

4、最近一年税务逾期记录不超过3次。

5、征信负债率不得超过一定比例。

抵押类

1、抵押物一般为住宅(抵押率不超过80%、别墅控制在60%以下)

2、不涉及投资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典当、房地产开发等高风险行业。

抵押类产品的准入门槛低、获批较容易;数据类产品由于已对接获取相应的纳税、海关等数据,需提供的资料相对较少;信用类产品对于企业经营情况、信用状况及资产佐证等要求较高。

2符合银行准入标准的小微企业客群比例

2.1根据2020年银保监会公开信息,有2/3左右的小微企业可获得信贷支持。但这并不都是普惠型小微贷款;同时通报数据并不包括个体工商户,据统计个体工商户贷款覆盖率为21.4%,其在我国市场主体中占比67%,据此粗略估算小微企业的贷款覆盖率约为34%。

2.2近年来专注于小微普惠贷款的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等民营银行的快速发展;同时监管政策倾斜使得传统银行加大了对小微普惠产品的支持,因此小微企业在银行融资覆盖率呈持续提升状态。经调研约有46%的小微企业可获得银行贷款。

分析认为基于当前银行小微融资产品的多样性及便利性,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融资的可能性的确大幅增长,但可获得融资并不代表获取有效融资,还有部分客户由于获批金额小而放弃提款。

结合我行小微企业产品的准入情况如下:

产品

申请准入

审批通过率

实际获批率

信用类

60%

40%

25%

数据类

/

30%

30%

抵押类

80%

60%

50%

备注:由于数据类产品全部为通过线上化自主申请,不涉及线下或客户经理预审,因此审批通过率基本为实际获批情况。

2.3根据微众银行公开信息,截止2021年底其主要信用类产品“微业贷”累计触达小微企业超270万家,累计授信客户89万家,授信准入比例约为33%。微众银行“微业贷”为依托大数据的线上化产品,其授信准入比例同我行数据贷基本一致。审批通过率各家同业均较为保密,经初略统计目前市场上纯信用类贷款的获批率一般在20%左右。抵押类产品由于宁波区域近年来住宅价格增幅较快,因此住宅类抵押产品实际获批率可能达到70%。

3小微企业和个人信用对银行风险判断的影响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信息不对称。由于小微企业经营信息透明度有限,经营不确定性强,银行面临较高的风险成本,在银行无法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能力和发展前景,“多贷不如少贷,少贷不如不贷”在现实中便难以避免。

3.1在传统征信模式下,银企之间存在着数据碎片化和信息孤岛化的问题。导致征信无法提供足够的信息来勾勒出企业的经营画像。现有情况下征信信息一般仅限于银行信用信息,因此导致征信并非为银行给予授信的依据,而是作为银行排除风险的佐证。如果小微企业或业主前期无融资记录,那么征信显示基本无有效信息,也是导致小微企业首贷难的问题。

3.2目前市场上小微信贷业务有特色的银行主要为两类,一类为以泰隆银行为代表的地方城商行,通过社区银行的模式,将营销及授权下沉,通过实地细致调查,实现社区化服务。另一类为以网商银行、微众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民营银行,通过金融科技和平台生态来覆盖小微客户。虽然模式不同但其本质均是通过实地调查或大数据分析来实现对小微客户的精准画像。

3.3国有银行、全国股份银行等大型银行是小微企业信贷服务的主力军,但这些银行通常不会用人海战术来实现对小微客户的主动服务,也不具备互联网银行的平台数据优势。如能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用好具有信用风险预测价值的非银行信用信息,方可打破银企信息壁垒,增进银企信任,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3.4目前都在呼吁搭建小微企业信用平台,加大信用信息资源整合。有部分区域也已在尝试平台的建立,涵盖了企业基本信息、经营信息、增信信息、警示信息和资产信息等,能够丰富信用画像的维度。其中,增信信息通常包括纳税、社保缴纳、住房公积金、用电量等信息。但是我们也看到,这些数据散落在工商、税务、法院、海关、环保、房管等各个政府部门;另有部分数据为在大型平台中,实际掌握于数据信息中介服务机构;而相关数据还涉及个人及企业的隐私。因此如果能实现公共信用信息的挖掘、共享和利用、能够加强数据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管及信任,那么就能够实现征信信息成为企业获取融资的核心材料。

4影响小微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要风险因素

根据天眼查统计,若从企业的注册到注销、吊销、清算和停业的时间段为存活周期,截至2021年11月8日,小微企业平均存活周期为4.13年,其中存活时间小于3年的小微企业占比接近50%。相比,非小微企业平均存活周期6.61年,存活10年以上企业所占比重最大,达44.1%。大规模企业相较小微企业的可持续性运营能力更强。

且融资并不是影响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最主要困难,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还包括:客户、人才、成本、竞争压力和融资。

4.1国内大部分小微企业为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充分竞争行业,由于准入门槛较低,大量新参与者不断涌入,行业竞争充分在提高市场效率的同时,也抬高了行业淘汰率。同时由于企业产品高度同质、利润率低,导致小微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缺乏研发投入,设备老旧更新不足,在当前经济增长放缓、疫情及复杂的国际局势下,生存难度大幅增加。

4.2小微企业往往处于产业链弱势地位,议价能力较弱,现金流和利润容易受侵蚀。对于经营性现金流入,中小企业“货卖出去、钱收不回来”已经成为较普遍的现象。大企业往往处于强势,具备较强话语权,在向小微企业采购时,多采用赊账结算,账期最短3个月、长则一年。但小微企业购买材料、工资、交税、支付利息等都要真金白银,一旦企业面临现金流压力,融资又有困难,就会陷入流动性危机。

4.3由于大部分小微企业基础条件落后,工作环境较差、管理制度不完善,因此面临着高素质人才引进困难、留存更难的局面。同时由于小微企业现代化治理不足,导致在经营决策时容易缺乏客观性、规范性、理智性。盲目发展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而死亡的情形。

4.4小微企业存在的主要困难中,要素成本也是主要问题。当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要素购进价格持续攀升,叠加海运费飙升、人力成本刚性上升等多重因素,持续推升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同时场地租金普遍上涨、运输成本明显增加。但小微企业议价能力和成本转嫁能力有限,这些因素叠加,使小微企业的利润和生存空间受到的严重挤压。

4.5虽然在国家相关政策引领与激励下,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投放力度,精准支持较优质的制造业、小微企业重点生产领域和交易环节的融资需求,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企业正常融资需求得到了较好满足。但小微企业天然是各个行业的弱者,经营不稳定,风控难度较大,信贷整体不良率也偏高。因此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始终是困扰着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5相关政策建议、措施

5.1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搭建统一征信平台;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中核心就是信息的不对称性。目前商业银行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过程中存在的数据来源少、数据格式不一致、授权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数字化建设的完善,税务、司法、不动产、工商等信息已相对完善。但征信主要是由人民银行牵头负责以融资信息为主。因此建议上级政府深化改革、完善顶层设计,充分运用现有的行政数据资源,整合搭建信息完整的信用平台,这不但能够解决小微企业授信难问题,还可以倒逼小微企业及经营者规范内部管理、完善信息披露,提升自身信用。

5.2在信用平台搭建短期内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借助大数据支撑更精准地掌握、分析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是目前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的重要手段。目前纳税、海关等数据主管部门都搭建了自身的数据平台,还有部分数据掌握在第三方数据公司,但如何对接第三方平台并通过数据分析实现风险控制,需要有较强金融科技支撑,同时在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也导致小微融资产品普遍融资成本较高。建议由政府主导设立小微融资平台,向银行提供对接入口,政府可在融资成本或不良担保方面给予相应的补助。

5.3精细化构建可落地的配套政策;当前对于小微企业政策仍不够精细化,部分政策无法精准触及小微企业,面对不同行业属性、企业性质和经营状况的小微企业无法发挥针对性帮扶作用。因此还需要通过精细化的建立科学的帮扶培育体系,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专业服务和帮扶,例如:专业的法律援助、财务核算、业务咨询。引导小微企业积极引进人才,加强基础管理,对接新兴技术,增强经济效益,提升抗风性能力。

5.4提高小微企业违约成本;小微企业资产规模小、管理不规范、经营者良莠不齐、法律合规意识相对薄弱。个别借款人发现违约成本较低时,特别是违约的总成本远远小于其贷款金额的时候,就会实施违约,有些甚至是恶意违约。由于金融机构面对小微企业违约的监督成本和处置成本较高,导致整体不愿提供融资服务。因此在目前信用平台建立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建议加强对小微企业联合惩戒机制,由各级政府建立小微企业及经营者的信用档案和“黑名单”,并在统一平台定期公布、爆光,增加违约者未来经营、生活成本,并形成追索机制,同时也鼓励企业及经营者合规经营、遵纪守法,通过自身的信用累积,塑造良好社会形象,获得政府、金融机构长期的认同和支持。